激勵的雙因素理論:(郝茨伯格)
1、保健因素(維持因素)公司政策與行政管理、監(jiān)督、工作條件、人際關系、薪金、地位、職業(yè)安定、個人生活;
2、滿意因素(激勵因素)成就、賞識、工作富有挑戰(zhàn)、晉升、工作中的成長.
* 闡述麥克萊蘭的成就需要理論:
1、權利的需要、
2、歸屬的需要、
3、成就的需要.
* 特殊的激勵技術:
金錢、參與、工作生活的質(zhì)量(QWL).
* 工作豐富化的局限性:
技術問題、成本、對技能水平要求低的一些職務難于作到豐富化、大多數(shù)人可能并不需要工作豐富化.
* 如何使工作豐富化卓有成效:
1)必須了解人們需要什么;
2)如果工作豐富化是以提高生產(chǎn)率為主要目標,則必須說明事實這種計劃,職工將得到什么好處;
3)人們愿意參與管理,希望上級同他們商量并給出提出建議的機會;
4)人們希望能感到他們的主管人員真正關心他們的福利.
* 領導的構成要素:
1)權利;
2)對人要有基本的了解;
3)杰出的激勵能力;
4)同的作風和所營造的組織氣氛有關.
* 運用職權為基礎的領導作風包括哪些:
1)專斷*型;
2)民主型或稱之為參與型;
3)外任型;
4)“開明的*者”;
5)支持型.
* 利克特的四種管理方法:
1、專制—權威式、
2、開明—權威式、
3、協(xié)商式、
4、群體參與式.
* 菲德勒 領導情境幾個關鍵因素:
1、職位權利、
2、任務結(jié)構、
3、與被的關系.
* 領導方式:
1)以任務為導向的領導方式;
2)以實現(xiàn)良好的人際關系而達到個人聲望和職位的領導方式.
* 領導行為的類型:
支持型、指導型、參與型、成就取向型.
1、保健因素(維持因素)公司政策與行政管理、監(jiān)督、工作條件、人際關系、薪金、地位、職業(yè)安定、個人生活;
2、滿意因素(激勵因素)成就、賞識、工作富有挑戰(zhàn)、晉升、工作中的成長.
* 闡述麥克萊蘭的成就需要理論:
1、權利的需要、
2、歸屬的需要、
3、成就的需要.
* 特殊的激勵技術:
金錢、參與、工作生活的質(zhì)量(QWL).
* 工作豐富化的局限性:
技術問題、成本、對技能水平要求低的一些職務難于作到豐富化、大多數(shù)人可能并不需要工作豐富化.
* 如何使工作豐富化卓有成效:
1)必須了解人們需要什么;
2)如果工作豐富化是以提高生產(chǎn)率為主要目標,則必須說明事實這種計劃,職工將得到什么好處;
3)人們愿意參與管理,希望上級同他們商量并給出提出建議的機會;
4)人們希望能感到他們的主管人員真正關心他們的福利.
* 領導的構成要素:
1)權利;
2)對人要有基本的了解;
3)杰出的激勵能力;
4)同的作風和所營造的組織氣氛有關.
* 運用職權為基礎的領導作風包括哪些:
1)專斷*型;
2)民主型或稱之為參與型;
3)外任型;
4)“開明的*者”;
5)支持型.
* 利克特的四種管理方法:
1、專制—權威式、
2、開明—權威式、
3、協(xié)商式、
4、群體參與式.
* 菲德勒 領導情境幾個關鍵因素:
1、職位權利、
2、任務結(jié)構、
3、與被的關系.
* 領導方式:
1)以任務為導向的領導方式;
2)以實現(xiàn)良好的人際關系而達到個人聲望和職位的領導方式.
* 領導行為的類型:
支持型、指導型、參與型、成就取向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