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質量管理學”資料(5)

字號:

61、四項質量職能的關系怎樣?
    檢驗的四項質量職能是保證職能、預防職能、報告職能、監(jiān)督職能。它們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通過監(jiān)督,保證不合格的原材料、外協(xié)件、外購件和半成品不流人下道工序,對產品來說,就等于預防不合格品的產生;在成品檢驗中,得到許多質量信息,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就是為穩(wěn)定提高成品質量提供了方向,同樣也起到了“事先預防”的作用。通過質量檢驗而取得的大量數(shù)據(jù)、資料,并進行綜合分析,就可以為企業(yè)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提供依據(jù),為改進產品設計加工工藝改革提供必要的信息,為完善質量管理提供資料。
    62、“卡、防、幫、講”的含義是什么?
    檢驗人員的“卡、防、幫、講”就是針對檢驗工作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提出來的??ǎ杭窗殃P;防:即預防出現(xiàn)不合格品;幫,即對操作者進行技術指導,共同解決質量問題;講,即宣傳“質量第一”的方針,提高職工的質量意識。
    63、怎樣設置檢驗站?
    檢驗站的設置要考慮到技術上的必要性、經濟上的合理性和管理上的可行性這三方面的因素。按照這一要求,企業(yè)的一般做法是:
    (1)在外購件、成品入庫的地方設置檢驗站。
    (2)在生產過程中設置工序檢驗站。
    (3)在零件和產品完工處設置中央零件庫檢驗站和成品入庫檢驗站。
    (4)對于一些所謂“不可逆”的工序設置檢驗站。
    64、檢驗、測量、試驗設備和試驗方法的控制程序的內容有哪些?
    (1)在規(guī)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應具備的量程、準確度等。
    (2)首次使用前應進行校準,以確認所要求的準確度。
    (3)根據(jù)生產廠家的規(guī)范、上次校準的結果以及使用的方法和程度,定期對設備進行調整、修理和再校準,以保持使用中所要求的準確度。
    (4)包括儀器惟一標識、校準頻次、校準狀態(tài)以及返還、搬運、防護和貯存、調試、修理、校準、安裝和使用程序的文件。
    (5)應能追溯到已知準確度和穩(wěn)定性的參考標準,好是國家或國家承認的標準,當不存在上述標準時,用于校準的依據(jù)應形成文件。
    65、檢驗部門的職責有哪些?
    (1)參與制定檢驗計劃,編制檢驗人員所用的全部手冊和程序。(2)參與制定產品和工序的檢驗標準。(3)制定人員、設備和供應等方面的預算。(4)參與設計檢驗場地,選擇設備和儀表,設計工作方法。(5)分配檢驗人員工作,監(jiān)督和評定他們的工作成績,鼓勵檢驗人員達到質量和效率的標準。(6)在調查和解決質量問題上,以及在其他跨部門工作中同其他部門合作。(7)復核不符合規(guī)格產品的情況,參與研究處置方法。(8)復核存在著不符合規(guī)范跡象的工序情況。(9)制定和批準有關質量方面必需的文件記錄。(10)挖掘下級人員的潛力。(11)了解設備、儀表的配備、檢驗方法和操作等方面的新工藝的發(fā)展,取其合適的部分為企業(yè)所用。
    66、如何用數(shù)據(jù)來衡量檢驗人員的準確程度?
    可以用“準確性百分率”或“錯檢百分率”來衡量與考核檢驗人員的檢驗準確程度。
    (1)準確性百分率=(d-k)/(d-k+b)×100%
    式中:d——檢驗人員報告的不合格品數(shù);
    k——復核檢驗時,被檢驗人員剔除的合格品數(shù),即錯檢數(shù);
    d-k——該檢驗人員所發(fā)現(xiàn)的真正不合格品數(shù);
    b——該檢驗人員漏查出的不合格品數(shù)/由復核測定的/,即漏檢數(shù);
    d-k+b——產品中實際存在的真正不合格品數(shù)。
    (2)為了克服上述公式可能出現(xiàn)的“寧錯勿漏”的不足,可以用錯檢百分率來考核檢驗人員的工作質量。
    錯檢百發(fā)率=k/(n-d+k-b) ×100%
    式中:n——送檢總數(shù);
    k——錯檢數(shù);
    d——檢驗人員報告的不合格品數(shù);
    b——漏檢數(shù)。
    67、售后服務的作用有哪些?
    (1)售后服務有助于迅速、有效、持久地發(fā)揮產品功能和社會效益。
    (2)售后服務有助于提高產品信譽,促使產品銷售。
    (3)售后服務有助于生產企業(yè)直接傾聽顧客的意見,了解顧客的需要,從而設計出更好的產品。
    (4)售后服務有助于向顧客介紹產品,引導消費。
    68、售后服務的內容有哪些?
    (1)咨詢介紹服務。(2)技術培訓服務。(3)運送、安裝和調試服務。(4)三包服務。即包退、包換、包修服務。(5)維修服務。包括定點維修、上門修理、巡回服務。(6)訪問服務。
    69、銷售者應當履行的五項“三包”義務是什么?
    (1)不能保證實施三包規(guī)定的,不得銷售目錄中所列的相應產品。(2)必須保證銷售產品的質量。(3)嚴格執(zhí)行進貨檢驗制度,不符合法定標識要求的,一律不準銷售。(4)出售產品時,有開箱檢查、正確調試、介紹維護使用事項、三包方式及維修單位、提供有效發(fā)票和三包證據(jù)。有效發(fā)票是履行三包的憑證之一,是由財政、稅務部門統(tǒng)一監(jiān)制的發(fā)票。(5)妥善處理消費者的查詢、投訴,并提供服務。
    70、修理者應當履行的五項“三包”義務是什么?
    (1)承擔修理服務義務,即對有質量問題的產品負責進行管理,并保證修理質量。(2)維護信譽,不得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元器件和零配件,保證修理后的產品正常使用30日以上。(3)保證維修費用和零部件全部用于修理業(yè),并接受監(jiān)督。(4)承擔因修理失誤所造成的損失和責任。(5)接受消費者關于修理質量的查詢。
    71、生產者履行的三項“三包”義務是什么?
    (1)明確三包方式,說明由誰具體負責修理業(yè)務,并說明單位名稱、地址、聯(lián)系電話等。 (2)負責提供維修技術資料、合格的零配件和修理費用,并保證在產品停產后5年仍然能繼續(xù)提供合格的零配件。(3)妥善處理消費者的查詢,并提供服務等。
    72、家電產品現(xiàn)場使用質量信息的內容有哪些?
    (1)產品及其重要的幾項質量特性。(2)產品故障類型、部位,故障前產品正常運轉的累積時間(包括已過保修期的產品)。(3)故障影響范圍的大小,通常是以包修服務率(保修費與包修產品總數(shù)之比)等指標作為統(tǒng)計量。(4)易損壞或損失大的故障次數(shù),了解產品的使用環(huán)境,以便分析故障是在使用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的還是在環(huán)境惡劣情況下出現(xiàn)的。(5)收集顧客對產品的滿意程度。
    73、現(xiàn)場使用信息的來源有哪些?
    (1)同現(xiàn)場有關人員接觸,向銷售員、顧客意見調查員、技術維修人員、修理部門人員了解情況。(2)有控制地“試用”產品,生產企業(yè)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產品,有選擇地在某些顧客中試用,按規(guī)定時間提取數(shù)據(jù),使它起到產品性能重要數(shù)據(jù)庫的作用。(3)向顧客購買情報,可以簽訂合同,按規(guī)定執(zhí)行。(4)產品監(jiān)測,它可以在產品使用過程中對產品的完好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測。
    74、配備的質量信息管理的專職人員的主要職責是什么?
    (1)廠內外質量信息反饋的組織聯(lián)絡工作,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質量信息綜合分析工作,并寫出報告,作為領導決策的依據(jù)。(2)必要時參加分析試驗和組織現(xiàn)場調查。(3)組織回復顧客意見。
    75、入庫保管應采取哪些措施?
    (1)根據(jù)實驗室和現(xiàn)場使用的數(shù)據(jù),增加貨架壽命。(2)制定存放產品期限的標準。(3)在產品上做出明顯的識別標志,以便易于辨別產品的規(guī)格、品種以及出廠日期。(4)做好成包產品的分裝、改裝。(5)加強人庫驗收和出庫計數(sh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