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歷史下學期教學設計

字號:

 高中階段學習難度、強度、容量加大,學習負擔及壓力明顯加重,不能再依賴初中時期老師“填鴨式”的授課,“看管式”的自習,“命令式”的作業(yè),要逐步培養(yǎng)自己主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的能力,制定學習計劃,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今天高一頻道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年級歷史下學期教學設計》,希望以下內容可以幫助到您!
    高一年級歷史下學期教學設計(一)
    一、基礎知識目標
    漢武帝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措施。理解其內容、作用、影響。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歷史人物評價能力,初步掌握歷史人物的評價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進行維護國家統(tǒng)一觀念的教育。通過漢武帝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其相互關系的教學,進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
    教學重點:尊儒術興太學。開發(fā)邊疆。
    教學難點:“大一統(tǒng)”的含義。“推恩令的內容和作用。
    一、導入新課:
    放電視劇《大漢天子》的主題曲,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并引發(fā)思考,問:
    1)、講的是漢朝哪個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關于漢武帝的哪些故事?
    歷的漢武帝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今天穿越時空,置身西漢,走近大漢天子——漢武帝。
    二、教授新課:
    歌中唱到“守業(yè)更比創(chuàng)業(yè)難”,西漢自高祖劉邦建立以來,歷經惠、文、景帝幾代人努力,到武帝時,他不但守住這份業(yè),而且還發(fā)揚光大,今天把中國人稱為“漢人”,把我們的語言叫“漢語”,就是因為漢朝的強盛對后世影響深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漢武帝是如何守住這份業(yè)的?
    (展示)漢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
    用5分鐘的時間,學生閱讀課文,自主學習。分為3組,分別找政治、思想、經濟面臨的問題?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組學生相互提問、解答。
    政治:王國問題→頒布“推恩令”→內容→作用:政治上一統(tǒng)于皇帝,加強中央集權。
    (問)與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軟”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過渡)但是,削弱王國實力的做法,在當時招來了諸子百家的責難,他們由于立場不同,議論紛紛,甚至朝廷,謾皇帝,面對這種局面,漢武帝怎么處理?
    思想: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廢除諸子百家的學說,惟獨推崇儒家學說。)興辦太學,推行儒家教育。看圖觀察太學的基本情況。從此,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經濟:措施:(統(tǒng)一鑄幣、鹽鐵官營)→原因→作用:經濟上一統(tǒng)于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討論“五銖錢”為什么是天圓地方的形狀?
    這樣子就從政治、思想、經濟等各方面將權力一統(tǒng)于大漢天子手中,這就是大一統(tǒng)。董仲舒宣稱天是萬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兒子,是人間的主宰?!疤熳印币辉~由此而來。
    (過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作為后,感到他確實是有勇有謀的政治家,那么,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文治上的大一統(tǒng)為武功提供了堅實的政治、經濟基礎,國力強盛后打敗了匈奴,開始了開疆拓土的征戰(zhàn),請認真觀察比較一下:秦、漢的疆域對比:漢朝管轄范圍大大擴張,奠定了祖國地大物博的基礎。
    高一年級歷史下學期教學設計(二)
    通史概要:
    古代希臘、羅馬由于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特殊的歷史條件,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被稱為“海洋文明”。在學習本專題內容前,可以引導學生先回顧初中的相關知識,或者讓學生去收集一些自己了解的有關希臘羅馬的神話故事,相互交流,以激發(fā)其探究這一專題的興趣。
    古代希臘羅馬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希臘民主和羅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華,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發(fā)展史的光輝起點,是古代世界留給后人的一筆彌足珍貴的政治文化遺產。
    本專題分三節(jié)內容詳細介紹了這一政治文化遺產:教材第一節(jié)主要介紹古代希臘民主政治形成的地理條件、希臘城邦特點和希臘公民的素質表現(xiàn);第二節(jié)主要介紹希臘民主為完備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設過程、表現(xiàn)和評價;第三節(jié)主要介紹羅馬法的產生和發(fā)展、主要內容及作用影響。學習本單元,要求準確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和羅馬法的概念和主要內容,重點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和羅馬法的基本特征、實質和歷史作用。
    課標要求: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識記梭倫改革內容、克利斯提尼改革內容和伯里克利時代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現(xiàn);在通過對以上知識的了解,讓學生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建設的過程和表現(xiàn),明白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伯里克利執(zhí)政時期是希臘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引導學生客觀評價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
    (2)、過程與方法:查閱、分析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就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設過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具體表現(xiàn)、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三個問題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全面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內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雅典民主政治是非得失的歸納總結,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民主政治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價值。
    重點難點:
    重點: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設過程、表現(xiàn)、基本特征、實質和評價。
    難點: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實質和評價。
    教學課時:1、5課時
    教學建議:
    (1)、制作課件,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收集資料(網絡、圖書館等)、討論、辯論、師生交談等形式。
    (2)、利用多媒體投影文字資料“伯里克利《在陣亡將士國葬禮上的演說》”,讓學生先體驗一下雅典的民主政治。
    (3)、在上述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所提供的資料,思考分析:
    ①、雅典民主制度為什么在希臘各城邦中為發(fā)達完備?
    ②、簡要歸納概括雅典民主制度建立、發(fā)展的過程及主要內容。(君主制—貴族制—梭倫改革“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終確立民主制”—伯里克利時代“黃金時期”)
    (4)、對比梭倫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認識這個時代是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建立和初步發(fā)展時期。
    (5)、補充反映雅典伯里克利時代的相關材料,引導學生從材料中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伯里克利時代的民主制度及其特點,可采用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后總結的辦法,讓學生得出認識:伯利克里統(tǒng)治時期是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黃金時期”。
    (6)、對于雅典民主制度得與失的內容,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辯論的方式加以理解。在此基礎上,分析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