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問題

字號:

植樹問題
    植樹問題的要素有三種:總距離、棵距(間距)長、棵數(shù)(個數(shù)),它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主要有下面兩種情況:
    1)在不封閉的曲線(直線、折線、半圓等)上植樹。
    如果兩端都可以植一棵樹時,植樹的棵數(shù)應比要分的段數(shù)多1;如果兩端已經植樹(或兩端不宜植樹)再在其間植樹時,植樹的棵數(shù)應比要分的段數(shù)少1。
    常用數(shù)量關系:棵數(shù)(個數(shù))=總距離÷棵距(間距)+1;棵數(shù)(個數(shù))=總距離÷棵距(間距)-1
    例1:甲單位義務植樹一公里,乙單位緊靠甲單位又植樹一公里,如果按10米植一棵樹的話,兩單位共植樹多少棵?( )
    A.199 B.200 C.201 D.202
    解析:甲單位在一公里內植樹,則兩端都可以種一棵樹,則一共可以中1000÷10+1=101棵樹;乙單位緊靠著甲單位植樹,則有一端不需要植樹,一共可以中1000÷10=100棵樹。甲、乙共植樹101+100=201棵樹。
    正確答案:C
    例2:李大爺在馬路邊散步,路邊均勻地栽著一行樹,李大爺從1棵樹走到第15棵樹共用了7分鐘,李大爺又向前走了幾棵樹后就往回走,當他回到第5棵樹時共用了30分鐘。李大爺步行到第幾棵樹時就開始往回走?
    A.第32棵 B.第33棵 C.第37棵 D.第38棵
    解析:利用兩棵數(shù)的間距相等的性質進行計算,實質還是植樹問題。第一次李大爺走了15-1=14個間距,速度為每分鐘14÷7=2個間距,剩下的23分鐘李大爺可以走23×2=46個間距,以第5棵樹為基準,往回走到第5棵樹比從第15棵樹走到回頭的地方要多走15-5=10個間距,即還能再向前走(46-10)÷2=18個間距,即走到第15+18=33棵樹時回頭。
    正確答案:B
    例3:在一條公路的兩邊植樹,每隔3米種一棵樹,從公路的東頭種到西頭還剩5棵樹苗,如果改為每隔2.5米種1棵,還缺樹苗115棵,則這條公路長多少米?
     A.700 B.800 C.900 D.600
    解析:注意,本題說明是在“一條公路的兩邊植樹”。設公路長為a米,列方程2(a÷3+1)+5=2(a÷2.5+1)-115,解得a=900。
    正確答案:C
    例4:為了把2008年北京奧運會辦成綠色奧運,全國各地都在加強環(huán)保,植樹造林。某單位計劃在通往兩個比賽場館的兩條路的(不相交)兩旁栽上樹,現(xiàn)運回一批樹苗,已知一條路的長度是另一條路長度的兩倍還多6000米,若每隔4米栽一棵,則少2754棵;若每隔5米栽一棵,則多396棵,則共有樹苗多少棵?
    A.8500棵 B.12500棵 C.12596棵 D.13000棵
    解析:設兩條路共有樹苗x棵,由植樹的數(shù)量關系根據(jù)路程相等列方程(x+2754-4)×4=(x-396-4)×5,解得X=13000。(因為在2條路兩邊植樹,則棵樹要比段數(shù)增加2×2=4)
    正確答案:D
    2)在封閉的曲線(圓、正方形、長方形等閉合曲線)上植樹。
    因為兩端重合在一起,所以植樹的棵數(shù)就等于可分的段數(shù)。
    常用數(shù)量關系:棵數(shù)(個數(shù))=總距離÷棵距(間距)
    例5:一塊三角地帶,在三個邊上植樹,三個邊的長度分別為156米、186米、234米,樹與樹之間的距離均為6米,三個角上都必須栽一棵樹,問共需植樹多少棵?
    A.93 B.95 C.96 D.99
    解析:三角地帶的三邊組成一個三角形,構成一條閉合線,則一共植樹(156+186+234)÷6=96棵。
    正確答案:C
     從植樹問題中可以衍生出一些其他問題,如鋸木、鋸鋼管等,其運算實質同植樹問題是一致的。
    例6:把一根鋼管鋸成5段需要8分鐘,如果把同樣的鋼管鋸成20段需要多少分鐘?
    A.32分鐘 B.38分鐘 C.40分鐘 D.152分鐘
    解析:把鋼管鋸成5段相當于種五棵樹,它們的間距有5-1=4個,則需要鋸4次,每次需要8÷4=2分鐘,那么,把鋼管鋸成20段需要鋸19次,共需要19×2=38分鐘。
    正確答案:B
    例7:用10張同樣長的紙條,粘接成一條長61厘米的紙條,如果每個接頭處都重疊1厘米,那么每條紙條長多少厘米?
    A.6 B.6.5 C.7 D.7.5
    解析:粘結時10張個紙條相當于種10棵樹,它們的間距有10-1=9個,共有10-1=9個接頭,則如果設每張紙條為x厘米,可以列方程:10x-1×9=61,x=7厘米。
    正確答案:C[NextPage]
    植樹問題
    在公務員考試中出現(xiàn)一類栽樹問題,一般來說栽樹問題有兩類:一類是不封閉的路線,如在馬路兩邊植樹;另一類是封閉的路線,如在正方形操場邊上植樹。下面就這兩類情況分別予以介紹。
    首先要注意的是栽樹問題要明確三要素:1、總路線長;2、間距(棵距)長;3、棵數(shù)。只要知道其中任意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
    一、直線路線
    比如題目要求在馬路一旁栽1排樹,并且在線路兩端都要植樹,則棵數(shù)要比段數(shù)多1。全長、棵數(shù)、株距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棵數(shù)= 段數(shù)+1=全長÷株距+1;
    全長= 株距×(棵數(shù)-1);
    株距= 全長÷(棵數(shù)-1)
    例1、(2006國家行測)為把2008年北京奧運會辦成綠色奧運,全國各地都在加強環(huán)保,植樹造林,某單位計劃在通往兩個比賽場館的兩條路(不相交)兩旁栽上樹,現(xiàn)運回一批樹苗,已知一條路的長度是另一條路長度的兩倍還多6000米。若每隔4米栽一棵則少2754棵;若每隔5米栽一棵,則多396棵,則共有樹苗( )。
    A.8500棵 B.12500棵 C.12596棵 D.13000棵
    解析:設兩條路共有樹苗x棵,根據(jù)栽樹原理總全長是不變的,所以結合上面給出的公式可以根據(jù)路程相等列方程:(x+2754 -4)×4 = (x-396-4)×5。
    注意:因為是2條馬路兩邊都要栽樹,因此共有4排,所以要減4。
    解得x=13000.
     二、封閉路線
    封閉路線只需掌握公式:棵數(shù) = 段數(shù) = 周長÷株距
    例2、正方形操場四周栽了一圈樹,每兩棵樹相隔5米。甲、乙從一個角上同時出發(fā),向不同的方向走去(如圖),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在拐了一個彎之后的第5棵樹與甲相遇。操場四周栽了多少棵樹?
    A 45 B 60 C 90 D 80
    解析:方法一:如果按我們之前沒有介紹封閉路線的解法時的思路是這樣解得,設每條邊有樹x棵,則根據(jù)題意得 2×[5(x-1)+5×5]=3×5(x-1)-25,解得x=16。
    故總共有16×2+14×2=60棵樹。選B。
    方法二:由于速度比等于路程比,由提意甲速是乙速,故在乙拐了一個彎之后的第5棵樹乙走了5×5=25米,在這條邊上甲走了50米,因此正方形的邊長為25+50=75;
    利用封閉路線的公式,由于正方形是閉合曲線,所以有樹75×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