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環(huán)境(續(xù))
7.5聲環(huán)境現狀評價的主要內容:⑴評價范圍內現有噪聲敏感區(qū)、保護目標的分布情況,與建設項目之間的方位、距離及高差關系,環(huán)境噪聲功能區(qū)的劃分情況等。以表格、示意圖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說明。⑵聲環(huán)境現狀的調查和測量方法:包括測量儀器、參照或參考的測量方法、評價標準、測量點位、測量時段、讀數方法等。⑶評價范圍內現有噪聲源種類、數量及相應的噪聲級、噪聲時空分布特性,主要噪聲源分析等。⑷評價范圍內聲環(huán)境現狀。包括:A各環(huán)境噪聲功能區(qū)噪聲級、達標與超標狀況及主要噪聲源;B評價范圍邊界或工業(yè)企業(yè)廠界噪聲級、達標與超標狀況及主要噪聲源;C典型測點晝夜24小時連續(xù)監(jiān)測聲級分布圖表及樓房垂直聲場分布圖表;D機場改、擴建工程應給出各監(jiān)測點主要機型的大A聲級、有效感覺噪聲級和該點的計權等效連續(xù)感覺噪聲值,給出現狀該點的計權等效連續(xù)感覺噪聲值70dB、75dB、80dB、85dB聲等值曲線。⑸評價范圍內受噪聲影響的人口分布。
8.聲環(huán)境影響預測
8.1預測范圍:一般同評價范圍,也可稍大于評價范圍。
8.2預測點布設原則:⑴所有的環(huán)境噪聲現狀測量點都應作為預測點。⑵為了便于繪制等聲及圖,可以用網格法確定預測點。網格的大小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對于建設項目包含呈線狀聲源特征的情況,平行于線狀聲源走向的網格間距可大些(如100~300m),垂直于線狀聲源走向的網格間距可小些(如20~60m);對于建設項目包含呈點聲源特征的情況,網格的大小一般在20mX20m~100mX100m范圍。⑶評價范圍內需要特別考慮的預測點。
8.3聲源聲級衰減計算方法的選用原則:在聲環(huán)境影響評價中,需要根據靠近聲源某一位置(參考位置)處的已知聲級來計算距聲源較遠處預測點的升級。在預測前需根據聲源與預測點之間空間分布形式對聲源簡化成三類聲源:點聲源、線聲源和面聲源。⑴點聲源確定原則:當聲波波長比聲源尺寸大得多或預測點離開生源的距離比聲源本身尺寸大得多時,聲源可做點聲源處理,等效點聲源位置在聲源本身的中心。⑵線聲源確定原則:當許多點聲源連續(xù)分布在一條直線上時,可認為該聲源是線狀聲源。⑶面聲源狀況的考慮:當聲源體積較大(有長度有高度)聲源聲級較強時,在聲源附近的一定距離內會出現距離變化而聲級基本不變或變化微小時,可認為該環(huán)境處于面聲源影響范圍;當城市市區(qū)主干道周邊高樓樓房建筑某一層附近出現垂直聲場大值時,可認為該層聲環(huán)境受到主干道多條車道線聲源疊加的影響。
8.4室外聲源聲波在空氣中傳播引起聲級衰減的主要因素:幾何發(fā)散引起的衰減、地面效應引起的衰減、聲屏障(遮擋物)引起的衰減和大氣引起的衰減。
9.聲環(huán)境影響評價的基本內容:①項目建設前聲環(huán)境現狀;②評述建設項目在施工、運行階段噪聲的影響程度、影響范圍和超標狀況。重點要評價敏感區(qū)域或敏感點聲環(huán)境的變化;③分析受噪聲影響的人口分布;④分析建設項目的噪聲源和引起超標的主要噪聲源或主要原因。⑤分析建設項目選址、選線、設備布局和設備選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設項目設計中已有的噪聲防治措施的適用性和防治效果。⑥提出建設項目需要增加的噪聲防治措施,進行其經濟、技術的可行性論證;⑦提出建議:A.噪聲污染管理B.噪聲監(jiān)測C.城市規(guī)劃。
10噪聲防治對策的環(huán)節(jié)和原則:噪聲防治對策必須符合針對性、具體性、經濟合理性和技術可行性原則。
10.1從聲源上降低噪聲⑴選用低噪聲設備和材料;⑵改革工藝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聲;⑶加強設備維護使之處于良好的運轉狀態(tài);⑷建設項目避讓或線路擺動。
10.2從噪聲傳播途徑上降低噪聲⑴采用“合理布局”和“鬧靜分開”的設計原則;⑵采用吸聲、隔聲、消聲等控制措施降低噪聲(如隔聲箱、隔聲間、消聲器等);⑶采用隔聲屏障降低噪聲,結構形式可采用規(guī)范的聲屏障或利用自然地形地物或建生態(tài)型聲屏障。
10.3從受聲敏感目標自身降低噪聲⑴敏感目標安裝隔聲門窗或隔聲通風窗;⑵通過置換改變敏感點使用功能;⑶敏感目標搬遷,遠離建設項目。
11.環(huán)境振動評價:環(huán)境振動評價的基本任務、類別、評價等級、現狀監(jiān)測、影響預測與評價可參照聲環(huán)境評價內容。
11.1環(huán)境振動評價的評價量與現狀測量。⑴評價量為鉛垂向Z振級。⑵現狀測量要點:A沖擊振動:取每次沖擊過程中的大示數為評價量。對于重復出現的沖擊振動,以10次讀數的算術平均值為評價量。B無規(guī)振動:每個測量點等間隔的讀取瞬時示數,采樣間隔不大于5s,連續(xù)測量時間不少于1000s,以測量數據的10次瞬時示數的算術平均值為評價量。C鐵路振動和城市軌道交通:讀取每次列車通過過程中的大示數,每個測量點連續(xù)測量20次列車,以20次讀數的算術平均值為評價量。
11.2環(huán)境振動評價范圍:⑴工業(yè)企業(yè)項目、建筑施工項目,可視振動源強大小在50~100m確定。⑵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評價范圍50~60m。
11.3振動防治對策:⑴工業(yè)企業(yè)固定振動源可采用減震墊、減震彈簧、減震溝、減震基礎等措施。⑵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可采用重鋼軌、無縫線路(長鋼軌)減震扣件、減震道床、軌道減震器、浮置板整體道床等措施。
課堂練習:1.噪聲環(huán)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的劃分依據是(A B C)。
A.噪聲源種類和數量。 B.項目建設前后噪聲等級的變化程度。
C.建設項目噪聲有影響范圍內的環(huán)境保護目標、環(huán)境噪聲標準和人口分布。
7.5聲環(huán)境現狀評價的主要內容:⑴評價范圍內現有噪聲敏感區(qū)、保護目標的分布情況,與建設項目之間的方位、距離及高差關系,環(huán)境噪聲功能區(qū)的劃分情況等。以表格、示意圖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說明。⑵聲環(huán)境現狀的調查和測量方法:包括測量儀器、參照或參考的測量方法、評價標準、測量點位、測量時段、讀數方法等。⑶評價范圍內現有噪聲源種類、數量及相應的噪聲級、噪聲時空分布特性,主要噪聲源分析等。⑷評價范圍內聲環(huán)境現狀。包括:A各環(huán)境噪聲功能區(qū)噪聲級、達標與超標狀況及主要噪聲源;B評價范圍邊界或工業(yè)企業(yè)廠界噪聲級、達標與超標狀況及主要噪聲源;C典型測點晝夜24小時連續(xù)監(jiān)測聲級分布圖表及樓房垂直聲場分布圖表;D機場改、擴建工程應給出各監(jiān)測點主要機型的大A聲級、有效感覺噪聲級和該點的計權等效連續(xù)感覺噪聲值,給出現狀該點的計權等效連續(xù)感覺噪聲值70dB、75dB、80dB、85dB聲等值曲線。⑸評價范圍內受噪聲影響的人口分布。
8.聲環(huán)境影響預測
8.1預測范圍:一般同評價范圍,也可稍大于評價范圍。
8.2預測點布設原則:⑴所有的環(huán)境噪聲現狀測量點都應作為預測點。⑵為了便于繪制等聲及圖,可以用網格法確定預測點。網格的大小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對于建設項目包含呈線狀聲源特征的情況,平行于線狀聲源走向的網格間距可大些(如100~300m),垂直于線狀聲源走向的網格間距可小些(如20~60m);對于建設項目包含呈點聲源特征的情況,網格的大小一般在20mX20m~100mX100m范圍。⑶評價范圍內需要特別考慮的預測點。
8.3聲源聲級衰減計算方法的選用原則:在聲環(huán)境影響評價中,需要根據靠近聲源某一位置(參考位置)處的已知聲級來計算距聲源較遠處預測點的升級。在預測前需根據聲源與預測點之間空間分布形式對聲源簡化成三類聲源:點聲源、線聲源和面聲源。⑴點聲源確定原則:當聲波波長比聲源尺寸大得多或預測點離開生源的距離比聲源本身尺寸大得多時,聲源可做點聲源處理,等效點聲源位置在聲源本身的中心。⑵線聲源確定原則:當許多點聲源連續(xù)分布在一條直線上時,可認為該聲源是線狀聲源。⑶面聲源狀況的考慮:當聲源體積較大(有長度有高度)聲源聲級較強時,在聲源附近的一定距離內會出現距離變化而聲級基本不變或變化微小時,可認為該環(huán)境處于面聲源影響范圍;當城市市區(qū)主干道周邊高樓樓房建筑某一層附近出現垂直聲場大值時,可認為該層聲環(huán)境受到主干道多條車道線聲源疊加的影響。
8.4室外聲源聲波在空氣中傳播引起聲級衰減的主要因素:幾何發(fā)散引起的衰減、地面效應引起的衰減、聲屏障(遮擋物)引起的衰減和大氣引起的衰減。
9.聲環(huán)境影響評價的基本內容:①項目建設前聲環(huán)境現狀;②評述建設項目在施工、運行階段噪聲的影響程度、影響范圍和超標狀況。重點要評價敏感區(qū)域或敏感點聲環(huán)境的變化;③分析受噪聲影響的人口分布;④分析建設項目的噪聲源和引起超標的主要噪聲源或主要原因。⑤分析建設項目選址、選線、設備布局和設備選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設項目設計中已有的噪聲防治措施的適用性和防治效果。⑥提出建設項目需要增加的噪聲防治措施,進行其經濟、技術的可行性論證;⑦提出建議:A.噪聲污染管理B.噪聲監(jiān)測C.城市規(guī)劃。
10噪聲防治對策的環(huán)節(jié)和原則:噪聲防治對策必須符合針對性、具體性、經濟合理性和技術可行性原則。
10.1從聲源上降低噪聲⑴選用低噪聲設備和材料;⑵改革工藝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聲;⑶加強設備維護使之處于良好的運轉狀態(tài);⑷建設項目避讓或線路擺動。
10.2從噪聲傳播途徑上降低噪聲⑴采用“合理布局”和“鬧靜分開”的設計原則;⑵采用吸聲、隔聲、消聲等控制措施降低噪聲(如隔聲箱、隔聲間、消聲器等);⑶采用隔聲屏障降低噪聲,結構形式可采用規(guī)范的聲屏障或利用自然地形地物或建生態(tài)型聲屏障。
10.3從受聲敏感目標自身降低噪聲⑴敏感目標安裝隔聲門窗或隔聲通風窗;⑵通過置換改變敏感點使用功能;⑶敏感目標搬遷,遠離建設項目。
11.環(huán)境振動評價:環(huán)境振動評價的基本任務、類別、評價等級、現狀監(jiān)測、影響預測與評價可參照聲環(huán)境評價內容。
11.1環(huán)境振動評價的評價量與現狀測量。⑴評價量為鉛垂向Z振級。⑵現狀測量要點:A沖擊振動:取每次沖擊過程中的大示數為評價量。對于重復出現的沖擊振動,以10次讀數的算術平均值為評價量。B無規(guī)振動:每個測量點等間隔的讀取瞬時示數,采樣間隔不大于5s,連續(xù)測量時間不少于1000s,以測量數據的10次瞬時示數的算術平均值為評價量。C鐵路振動和城市軌道交通:讀取每次列車通過過程中的大示數,每個測量點連續(xù)測量20次列車,以20次讀數的算術平均值為評價量。
11.2環(huán)境振動評價范圍:⑴工業(yè)企業(yè)項目、建筑施工項目,可視振動源強大小在50~100m確定。⑵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評價范圍50~60m。
11.3振動防治對策:⑴工業(yè)企業(yè)固定振動源可采用減震墊、減震彈簧、減震溝、減震基礎等措施。⑵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可采用重鋼軌、無縫線路(長鋼軌)減震扣件、減震道床、軌道減震器、浮置板整體道床等措施。
課堂練習:1.噪聲環(huán)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的劃分依據是(A B C)。
A.噪聲源種類和數量。 B.項目建設前后噪聲等級的變化程度。
C.建設項目噪聲有影響范圍內的環(huán)境保護目標、環(huán)境噪聲標準和人口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