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各種審計方法之間及其與審計分類之間的相互關系
在審計的準備階段,審計人員必須運用分析性復核確定其他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及范圍;在審計實施階段,分析性復核則直接作為實質性測試的程序,以收集與賬戶余額和各類交易相關的證據;在審計的終結階段,分析性復核則用于對被審會計報表的整體合理性做后的復核。但是分析性復核運用的前提是必須保證報表指標正確性,這就需要結合采用檢查、函證和計算的方法。而對于一般方法中的順查法和逆查法而言,在實際審計工作中也應結合起來使用,以利于提高審計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例題推薦:在教學中經常有學員要求對審計證據、審計技術方法、管理*認定、審計目標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歸納總結。下面是我的總結歸納。
審計證據 獲取的方法(審計程序) 管理*認定 實現的審計目標 作用 備注
實物證據 監(jiān)盤、觀察 存在或發(fā)生、完整性、估價或分攤 真實性、完整性、估價、截止 不能完全證明所有權歸被審單位所有,也不能完全證明其計價正確。 對所有權及價值估價另行審計。
書面證據 檢查、函證、計算、分析性復核 全部認定 全部審計目標 證據來源渠道不同,其證明力也不同。一般而言,內部證據不如外部證據可靠,但如果內部證據在外部流轉,并獲得其他單位或個人的承認,則有較強的可靠性 外部如應收帳款回函、律師與專家的證明函件,內部如銀行對帳單及調節(jié)表、購貨發(fā)票、顧客訂購單等,內部在外部流轉的如銷貨發(fā)票、付款支票等。
口頭證據 查詢 全部認定 除機械準確性外的全部目標 其本身不足以直接得出結論,需要其他證據的支持。
環(huán)境證據 觀察、分析性復核 略 總體合理性 屬于間接證據,不能直接得出結論。但會影響獲取證據的數量。 包括①有關內控情況;②被審計單位管理人員的素質;③各種管理條件和管理水平。
例題推薦:在歷年輔導時,都有學生對審計抽樣的含義提出問題,這里進一步作出說明。有些內容教材根本沒有涉及,但是自考試卷卻曾經考核過。
解答提示:審計抽樣,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審計程序時,從審計對象總體中選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推斷審計對象總體特征的一種方法。審計抽樣對符合性測試(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都適用,但它并不是對于這些測試中的所有程序都適用。通常不適用于詢問、觀察和分析性復核程序(一定要死記硬背)。抽樣審計不同于詳細審計。詳細審計是指對審計對象總體中的全部項目進行審計,并根據審計結果形成審計意見。審計抽樣也不同于抽查。抽查作為一種技術,可以用來了解情況,確定重點,取得審計證據,其在使用中并無嚴格要求。
例題推薦:分辨認定和目標
認定 認定性質 與報表的關系 一般審計目標 一般審計目標定義。
存在或發(fā)生 各項資產、負債及業(yè)主權益在特定日期均存在,所有已進行會計記錄的交易在特定期間均已發(fā)生 與會計報表組成要素的高估有關 真實性 所列余額真實。
完整性 在會計報表中所有應列示的交易和事項均已列入 與會計報表組成要素的低估有關 完整性 發(fā)生的金額均已包括。
權利和義務 在特定日期,各項資產均屬公司的權利,各項負債均是公司的義務 只與資產負債表的組成要素有關 所有權 所列金額確屬公司所有或所列負債均屬公司義務。
估價或分攤 各項資產、負債、業(yè)主權益、收入和費用等要素均已按適當的方法進行計價,列入會計報表的金額正確 包括對會計報表的四方面認定:總值估價、凈值估價、計算精確性以及管理*會計估計的合理性 估價、截止和機械準確性 估價是指所列金額均經正確估價和計量,截止是指接近資產負債表日的交易已記入適當的期間;機械準確性是指有關賬表資料、數字、計算加總及勾稽關系的正確性。
表達與披露 會計報表上的特定組成要素已被適當地加以分類、說明和披露 在會計報表上,管理*認定所有內容都表達適當,且披露充分。 披露、分類 披露是指會計報表中恰當地反映了賬戶余額和相應披露要求;分類是指所列金額的分類恰當。
總體合理性 利用所掌握的全部信息,評價某賬戶余額的合理性,幫助審計人員評價賬戶余額中是否有重要錯報。
例題推薦:下列認定中,與損益表組成要素無關的是(B)
A、存在或發(fā)生B、權利和義務 C、估價或分攤 D、表達與披露
例題推薦:甲公司將2004年度的主營業(yè)務收入列入2003年度的會計報表,則其2003年度會計報表存在錯誤的認定是(C)
A、總體合理性 B、估價或分攤 C、存在或發(fā)生 D、完整性
例題推薦:(多選題)注冊會計師在審計股份公司會計報表中的存貨項目時,能夠根據“估價或分攤”認定推論得出的審計目標有(ACD)
A、存貨賬面數量與實物數量相符,金額的計算正確。
B、當存貨成本低于可變現凈值時,已調整為可變現凈值。
C、年末采購,銷售截止是恰當的。
D、存貨項目余額與其各項相關總賬余額數字一致。
例題推薦:根據認定和審計目標的相互關系,列示出以下各項表述對應的被審計單位管理*認定及其相關審計目標,填入下表。
事項 管理*認定 相關審計目標
1、年前開出的支票均在年前入賬 估價與分攤 截止
2、待攤費用攤銷的期限不適當 估價與分攤 估價
3、已列入存貨盤點表的委托代銷商品可能不存在 存在或發(fā)生 真實性
4、期末存貨的盤點可能存在較大差錯 存在或發(fā)生、估價與分攤 真實性,估價
5、當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減少時,已沖減存貨價值 估價與分攤 估價
6、存貨已抵押但沒有作揭示 表達與披露 披露
7、可能存在未入賬的應付賬款 完整性 完整性
在審計的準備階段,審計人員必須運用分析性復核確定其他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及范圍;在審計實施階段,分析性復核則直接作為實質性測試的程序,以收集與賬戶余額和各類交易相關的證據;在審計的終結階段,分析性復核則用于對被審會計報表的整體合理性做后的復核。但是分析性復核運用的前提是必須保證報表指標正確性,這就需要結合采用檢查、函證和計算的方法。而對于一般方法中的順查法和逆查法而言,在實際審計工作中也應結合起來使用,以利于提高審計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例題推薦:在教學中經常有學員要求對審計證據、審計技術方法、管理*認定、審計目標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歸納總結。下面是我的總結歸納。
審計證據 獲取的方法(審計程序) 管理*認定 實現的審計目標 作用 備注
實物證據 監(jiān)盤、觀察 存在或發(fā)生、完整性、估價或分攤 真實性、完整性、估價、截止 不能完全證明所有權歸被審單位所有,也不能完全證明其計價正確。 對所有權及價值估價另行審計。
書面證據 檢查、函證、計算、分析性復核 全部認定 全部審計目標 證據來源渠道不同,其證明力也不同。一般而言,內部證據不如外部證據可靠,但如果內部證據在外部流轉,并獲得其他單位或個人的承認,則有較強的可靠性 外部如應收帳款回函、律師與專家的證明函件,內部如銀行對帳單及調節(jié)表、購貨發(fā)票、顧客訂購單等,內部在外部流轉的如銷貨發(fā)票、付款支票等。
口頭證據 查詢 全部認定 除機械準確性外的全部目標 其本身不足以直接得出結論,需要其他證據的支持。
環(huán)境證據 觀察、分析性復核 略 總體合理性 屬于間接證據,不能直接得出結論。但會影響獲取證據的數量。 包括①有關內控情況;②被審計單位管理人員的素質;③各種管理條件和管理水平。
例題推薦:在歷年輔導時,都有學生對審計抽樣的含義提出問題,這里進一步作出說明。有些內容教材根本沒有涉及,但是自考試卷卻曾經考核過。
解答提示:審計抽樣,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審計程序時,從審計對象總體中選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推斷審計對象總體特征的一種方法。審計抽樣對符合性測試(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都適用,但它并不是對于這些測試中的所有程序都適用。通常不適用于詢問、觀察和分析性復核程序(一定要死記硬背)。抽樣審計不同于詳細審計。詳細審計是指對審計對象總體中的全部項目進行審計,并根據審計結果形成審計意見。審計抽樣也不同于抽查。抽查作為一種技術,可以用來了解情況,確定重點,取得審計證據,其在使用中并無嚴格要求。
例題推薦:分辨認定和目標
認定 認定性質 與報表的關系 一般審計目標 一般審計目標定義。
存在或發(fā)生 各項資產、負債及業(yè)主權益在特定日期均存在,所有已進行會計記錄的交易在特定期間均已發(fā)生 與會計報表組成要素的高估有關 真實性 所列余額真實。
完整性 在會計報表中所有應列示的交易和事項均已列入 與會計報表組成要素的低估有關 完整性 發(fā)生的金額均已包括。
權利和義務 在特定日期,各項資產均屬公司的權利,各項負債均是公司的義務 只與資產負債表的組成要素有關 所有權 所列金額確屬公司所有或所列負債均屬公司義務。
估價或分攤 各項資產、負債、業(yè)主權益、收入和費用等要素均已按適當的方法進行計價,列入會計報表的金額正確 包括對會計報表的四方面認定:總值估價、凈值估價、計算精確性以及管理*會計估計的合理性 估價、截止和機械準確性 估價是指所列金額均經正確估價和計量,截止是指接近資產負債表日的交易已記入適當的期間;機械準確性是指有關賬表資料、數字、計算加總及勾稽關系的正確性。
表達與披露 會計報表上的特定組成要素已被適當地加以分類、說明和披露 在會計報表上,管理*認定所有內容都表達適當,且披露充分。 披露、分類 披露是指會計報表中恰當地反映了賬戶余額和相應披露要求;分類是指所列金額的分類恰當。
總體合理性 利用所掌握的全部信息,評價某賬戶余額的合理性,幫助審計人員評價賬戶余額中是否有重要錯報。
例題推薦:下列認定中,與損益表組成要素無關的是(B)
A、存在或發(fā)生B、權利和義務 C、估價或分攤 D、表達與披露
例題推薦:甲公司將2004年度的主營業(yè)務收入列入2003年度的會計報表,則其2003年度會計報表存在錯誤的認定是(C)
A、總體合理性 B、估價或分攤 C、存在或發(fā)生 D、完整性
例題推薦:(多選題)注冊會計師在審計股份公司會計報表中的存貨項目時,能夠根據“估價或分攤”認定推論得出的審計目標有(ACD)
A、存貨賬面數量與實物數量相符,金額的計算正確。
B、當存貨成本低于可變現凈值時,已調整為可變現凈值。
C、年末采購,銷售截止是恰當的。
D、存貨項目余額與其各項相關總賬余額數字一致。
例題推薦:根據認定和審計目標的相互關系,列示出以下各項表述對應的被審計單位管理*認定及其相關審計目標,填入下表。
事項 管理*認定 相關審計目標
1、年前開出的支票均在年前入賬 估價與分攤 截止
2、待攤費用攤銷的期限不適當 估價與分攤 估價
3、已列入存貨盤點表的委托代銷商品可能不存在 存在或發(fā)生 真實性
4、期末存貨的盤點可能存在較大差錯 存在或發(fā)生、估價與分攤 真實性,估價
5、當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減少時,已沖減存貨價值 估價與分攤 估價
6、存貨已抵押但沒有作揭示 表達與披露 披露
7、可能存在未入賬的應付賬款 完整性 完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