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實施階段
(一)符合性測試
符合性測試是在內部控制初步了解和評價的基礎上,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狀況以及是否得到貫徹執(zhí)行而進行的測試,其目的是確定被審計單位的業(yè)務處理是否符合內部控制制度的規(guī)定,判斷內部控制的遵循程度,進而確定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依賴以及可以依賴的程度。因此,符合性測試實際上是在內部控制初步了解和評價基礎上所進行的進一步的評價。
若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時,審計人員可不進行符合性測試,而直接實施實質性測試流程:
1 相關內部控制不存在。
2 相關內部控制雖然存在,但審計人員通過了解發(fā)現(xiàn)其并未有效運行。
3 符合性測試的工作量可能大于進行符合性測試所減少的實質性測試的工作量。
(二)實質性測試
所謂實質性測試,是指搜集直接證據所進行的更為深入的檢查。實質性測試的目的是為審計人員賴以作出審計結論的足夠的審計證據。實質性測試通常采用抽樣方式進行,審計人員在實質性測試中要做以下主要工作:
1 盤點實物審計人員對有形資產賬戶所記載的內容均應進行實物盤點,包括庫存現(xiàn)金、有價證券、材料、固定資產、在產品和產成品等,通過盤點確定財產物資的實際情況。
2 檢查憑證審計人員要抽查憑證,以確定賬簿記錄數據的真實性和經濟業(yè)務的合理性、合法性。
3 核實賬戶記錄的余額
4 核對有關記錄
5 對相關資產和負債的期末余額進行函證
函證是審計人員為印證被審計單位會計記錄所載事項而向第三者發(fā)函詢證。對于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結算類業(yè)務,采用函證方法來取得證據一般較為有效。
在被審計單位的往來客戶較多的情況下,對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結算類業(yè)務的函證,可以根據金額的大小、賬齡的長短以及是否存在疑問來選擇函證的對象。
如果沒有回函或審計人員對回函結果不滿意,審計人員應實施替代審計程序,以獲取必要的審計證據。
6 對計算結果進行復算審計人員要對被審計單位有關計算的結果進行復算,以確定被審計單位有無故意歪曲計算結果或者計算存在差錯的情況,包括合計數的復算,如工資匯總表的復算;有關調整數和分配數的復算,例如有關生產費用的分配情況的復算;有關計算表的復算,
7 向有關人員進行查詢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對有關事項存在的疑問,可以向有關當事人進行查詢。
8 其它必要的工作審計人員有時還要做其它的工作,直至取得滿意的審計證據。
另外需要注意的問題:
1.實質性測試是實施階段必不可少的工作,盡管在實施過程中已經進行了符合性測試,但它不可取代實質性測試。
2.實質性測試和符合性測試的結果是互相補充的。
3.實質性測試和符合性測試在執(zhí)行時間上有時存在交叉。
4.實質性測試和符合性測試是一個整體的各個階段。
四、終結階段
審計終結階段是指實施階段結束以后,審計人員根據審計工作底稿編制審計報告,并將有關文件整理歸檔的全過程。
(一)編制審計報告審計人員在完成外勤審計工作臺以后,就開始進入編制審計報告的階段,此階段的主要工作有:整理、評價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中收集到的審計證據;復核審計工作底稿;審計期后事項;匯總審計差異,提請被審計單位調整或做適當披露;形成審計意見,撰寫審計報告。只選擇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審計證據在審計報告中加以反映。
審計證據的取舍標準有:(1)金額的大?。唬?)問題性質的嚴重程度。
(二)作出審計結論和決定
國家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查,如果發(fā)現(xiàn)存在嚴重違法亂紀問題,在簽發(fā)審計報告時,要做出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責成被審計單位遵照執(zhí)行,并通知財務、稅務、銀行等有關部門協(xié)助執(zhí)行。對有關責任人員,審計機關應向其領導部門提出給予紀律處分的建議或移交有關部門處理。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具有法律效力,一經下達,被審計單位必須執(zhí)行。
(三)審計資料的整理歸檔終結階段的最后一項工作是對有關審計資料和文件的清理歸檔工作。審計人員應將向被審計單位調閱的資料全部歸還給被審計單位。
五、審計流程的延續(xù)
復審和后續(xù)審計主要適用于國家審計、部門審計等強制性審計的情況。
(一)復審復審是審計機關對原來的審計工作進行全部或部分的復查,以確定原來所做的審計結論的正確性。引起復審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結論提出異議。
2審計機關對于審計小組的工作進行檢查,為保證審計質量而進行復審。
3法律訴訟引起復審。
對審計機關作出的審計結論和決定不服時,可以在收到審計結論和決定之日起的十五日內,向上一級審計機關申請復審。上一級審計機關應當在收到復審申請之日起的三十日內,
作出復審結論和決定。
(二)后續(xù)審計對被審計單位是否實施后續(xù)審計,由審計機關根據有關決定,后續(xù)審計實施的時間沒有明確規(guī)定,審計機關認為較為適當的時候就可以進行,但時間相隔不宜過長。
實施階段
(一)符合性測試
符合性測試是在內部控制初步了解和評價的基礎上,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狀況以及是否得到貫徹執(zhí)行而進行的測試,其目的是確定被審計單位的業(yè)務處理是否符合內部控制制度的規(guī)定,判斷內部控制的遵循程度,進而確定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依賴以及可以依賴的程度。因此,符合性測試實際上是在內部控制初步了解和評價基礎上所進行的進一步的評價。
若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時,審計人員可不進行符合性測試,而直接實施實質性測試流程:
1 相關內部控制不存在。
2 相關內部控制雖然存在,但審計人員通過了解發(fā)現(xiàn)其并未有效運行。
3 符合性測試的工作量可能大于進行符合性測試所減少的實質性測試的工作量。
(二)實質性測試
所謂實質性測試,是指搜集直接證據所進行的更為深入的檢查。實質性測試的目的是為審計人員賴以作出審計結論的足夠的審計證據。實質性測試通常采用抽樣方式進行,審計人員在實質性測試中要做以下主要工作:
1 盤點實物審計人員對有形資產賬戶所記載的內容均應進行實物盤點,包括庫存現(xiàn)金、有價證券、材料、固定資產、在產品和產成品等,通過盤點確定財產物資的實際情況。
2 檢查憑證審計人員要抽查憑證,以確定賬簿記錄數據的真實性和經濟業(yè)務的合理性、合法性。
3 核實賬戶記錄的余額
4 核對有關記錄
5 對相關資產和負債的期末余額進行函證
函證是審計人員為印證被審計單位會計記錄所載事項而向第三者發(fā)函詢證。對于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結算類業(yè)務,采用函證方法來取得證據一般較為有效。
在被審計單位的往來客戶較多的情況下,對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結算類業(yè)務的函證,可以根據金額的大小、賬齡的長短以及是否存在疑問來選擇函證的對象。
如果沒有回函或審計人員對回函結果不滿意,審計人員應實施替代審計程序,以獲取必要的審計證據。
6 對計算結果進行復算審計人員要對被審計單位有關計算的結果進行復算,以確定被審計單位有無故意歪曲計算結果或者計算存在差錯的情況,包括合計數的復算,如工資匯總表的復算;有關調整數和分配數的復算,例如有關生產費用的分配情況的復算;有關計算表的復算,
7 向有關人員進行查詢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對有關事項存在的疑問,可以向有關當事人進行查詢。
8 其它必要的工作審計人員有時還要做其它的工作,直至取得滿意的審計證據。
另外需要注意的問題:
1.實質性測試是實施階段必不可少的工作,盡管在實施過程中已經進行了符合性測試,但它不可取代實質性測試。
2.實質性測試和符合性測試的結果是互相補充的。
3.實質性測試和符合性測試在執(zhí)行時間上有時存在交叉。
4.實質性測試和符合性測試是一個整體的各個階段。
四、終結階段
審計終結階段是指實施階段結束以后,審計人員根據審計工作底稿編制審計報告,并將有關文件整理歸檔的全過程。
(一)編制審計報告審計人員在完成外勤審計工作臺以后,就開始進入編制審計報告的階段,此階段的主要工作有:整理、評價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中收集到的審計證據;復核審計工作底稿;審計期后事項;匯總審計差異,提請被審計單位調整或做適當披露;形成審計意見,撰寫審計報告。只選擇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審計證據在審計報告中加以反映。
審計證據的取舍標準有:(1)金額的大?。唬?)問題性質的嚴重程度。
(二)作出審計結論和決定
國家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查,如果發(fā)現(xiàn)存在嚴重違法亂紀問題,在簽發(fā)審計報告時,要做出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責成被審計單位遵照執(zhí)行,并通知財務、稅務、銀行等有關部門協(xié)助執(zhí)行。對有關責任人員,審計機關應向其領導部門提出給予紀律處分的建議或移交有關部門處理。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具有法律效力,一經下達,被審計單位必須執(zhí)行。
(三)審計資料的整理歸檔終結階段的最后一項工作是對有關審計資料和文件的清理歸檔工作。審計人員應將向被審計單位調閱的資料全部歸還給被審計單位。
五、審計流程的延續(xù)
復審和后續(xù)審計主要適用于國家審計、部門審計等強制性審計的情況。
(一)復審復審是審計機關對原來的審計工作進行全部或部分的復查,以確定原來所做的審計結論的正確性。引起復審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結論提出異議。
2審計機關對于審計小組的工作進行檢查,為保證審計質量而進行復審。
3法律訴訟引起復審。
對審計機關作出的審計結論和決定不服時,可以在收到審計結論和決定之日起的十五日內,向上一級審計機關申請復審。上一級審計機關應當在收到復審申請之日起的三十日內,
作出復審結論和決定。
(二)后續(xù)審計對被審計單位是否實施后續(xù)審計,由審計機關根據有關決定,后續(xù)審計實施的時間沒有明確規(guī)定,審計機關認為較為適當的時候就可以進行,但時間相隔不宜過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