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高級財務會計”串講(23)

字號:

第十二章  清算會計
    第一節(jié)  清算會計概述
    一、企業(yè)清算概述
    1. 企業(yè)清算2. 普通清算3. 非完全解散清算4. 完全解散清算5. 破產清算6. 清算組
    7. 清算費用8. 清算財產9. 剩余財產
    (二) 企業(yè)清算的原因——可歸結為以下九種:(見課本)
    (三 )企業(yè)清算的類型,按清算原因,可以分為普通清算和破產清算兩種類型。
    普通清算和破產清算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
    表12-1 普通清算和破產清算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
    普通清算 破產清算
    區(qū)別 清算的性質不同 屬于自愿清算或行政清算 屬于司法清算
    清算組的組織不同 一般由企業(yè)或企業(yè)主管機關成立清算組進行 清算 要依照法律規(guī)定組織清算組進行清算
    處理利益關系不同的側重點不同 重點是將剩余財產在企業(yè)內部各投資者之間進行分配 重點是將有限的財產在企業(yè)外部各債權人之間進行分配
    聯系 都是結束被清算企業(yè)的各種債權、債務和法律關系
    (三) 企業(yè)清算的業(yè)務程序
    1、 成立清算組:有限責任公司的由股東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由股東大會指定人選;宣告破產的,由法院組成清算組。
    2、 清查債務; 3、清查財產和債權; 4、清償債務; 5、分配剩余財產;
    6、 編制清算報告和辦理企業(yè)注銷手續(xù)。
    兩個應強調的問題——
    (1) 清算財產的范圍。包括:宣布清算時企業(yè)的財產;清算期間取得的財產(如收回的債權等)。
    已經作為擔保的財產,;其價值超過所擔保的債務數額的部分屬于清算財產;
    對在企業(yè)宣布經營終止前6個月至終止之日的期間內,按以下情況處理的財產屬于清算財產:
    A.隱匿、私分或無償轉讓的財產;    
    B.非正常壓價處理的財產;
    C.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的提供的財產擔保;
    D.提前清償的未到期債務;    
    E.放棄的債權。
    清算財產不包括:A、已經作為擔保的財產,相當于債務數額的部分不屬于清算財產;B、租入、借入、代外單位加工和代銷的財產。
    (2)清算財產的分配順序——
    A.支付企業(yè)清算期間為開展清算工作所支出的全部費用,即清算費用;
    B.支付應付款付的職工工資、勞動保險費等;
    C.繳納所欠稅款;
    D.清償其他各項無擔保債務;
    E.在投資者之間分配剩余財產。
    股份有限公司,應按優(yōu)先股股份面值對優(yōu)先股股東分配;優(yōu)先股股東分配后的剩余部分,應按普通股股東的股份比例分配給普通股股東。如果剩任意財產不足全額償付優(yōu)先股股本,則按先股股東股份面值的比例分配。
    二、清算會計工作的內容
    1、清算會計 2、清算損益
    清算收益是企業(yè)清算過程中所取得的全部收益,主要包括:
    (1)經營收益?。?)財產變現收益?。?)財產估價收益?。?)財產盤盈收益(5)無法償付的債務
    3.清算會計報表主要包括:
    (1)清算資產負債表?。?)清算損益表?。?)債務清償表
    4.清算財產的作價方法:
    清算財產的作價依據 適用范圍
    賬面價值法 以財產的賬面凈值為標準 適用于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相差不大的財產
    重估價值法 以資產的現行市場價格為依據 適用于賬面價值與實際階值相差很大,或企業(yè)合同、章程、投資各方協議中規(guī)定企業(yè)解散時應按重估價值作價的財產
    變現收入法 以清算財產出售或處理時的成交價格為依據 適用于價值較小、數量零星的清算財產
    招標作價法 通過招標從投標者所出價格中選擇高價格來作價 適用于清算大宗財產和成套設備
    收益現值法 以財產的收益現值為依據 適用于清算企業(yè)的整體財產或某些特殊的資產,如無形資產等
    (二) 清算會計的主要內容和程序
    1、進行財產清查,編制資產負債和表和財產目錄
    2、 核算和監(jiān)督清算費用的支付   清算費用包括:清算組人員工資、辦公費、公告費、差旅費、訴訟費、審計費、公證費、財產估價費和變賣費等。
    3、核算和監(jiān)督債權的收回和債務的償還
    4、核算和監(jiān)督企業(yè)的清算損益(若為清算凈收益,在依法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后,應視同利潤依法繳納所得稅。)
    5、核算和監(jiān)督剩余財產的分配
    6、編制清算會計報表
    三、清算會計對傳統財務會計理論的改變
    傳統財務會計 清算會計
    會計對象 企業(yè)生產經營過程中資金運動 在清算過程中債權的回收、債務的清償、財產的處理、各項損益和費用的發(fā)生以及剩余財產的分配等資金運動
    會計目標 會計信息的使用者 企業(yè)外部投資者、債權人、政府有關部門等 除企業(yè)的債權人、政府有關部門外,還包括管理破產案件的法院
    會計信息的內容 提供企業(yè)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會計信息 提供企業(yè)清算財產處理、分配以及債務償還的會計信息
    會計假設 會計主體假設 改變會計主體假設。進入清算后,對于自愿清算和行政清算的企業(yè),仍是獨立的主體,清算組只是一個代理機構,其業(yè)務活動是一種代理行為;但在破產清算中,企業(yè)被宣告破產后失去了法人資格,會計主體的地位也不復存在。
    持續(xù)經營假設 否定持續(xù)經營假設。企業(yè)進入清算后,持續(xù)經營假設顯然不再成立,而代之以終止經營假設。
    會計分期假設 否定會計分期假設。從企業(yè)被宣告解散之日到清算終了為清算會計期間,其長短具有不確定性。
    貨幣計量假設 貨幣計量假設依然適用
    會計原則 客觀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相關性原則等依然適用
    歷史成本原則 否定 歷史成本原則,遵循 可變現價格 計價原則。企業(yè)進入清算后,在終止經營的前提下,資產在按實際成本計價的同時按可變現價值來計價。
    權責發(fā)生制原則 否定 權責發(fā)生制原則,遵循 收付實現制 原則,即以實際收付款項為標準來確認收入和費用。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廢除了資本性支出原則,而只遵循收益性支出原則,對于發(fā)生的各項支出均作為清算期間的支出。
    第二節(jié)  破產清算會計
    一、企業(yè)破產的概念及程序
    1. 企業(yè)破產法律含義 2、 和解 3、 整頓 定義
    整頓期限:整頓期限不得超過2年。
    整頓的終結——
    (1) 正常終結——
    A、經整頓,企業(yè)按和解協議償還債務的,依法終結整頓及破產程序;
    B、整頓期滿,如不能按和解協議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應宣告企業(yè)破產,并依法重新登記債權;
    (2) 非正常終結——整頓期內,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人民法院依法終結其整頓,宣告其破產:
    A、 企業(yè)不執(zhí)行和解協議;
    B、 財務狀況繼續(xù)惡化,債權人會議申請終結整頓;
    C、 有隱匿,或者私分,或者無償轉讓財產、非正常壓價出售財產、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何、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放棄自己的債權的行為之一,嚴重損害債權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