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西方行政學說史”復習資料(六)

字號:

第七章 梅奧的社會人管理理論
    一、 填空題、選擇題
    1、 梅奧在1933年發(fā)表了《工業(yè)文明的人的問題》,主要研究了霍桑實驗。
    2、 1945年,梅奧發(fā)表了《工業(yè)文明的社會問題》。
    3、 1947年,梅奧發(fā)表了《工業(yè)文明的政治問題》。
    4、 梅奧早期主要關注一般的社會、政治和哲學問題,中期從事一些科學調(diào)查 ,他的天才在于激發(fā)研究小組的的智力,并對小組的活動加以整合。
    5、 梅奧的霍桑實驗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人際關系學派的先河。
    6、 梅奧認為,巴納德所提出的組織必須“有效率”和“有效益”,實際上是 提出了現(xiàn)代社會普遍適用的準則。也就是說,任何組織必須能在兩方面滿足其 成員的愿望:一是他們的物質(zhì)要求;二是在完成多種社會職能鐘實現(xiàn)積極的合 作和協(xié)調(diào)。
    7、 梅奧第一次實證研究是在費城紡織廠進行的,這次研究徹底否定了認為只 有私利才是激勵和推動人工作的全部動力的假設。
    8、 梅奧的霍桑實驗是在1927至1932年進行的,這一實驗因其“社會人”的假 設,對非正式組織的揭示以及對人際關系學派的形成而載入史冊。
    9、 梅奧進行直接觀察的最后歷程是研究缺勤和流動率,在南加州飛機制造業(yè) 進行的。
    10、 梅奧發(fā)現(xiàn),缺勤率和流動率是形成工作“團隊”的一種功能。
    11、 梅奧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領導能力,這個能力包括三個主要內(nèi)容:掌握科技 知識、系統(tǒng)化的指揮能力、組織社會合作和協(xié)調(diào)的本領。他認為,涉及管理核 心部分的是組織社會合作和協(xié)調(diào),也表面了梅奧的遠見。
    二、 名詞
    1、 群氓假設:由李嘉圖提出這一說法。自然的社會由一群無組織的個人組成 ,每一個人都按著能達到自我保存和實現(xiàn)自我利益的方式行事,每一個人都盡 力按邏輯進行思考,為達到一定的目標而努力。
    2、 霍桑實驗:霍桑是西方電器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一家工廠的名字,這一試 驗從1927年至1932年,歷時五載。這一試驗因其“社會人”的假設,對非正式 組織的揭示以及人際關系學派的形成而載入史冊。由梅奧主持該實驗。
    三、 簡答題
    1、 泰羅的科學管理與梅奧的霍桑實驗的比較?
    兩人分別代表了解決工業(yè)問題的兩種主要方法。
    (1) 兩人載目標方面的高度相似性。兩人都看到了工人和管理*之間的沖 突,并把更多的責任歸于管理*;兩人都追求工人與管理*的和諧或利益 相關,泰羅是通過一種精神革命,而梅奧是通過人群協(xié)作。
    (2) 兩人達到這些目標的手段卻大不相同。
    第一, 泰羅所注意的中心是個別工人,而梅奧主義者把注意的中心放在作為團 體成員的工人身上。
    第二, 泰羅對人際關系不大注意,而梅奧則很關心。
    第三, 泰羅認為物質(zhì)工作環(huán)境是影響生產(chǎn)率提高的一個主要因素;而梅奧則認 為社會環(huán)境才是主要的。
    第四, 泰羅認為,只要有機會,人們就會追求的經(jīng)濟報酬;而梅奧主義者 則把金錢的誘惑放在次要地位,強調(diào)團體成員的地位。
    2、 對梅奧的霍桑實驗的評價?(貢獻、批評)
    (1) 霍桑研究的貢獻是巨大的。
    首先,它以扎實的的調(diào)查和分析指明了人的“社會性”特征,這在對人的假設 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其次,社會系統(tǒng)觀點的提出開拓了對組織研究的視野。
    最后,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領導能力,這種能力表現(xiàn)在通過職工的滿足度,激勵 職工的“士氣”,從而達到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的目的。
    (2) 對梅奧的哲學價值觀和方法論以及霍桑實驗的批評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
    a、 梅奧出于工作場所中的各種利益的自然和諧的假設,不遣余力地去追求自 發(fā)的合作,而沒有認識到社會沖突的不可避免性。
    b、 在梅奧看到?jīng)_突的地方,他把它歸之為工人的感情態(tài)度,而非客觀的工作 和社會條件。
    c、 霍桑實驗的特征在于“大錯和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