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復習資料第十三章

字號:

第十三章 變量分析的一般邏輯
    統計調查的變量分析早是法國社會學家杜爾凱姆運用到社會研究中來,經過斯多弗、拉扎斯菲爾德、羅森伯格等發(fā)展與完善,形成了一套較系統的統計調查的資料分析模式——詳析模式(本章第二節(jié))
    第一節(jié) 變量關系的類別
    一、變量間的關系
    1.社會研究的目的:對社會現象作出描述、解釋與控制。
    2.兩個變量之間關系的有無合大小以用相關系數進行測量,稱為統計相關或統計無關。
    3.虛假無關是指實際統計上而實際相關的情況。
    二、統計相關的不同類型
    1.統計相關而實際上無關,稱為對稱關系或虛假相關,即從統計上看有關的兩個變量實質上相互獨立、互不影響,并無有意義的聯系,對稱關系用符號表示是X—Y
    2. 統計相關、實際也無關,在這種關系中,兩個變量相互作用、相互加強,用符號表示這種關系是X Y
    3. 實際的因果關系,是指統計上相關的兩個變量之間實際上存在著因果關系(是變量分析中探討的重要課題),在因果關系中,能夠影響其他變量發(fā)生變化的變量稱為自變量;依賴于其他變量,但其本身不能影響其他變量稱為因變量,用符號表示是:X Y
    <1>判斷因果關系哪個為自變量,哪個為因變量的原則是:時間的先后;變量的不變性與可變性。
    <2>因果關系也稱為非對稱關系。
    第二節(jié) 詳析模式
    一、兩變量的交互分類
    1.資料分析的第一步是檢驗假設所預言的這種關系是否存在,即對這種關系有無合強弱以及它的內部狀況進行描述。
    2.第二步是對變量之間的關系和聯系程度進行精確的因果分析,以判斷關系的真?zhèn)巍?BR>    二、引入檢驗因素
    1.檢驗兩個變量間關系的重要、系統的辦法是引入第三個變量,以解釋定變量間關系的過程稱為詳析化,被引入變量叫做檢驗因素或控制變量。
    2.詳析模式正式形成歸功于美國社會學家拉扎斯菲爾德,其主要思想來源于斯多弗在其名著《美國士兵》中所做的工作。
    三、詳析模式的主要作用
    1.是使調查研究可分享實驗設計的一些優(yōu)點。
    2.是社會科學中為有力的證明模式之一。
    3.是建立理論研究和開發(fā)資料的有力工具。
    4.提供了為清晰的社會分析邏輯。
    第三節(jié) 變量關系的檢驗
    一、檢驗因素位于兩變量之前
    1.檢驗因素是兩變量關系的前提,對“自變量”和“因變量”都有影響。
    2.引入外在變量的主要的是貢獻是能夠防止作出錯誤的解釋。引入的原因是:<1>有理論或經驗相信它可能解釋其中的關系;<2>無證據證明它與自變量及因變量沒有關系。
    3.一個抑制變量在某時意義上是與外在變量相對應的。
    4.兩變量引入經驗因素主要用于判斷兩變量關系的真?zhèn)?,使研究者避免作出錯誤的解釋或得出錯誤的理論。
    二、經驗因素位于兩變量之間
    變量X與Y之間的關系是另一變量A的“媒介”作用的結果,因此A稱為中介變量,關系表示為: 自變量X—>經驗因素A—>因變量Y
    三、經驗因素含于自變量之內
    能使兩變量間關系具體化的變量稱為內含變量,即是在自變量中被理論或經驗推測為因變量起主要作用的那個因素。
    第四節(jié) 條件關系的分析
    一、幫助解釋,主要表現在:
    1.促進修正原解釋或發(fā)現新解釋
    2.幫助選擇正確的解釋
    3.幫助發(fā)現隱而不彰的事實。
    4.條件關系的檢驗是研究事物發(fā)展趨勢或發(fā)展過程的銳利工具之一。
    二、對關系進行說明、澄清及描述,表現在:
    1.清除原關系中的干擾因素;
    2.明確指出加強或抑制原關系的一些條件。
    3.可以說明兩變量關系成立的必須條件,在社會研究中,社會觀念、社會規(guī)范、思想意識、價值觀等都是重要研究內容。
    第五節(jié) 詳析的一般程序
    一、首先確定兩變量間關系的類型
    二、確定關系的真?zhèn)?BR>    三、將兩變量的關系具體化
    四、尋找變量間的因果鏈條
    五、檢查是否存在條件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