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會計報表的設計
一、會計報表的意義、作用、種類:
會計報表的意義:會計報表是企業(yè)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設計適宜的會計報表,能夠滿足國家宏觀管理、投資者和企業(yè)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會計報表的作用主要表現為:
1為決策者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2為債權人提供資金使用情況和償債能力等信息;
3為企業(yè)和職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資料;
4為財政、稅務、工商等行政部門提供必要的信息;
5為審計、監(jiān)察等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機構提供必要的信息。
為了滿足不同方面的信息需求,企業(yè)的會計報表種類繁多,按不同標志劃分,大體有以下幾種:
1.對外報表和對內報表;
2.定期報表和非定期報表;
3.動態(tài)報表和靜態(tài)報表;
4.主表和附表;
5.匯總報表、合并報表和分部報表。
二、會計報表設計的內容
會計報表設計的內容包括報表指標體系的設計、報表基本內容的設計和會計報表編制程序的設計。
(一)報表指標體系設計
報表指標是構成會計報表的基本要素。報表指標體系設計是報表設計的核心任務。
1.報表指標的分類
從總體上,報表指標可分為動態(tài)指標和靜態(tài)指標兩大類。從用途和內容上,指標又可分為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損益類、成本類和現金流量類等六類。
2.報表指標設計的要求
(1)根據用途、日期,設計不同的經濟指標,報表指標要集中、穩(wěn)定、扼要,指標之間的關系要嚴謹,內部報表的指標要及時、靈活、具體和便于計算。
(2)根據報告期的長短和編制要求設計經濟指標,報告期長,指標要詳細;相反可粗一些。
(3)設計時應分主次,規(guī)定主表指標和附表指標。
(4)注意報表指標之間的勾稽平衡關系。
(5)指標體系內容要完整、明確。
(二)會計報表格式的設計
各種報表的內容差異較大,但它們的基本格式相同,都包括表頭、正表和附注三部分。
會計
報表
格式 表頭: 包括報表名稱、編號、編制單位、報表的計量單位和報表時間
正表: 指會計報表中的各項經濟指標,用于反映某一報表所要揭示的會計信息。
附注: 又稱報表的補充資料,是對報表有關項目所作的解釋。附注反映的內容包括:采用的主要會計方法;會計方法的變更原因和情況和影響;非常項目的說明;會計報表中有關重要項目的明細說明等等?!?BR> (三)會計報表編制程序的設計
1.確定編報期間;
2.設計會計循環(huán)和結賬日程表;
3.設計報表底稿。
三、資產負債表的設計內容與方法:
資產負債表的設計主要包括項目分類設計、項目排列順序設計的設計。
(一)資產負債表設計原理和結構。
1.設計原理
資產負債表的設計原理是會計平衡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表是一個靜態(tài)報表。
2.結構
資產負債表有“賬戶式”和“報告式”兩種結構。“賬戶式”又稱“平衡式”,“報告式”又稱“垂直式”。我國采用的是“賬戶式”結構。
(二)項目分類和排列順序設計。
資產負債表的項目不是會計科目的簡單排列。而應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資產按大類分為流動資產、長期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和遞延資產;負債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分為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然后對上述大類再進一步劃分。
資產負債表項目排序有兩種方法,一是按重要程度排序;二是按流動程度排序。我國目前采用后者即按流動程度從大到小排序。
四、利潤表的設計內容與方法:
(一) 設計原理和結構。
1.設計原理
利潤表,又稱損益表。其設計的基本原理是:收入-費用=利潤。
2.結構
利潤表的結構主要有多步式和單步式兩種。目前,我國采用多步式利潤表。
(二) 項目分類和排列順序設計。
在采用多步式利潤表的情況下,利潤表的項目分為主營業(yè)務利潤、營業(yè)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四個層次。
在多步式利潤表中,利潤項目排列是按從主營業(yè)務利潤到非主營業(yè)務利潤的順序排列的。
五、現金流量表的設計內容與方法:
(一) 設計原理和結構。
1.設計原理
現金流量表設計原理是“現金流入(來源)-現金流出(運用)=現金凈流量”。
2.結構
現金流量表分為三個基本部分及相關附注,其三個基本部分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和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并采用報告式的結構報出。
(二) 現金流量表內容及編制方法的設計。
現金流量表的內容包括正表和補充資料兩部分。正表包括五項內容分別反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匯率變動對現金流量的影響額以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主要考慮的是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編制方法。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編制方法有直接法和間接法兩種。我國現行現金流量表準則要求采用直接法編制現金流量,同時要求提供在凈利潤基礎上調節(jié)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信息。
六、內部報表與對外報表的區(qū)別及其設計原則
(一)內部報表與對外報表的區(qū)別
1.內部報表內容有較強的針對性,對外報表內容具有普遍性;
2.內部報表指標具有多樣性,對外報表指標具有相對單一性;
3.內部報表期限具有靈活性,對外報表具有定期性。
(二)內部報表設計的原則
1.報表指標必須適用;
2.報表內容力求簡明扼要,便于分析;
3.編報時間要求及時。
七、內部報表設計的內容和設計方法
內部報表設計的內容包括日常管理報表的設計、成本報表的設計、期間費用報表的設計和利潤分析、預測和效績評價表的設計。
(一)日常管理報表設計
1.銀行存款和借款報表的設計
銀行存款和借款報表包括貨幣資金變動情況表和銀行借款表。貨幣資金變動情況表中主要反映貨幣資金日初余額、本日增加額、本日減少額、日末賬面余額和本日的實際余額。銀行借款表分銀行反映上月欠款總額、本月借款總額、本月還款總額和月末欠款總額。
2.存貨的進銷存報表設計
存貨進銷存報表設計包括存貨表、進貨日報表和銷貨日報表。
(1)存貨表
存貨表反映企業(yè)某一特定日期存貨余額及其質量情況的報表。為了便于分析,在表中應設置本期計劃、本期實際和上期實際等欄次,在附注中應列示存貨占用情況指標和存貨中的特殊情況,如提取的變現損失準備、待處理的存貨、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存貨等。
(2)進貨日報表
對企業(yè)每日材料或商品購進的詳細情況進行反映。該表中應詳細列示購進材料或商品的品種規(guī)格、計量單位、單價、現購或賒購的金額以及累計購進數額。
(3)銷貨日報表
對企業(yè)每日商品或產品銷售的詳細情況進行反映。該表中應詳細列示銷售商品或產品的品種規(guī)格、計量單位、單價、現銷或賒銷的金額以及累計銷售數額。
(二)成本、費用報表的設計:
成本報表包括產品成本表、銷售成本表、生產成本銷售收入和成本表。具體而言,成本報表主要包括的內容有以下幾項:
1.產品成本表
產品成本表又包括:人工成本表、材料成本表和制造費用報告。
2.產品生產情況及成本分析表
產品生產情況及成本分析表包括:產品生產情況表和成本分析表。
(三)期間費用報表的設計
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營業(yè)費用。該表按費用項目列示,分別反映它們的本月數、本年累計、全年計劃、上年累計、完成計劃%等情況。
(四)利潤分析、預測和效績評價表的設計:
1.利潤分析表。
該表一般在月末編制。表中應反映利潤實際數比計劃數或上期數的增減變化情況及其各利潤項目對利潤總額變化的影響程度。
2.利潤預測表。
一般情況下,該表按照變動成本法編制,即通過“銷售收入-變動費用=貢獻毛益;貢獻毛益-固定費用=凈利潤”進行預測。所以該表的核心指標是各種產品銷售收入、變動費用、貢獻毛益、固定費用和凈利潤。
3.企業(yè)效績評價表設計。
企業(yè)效績評價表的設計核心是評價指標的設計,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yè)效績評價得分總表、企業(yè)效績初步得分表、企業(yè)效績評價計分表和企業(yè)效績評議計分表。企業(yè)效績評價指標包括基本指標和修訂指標。
(1)基本指標。
基本指標以凈資產收益率為核心。
(2)修正指標。
修正指標用于調整基本指標中存在的不合理部分。
修正指標包括:資本保值增值率、銷售利潤率、成本費用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不良資產比率、資產損失比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比率、長期資產適合率、經營資產掛賬率、總資產增長率、固定資產成新率、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和三年資本增長率。
一、會計報表的意義、作用、種類:
會計報表的意義:會計報表是企業(yè)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設計適宜的會計報表,能夠滿足國家宏觀管理、投資者和企業(yè)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會計報表的作用主要表現為:
1為決策者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2為債權人提供資金使用情況和償債能力等信息;
3為企業(yè)和職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資料;
4為財政、稅務、工商等行政部門提供必要的信息;
5為審計、監(jiān)察等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機構提供必要的信息。
為了滿足不同方面的信息需求,企業(yè)的會計報表種類繁多,按不同標志劃分,大體有以下幾種:
1.對外報表和對內報表;
2.定期報表和非定期報表;
3.動態(tài)報表和靜態(tài)報表;
4.主表和附表;
5.匯總報表、合并報表和分部報表。
二、會計報表設計的內容
會計報表設計的內容包括報表指標體系的設計、報表基本內容的設計和會計報表編制程序的設計。
(一)報表指標體系設計
報表指標是構成會計報表的基本要素。報表指標體系設計是報表設計的核心任務。
1.報表指標的分類
從總體上,報表指標可分為動態(tài)指標和靜態(tài)指標兩大類。從用途和內容上,指標又可分為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損益類、成本類和現金流量類等六類。
2.報表指標設計的要求
(1)根據用途、日期,設計不同的經濟指標,報表指標要集中、穩(wěn)定、扼要,指標之間的關系要嚴謹,內部報表的指標要及時、靈活、具體和便于計算。
(2)根據報告期的長短和編制要求設計經濟指標,報告期長,指標要詳細;相反可粗一些。
(3)設計時應分主次,規(guī)定主表指標和附表指標。
(4)注意報表指標之間的勾稽平衡關系。
(5)指標體系內容要完整、明確。
(二)會計報表格式的設計
各種報表的內容差異較大,但它們的基本格式相同,都包括表頭、正表和附注三部分。
會計
報表
格式 表頭: 包括報表名稱、編號、編制單位、報表的計量單位和報表時間
正表: 指會計報表中的各項經濟指標,用于反映某一報表所要揭示的會計信息。
附注: 又稱報表的補充資料,是對報表有關項目所作的解釋。附注反映的內容包括:采用的主要會計方法;會計方法的變更原因和情況和影響;非常項目的說明;會計報表中有關重要項目的明細說明等等?!?BR> (三)會計報表編制程序的設計
1.確定編報期間;
2.設計會計循環(huán)和結賬日程表;
3.設計報表底稿。
三、資產負債表的設計內容與方法:
資產負債表的設計主要包括項目分類設計、項目排列順序設計的設計。
(一)資產負債表設計原理和結構。
1.設計原理
資產負債表的設計原理是會計平衡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表是一個靜態(tài)報表。
2.結構
資產負債表有“賬戶式”和“報告式”兩種結構。“賬戶式”又稱“平衡式”,“報告式”又稱“垂直式”。我國采用的是“賬戶式”結構。
(二)項目分類和排列順序設計。
資產負債表的項目不是會計科目的簡單排列。而應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資產按大類分為流動資產、長期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和遞延資產;負債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分為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然后對上述大類再進一步劃分。
資產負債表項目排序有兩種方法,一是按重要程度排序;二是按流動程度排序。我國目前采用后者即按流動程度從大到小排序。
四、利潤表的設計內容與方法:
(一) 設計原理和結構。
1.設計原理
利潤表,又稱損益表。其設計的基本原理是:收入-費用=利潤。
2.結構
利潤表的結構主要有多步式和單步式兩種。目前,我國采用多步式利潤表。
(二) 項目分類和排列順序設計。
在采用多步式利潤表的情況下,利潤表的項目分為主營業(yè)務利潤、營業(yè)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四個層次。
在多步式利潤表中,利潤項目排列是按從主營業(yè)務利潤到非主營業(yè)務利潤的順序排列的。
五、現金流量表的設計內容與方法:
(一) 設計原理和結構。
1.設計原理
現金流量表設計原理是“現金流入(來源)-現金流出(運用)=現金凈流量”。
2.結構
現金流量表分為三個基本部分及相關附注,其三個基本部分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和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并采用報告式的結構報出。
(二) 現金流量表內容及編制方法的設計。
現金流量表的內容包括正表和補充資料兩部分。正表包括五項內容分別反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匯率變動對現金流量的影響額以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凈增加額。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主要考慮的是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編制方法。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編制方法有直接法和間接法兩種。我國現行現金流量表準則要求采用直接法編制現金流量,同時要求提供在凈利潤基礎上調節(jié)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信息。
六、內部報表與對外報表的區(qū)別及其設計原則
(一)內部報表與對外報表的區(qū)別
1.內部報表內容有較強的針對性,對外報表內容具有普遍性;
2.內部報表指標具有多樣性,對外報表指標具有相對單一性;
3.內部報表期限具有靈活性,對外報表具有定期性。
(二)內部報表設計的原則
1.報表指標必須適用;
2.報表內容力求簡明扼要,便于分析;
3.編報時間要求及時。
七、內部報表設計的內容和設計方法
內部報表設計的內容包括日常管理報表的設計、成本報表的設計、期間費用報表的設計和利潤分析、預測和效績評價表的設計。
(一)日常管理報表設計
1.銀行存款和借款報表的設計
銀行存款和借款報表包括貨幣資金變動情況表和銀行借款表。貨幣資金變動情況表中主要反映貨幣資金日初余額、本日增加額、本日減少額、日末賬面余額和本日的實際余額。銀行借款表分銀行反映上月欠款總額、本月借款總額、本月還款總額和月末欠款總額。
2.存貨的進銷存報表設計
存貨進銷存報表設計包括存貨表、進貨日報表和銷貨日報表。
(1)存貨表
存貨表反映企業(yè)某一特定日期存貨余額及其質量情況的報表。為了便于分析,在表中應設置本期計劃、本期實際和上期實際等欄次,在附注中應列示存貨占用情況指標和存貨中的特殊情況,如提取的變現損失準備、待處理的存貨、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存貨等。
(2)進貨日報表
對企業(yè)每日材料或商品購進的詳細情況進行反映。該表中應詳細列示購進材料或商品的品種規(guī)格、計量單位、單價、現購或賒購的金額以及累計購進數額。
(3)銷貨日報表
對企業(yè)每日商品或產品銷售的詳細情況進行反映。該表中應詳細列示銷售商品或產品的品種規(guī)格、計量單位、單價、現銷或賒銷的金額以及累計銷售數額。
(二)成本、費用報表的設計:
成本報表包括產品成本表、銷售成本表、生產成本銷售收入和成本表。具體而言,成本報表主要包括的內容有以下幾項:
1.產品成本表
產品成本表又包括:人工成本表、材料成本表和制造費用報告。
2.產品生產情況及成本分析表
產品生產情況及成本分析表包括:產品生產情況表和成本分析表。
(三)期間費用報表的設計
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營業(yè)費用。該表按費用項目列示,分別反映它們的本月數、本年累計、全年計劃、上年累計、完成計劃%等情況。
(四)利潤分析、預測和效績評價表的設計:
1.利潤分析表。
該表一般在月末編制。表中應反映利潤實際數比計劃數或上期數的增減變化情況及其各利潤項目對利潤總額變化的影響程度。
2.利潤預測表。
一般情況下,該表按照變動成本法編制,即通過“銷售收入-變動費用=貢獻毛益;貢獻毛益-固定費用=凈利潤”進行預測。所以該表的核心指標是各種產品銷售收入、變動費用、貢獻毛益、固定費用和凈利潤。
3.企業(yè)效績評價表設計。
企業(yè)效績評價表的設計核心是評價指標的設計,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yè)效績評價得分總表、企業(yè)效績初步得分表、企業(yè)效績評價計分表和企業(yè)效績評議計分表。企業(yè)效績評價指標包括基本指標和修訂指標。
(1)基本指標。
基本指標以凈資產收益率為核心。
(2)修正指標。
修正指標用于調整基本指標中存在的不合理部分。
修正指標包括:資本保值增值率、銷售利潤率、成本費用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不良資產比率、資產損失比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比率、長期資產適合率、經營資產掛賬率、總資產增長率、固定資產成新率、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和三年資本增長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