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申論變化趨勢2

字號:

(二)材料的閱讀量加大,對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縱觀歷年申論考試的材料,具體如下:2000年申論給定資料的字數(shù):1500字左右;2001年申論給定資料的字數(shù):1600字左右;2002年申論給定資料的字數(shù):2300字左右;2003年申論給定資料的字數(shù):4500字左右;2004年申論給定資料的字數(shù):4100字左右;2005年申論給定資料的字數(shù):4000字左右;2006年申論給定資料的字數(shù):8800字左右;2007年申論給定資料的字數(shù):6600字左右;2008年申論給定資料的字數(shù):6300字左右;
    從量的方面看,不論公務(wù)員還是事業(yè)單位,近幾年申論試題的給定資料的字數(shù)大都在5000字以上,遠遠超出最初申論試題的容量。以后申論試題的給定資料最低也不會少于4000字,但是也不會超過一萬字,因為考試時間150分鐘決定了給定資料的篇幅不可能太長。太長的話,不能給考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時間,也不利于準確地評價一個人的水平。
    (三)申論資料關(guān)注“中觀”問題
    申論考試給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不會太大,也不會太?。杭炔皇呛暧^的問題,也不會是微觀的問題,當然也不會是難以定論或者爭論激烈的前沿問題或敏感問題。申論關(guān)注的往往是一些中觀問題:那些涉及千家萬戶的焦點或熱點問題,有一定的影響范圍,又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像環(huán)境污染、網(wǎng)絡(luò)、生產(chǎn)安全、交通等等,這樣的問題都是有一定影響范圍,又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問題。
    這個特點是由申論考試本身的性質(zhì)決定的。申論考試要考查考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測查考生是否具有一般的、所必備的處理日常事務(wù)的能力。太大的問題,不是單個考生在考場上所能解決的,而且也不是申論考試所給定的時間內(nèi)所能解決的。給定這樣的資料,考生只能進行空泛的回答,無法測試出考生的能力,實際上也就失去了申論考試的意義。太微觀的問題,不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復(fù)性,不管考生在給定的時間內(nèi)能否解決問題,對測查考生是否具有應(yīng)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也不具有典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