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經濟師考試中級專業(yè)保險輔導:保險專業(yè)第一節(jié)指導1

字號:

1. 風險的一般定義是指某一事件發(fā)生的結果的不確定性。沒有風險就沒有保險,風險的客觀存在是保險產生和存在的自然前提,風險的發(fā)展是保險發(fā)展的客觀依據。風險單位就是一次風險事故可能涉及的損失范圍。
    2. 風險單位的特點:獨立性和同分布。兩輛車在公路上行使,互相不影響,體現獨立性;隨著投保數量的增多,期望值和真實值越接近,有利于公司的平穩(wěn)經營。
    3. 風險的衡量主要包括: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損失頻率的衡量主要考慮:風險單位數,損失的形態(tài),損失的原因。損失程度:可能損失、可信損失、年度預期損失、考慮風險防護設施的損失程度的衡量、年度可信損失。
    4. 風險管理不應和保險混淆,風險管理著重識別和衡量純粹風險,但不排除投機風險的管理。風險管理中的保險主要是從企業(yè)或家庭的角度講怎樣購買保險。
    5. 保險的含義:從法學講是一種合同行為;從經濟學角度講是一種分攤損失的一種經濟制度;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講是一種風險轉移機制。
    6. 保險的要素:可保風險的存在;眾多獨立的同質風險的集合與分散;公平合理的保險費率;保險基金的建立;保險合同的訂立;
    7. 可保風險的條件:風險是存粹的;風險具有不確定性;風險有導致重大損失的可能;大量風險標的均有遭受風險損失的可能,但大多數的保險對象不可能同時遭受損失;風險具有現實的可測性。
    8. 保險的基本類別:按保險標的或保險對象劃分: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按承保的風險劃分:單一和綜合保險;按承保的方式劃分:原保險,再保險,復合保險,重復保險,共同保險。按保險的實施劃分:強制保險和自愿保險,商業(yè)保險和社會保險。
    9. 保險利益是保險合同得以成立的必要條件,是保險合同的客體,保險利益必須是法律認可的利益,保險利益一般必須為經濟上的利益,保險利益必須是確定的利益。
    10. 對于財產保險合同而言,訂立保險合同時,投保人對保險標的是否具有保險利益不重要,重要的是發(fā)生損失進行理賠時必須具有保險利益,人身保險合同要求,保險利益必須存在。
    11. 確立保險利益原則的意義:與賭博從本質上劃清了界限;防止了道德風險的產生;限制保險補償的程度。
    12. 財產保險利益的種類:財產上的利益;由現有利益而產生的期待利益;責任利益;
    13. 財產保險利益的具體認定:對財產享有物權;享有債權;負有的法律責任,承租等;
    14. 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利益:配偶、子女、父母;其他與投保人有撫養(yǎng)、贍養(yǎng)或者扶養(yǎng)關系的家庭其他成員、近親屬;另外,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為其訂立合同的,視為投保人對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
    15. 保險利益的轉移和消滅:繼承、轉讓、破產。
    誠信原則:保險人的說明義務,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保證,棄權與禁止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