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經濟師考試初級經濟基礎輔導:第三章考核內容六

字號:

六、剩余價值的流通過程
    (一)資本循環(huán)(掌握資本循環(huán)的階段、形式和所應具備的條件)
    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是揭示資本運動本質的典型形式。
    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必須一次經過購買、生產和銷售三個階段,并相應地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式。
    第一階段:購買階段,即資本家用貨幣資本購買一定數(shù)量的生產資料和勞動者。貨幣資本的職能就是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為剩余價值生產準備條件。
    第二階段:生產階段,即資本家把購買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投入生產過程,勞動力對生產資料進行加工,結果生產出一定數(shù)量的、包含著剩余價值的新商品。生產資本的職能就是生產出剩余價值。
    第三階段:銷售階段。資本家把生產出來的包含剩余價值的商品銷售出去,換回一定數(shù)量的貨幣。
    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是一個連續(xù)不斷的運動過程,產業(yè)資本有三種循環(huán)形式,即貨幣資本循環(huán)、生產資本循環(huán)、商品資本循環(huán)。
    (二)資本周轉速度(掌握資本周轉速度及其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
    資本周轉主要分析資本的周轉速度,資本周轉速度可以用周轉時間和周轉次數(shù)兩個方面來表示。
    資本周轉時間是指資本周轉一次所需要的時間,由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構成。生產時間是指資本停留在生產領域的時間,由四個部分組成:勞動時間、自然力獨立作用于勞動對象的時間、生產資料的儲備時間、正常的停工時間。
    資本周轉次數(shù)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通常為一年)資本周轉的次數(shù)。
    資本周轉速度愈資本周轉次數(shù)成正比,與資本周轉時間成反比。
    (三)社會資本再生產的過程及實現(xiàn)條件(掌握)
    1.馬克思關于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的兩個基本原理。
    第一,社會總產品從價值上分為不變資本c、可變資本v和剩余價值m三個部分。
    第二,社會總產品在從實物上分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大類。與此相聯(lián)系,社
    會生產分為兩大部類:生產生產資料的第I部類和生產消費資料的第Ⅱ部類。
    2.簡單再生產下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
    (1)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是資本家把剩余價值全部用于消費,使生產在原有規(guī)模上重復進行。
    (2)簡單再生產下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概括起來經過三個大的方面的交換,
    即:Ic通過第一部類內部的交換實現(xiàn);
    Ⅱ(v+m)通過第二部類內部的交換實現(xiàn);
    I(v+m)和Ⅱc通過兩大部類之間的交換實現(xiàn)。
    (3)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基本實現(xiàn)條件是:
    I(v+m)=Ⅱc
    兩個派生條件是:
    I(c+v+m)=Ic+Ⅱc
    Ⅱ(c+v+m)=I(v+m)+Ⅱ(v+m)
    舉例說明:馬克思研究簡單再生產以如下圖式為出發(fā)點
    I 4000c+1000v+1000m=6000
    Ⅱ 2000c+500v+500m=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