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關注:注會考試各個科目學習方法概述

字號:

財管學習方法概述
    財管主要是理解,公式多記憶和理解,要強迫自己記住一些比較基礎的公式,比如凈經(jīng)營資產(chǎn)利潤率,經(jīng)營差異率,杠桿貢獻率等等,對于改進的財務分析體系來說,公式其實就歸結為三個部分,然后每個部分記住了,整個公式也就記住了。其實財管后續(xù)的章節(jié),比如租賃、企業(yè)價值評估等都是前面章節(jié)公式的再運用,形式有差異但是原理一致,公式其實也沒有新意,自己關鍵在于理解并總結,比如預付年金與普通年金,公式是有差異,但是聯(lián)系又很緊密,預付年金不看第一期不就是普通年金嗎?然后單獨考慮第一期就可以了……等等之類的都需要自己去思考。
    審計學習方法概述
    1、審計要做好持久戰(zhàn)的準備,因為很抽象,一方面需要多聽課,另外需要自己多看書和思考,做題是次要的,首要的是建立自己的審計思維,理解性地記憶審計程序。所謂的審計程序都是圍繞著審計的幾項認定展開的,本質一樣,說法有一些差異而已。對于審計程序為什么要這么做,無論是哪個業(yè)務循環(huán),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2、審計是需要時間理解和思考的科目,所以建議先搞定這個難點,然后剩下的科目就再沒有大規(guī)模的戰(zhàn)役,打一打殲滅戰(zhàn)而已了。審計需要你重點保證一下。審計主要是個思路的突破問題,要像注冊會計師一樣去思考,所以學習的時候多思考,教材要多看,為的是了解審計的整體過程和具體程序;課件要多聽,了解老師講解的思路和角度;自己下面多思考,了解審計程序的意圖和目的,以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安排,比如請事務所以外的注冊會計師復核,原因就是注冊會計師或者事務所的獨立性在形式上是有影響的,但是實質上并不影響,也就是可以接受審計委托,但是需要掩人耳目,所以請別人來復核,對于這些東西多思考和總結一下,相信你的審計學習會更有效果。時間還有,關鍵是心態(tài)。
    會計學習方法概述
    1、會計方面其實也是個思路問題,包括合并報表,首先要理解這個意思,既然是兩張報表的合并,那么所謂的抵銷分錄也就是兩張報表下分錄的抵銷,所以抵銷分錄的本質在于找出兩種角度下的分錄處理差異,然后做成調表分錄。所以關鍵點在于找出分錄處理差異。而這個分錄處理,無論是哪個角度,處理都是很簡單的。就比方說存貨減值的抵銷,無論是集團公司角度還是子公司角度,處理都是很簡單的處理,而找出處理差異也是比較簡單的,建議您分別寫出兩種角度處理,然后找差異,相信對您的思路有幫助。會計主要是注意思路上的突破,比如相關的知識點應該一起學習,自己注意總結和思考,比如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chǎn),攤余成本計量的資產(chǎn),每個資產(chǎn)計量的差異以及原因,金融資產(chǎn)一章是全書的重中之重,了解了兩種計量方法等于了解了會計的半壁江山。之后所謂的業(yè)務處理都是很簡單的運用而已;另外是前后聯(lián)系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多想一步,所得稅的處理是會計中經(jīng)常愿意考察的地方,所以對于所有的資產(chǎn)處理都應該考慮所得稅問題。
    2、實際上會計分錄都是相互對應的,就像人的左手和右手,此消彼長的關系,也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自己想問題的時候多思考一下就沒有問題了。比如金融資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了,首先是這個資產(chǎn)價值變化了,那么“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同時是你自己的收益增加,也就是假如你現(xiàn)在出售不就是收益嗎?所以同時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之所以有的是計入權益,有的是計入損益,和資產(chǎn)類型有關系,另外就是企業(yè)的持有意圖,持有意圖不一樣,核算的特點就不同,包括資產(chǎn)轉換為什么出現(xiàn)不同的處理,也是和資產(chǎn)類型轉換的方向有關。多思考,多總結會有很多收獲。會計不難,難的是不思考。
    3、老師好,我因為時間有限,想放棄第21章,請問老師這章今年出主觀題的可能性大嗎?
    回復:現(xiàn)在時間還早,不應該放棄;而且租賃沒有新的東西,無非就是攤余成本計量的資產(chǎn),這個處理已經(jīng)在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債券、分期收款銷售等地方涉及很多遍了,你需要做的就是從已經(jīng)學過的資產(chǎn)的角度去類比,租賃長期應收款為什么要扣除未實現(xiàn)融資收益以后在報表中列示?原因在哪里?這個科目和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明細有什么異同?分期收回租金是不是和分期收回本金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差不多呢?通過這些思考相信你肯定會對租賃有個突破。
    4、你好!我是新制度,第報考一門會計,是懂非懂看到13章,會計好難哦,每天有3小時學習,又要聽課又想做題還要看書,如何分配學習哦?要學幾遍?每遍要多長時間呢?有初級,但感覺基礎不太好
    回復:會計基本上安排200個學時以上的時間是比較合理的,基本上是先用半個小時時間看看教材,對聽課的內(nèi)容有一點準備和印象;然后用一個半小時左右聽課,聽課速度可以放快一些;然后是一個小時做題鞏固和看書的過程。三個小時要充分利用好了。一般情況是一個半月系統(tǒng)學習完一遍,再用三周左右時間學習完第二遍;然后是習題班內(nèi)容和做模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