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國家司法考試模擬題2(試卷二答案)1

字號: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所給的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本部分1—50題,每題1分,共50分。
    1.答案: B
    考點:罪行相適應原則
    解析:累犯,是針對受過刑罰處罰,已進行過必要法制教育的勞動改造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赦免以后5年內仍不悔改,又犯性質比較嚴重的罪,表明其主觀惡性甚深、人身危害性甚大、改造較難,從重處罰正體現罪刑相適應原則。
    2.答案:A
    考點:刑法的適用原則
    解析:依屬人原則,甲某在境外犯罪,依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刑罰應在3年以上,應當適用我國刑法。不選C, 因為根據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在外國受過刑事處罰,可以免除或減輕處罰。而不是一定免除處罰。
    3.答案: D
    考點:特殊主體
    解析:根據《刑法》第352條的規(guī)定,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毒品原植物種子、幼苗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根據《刑法》第398條的規(guī)定,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該條第1款規(guī)定主體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第2款又規(guī)定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也可犯前款罪。根據《刑法》第294條的規(guī)定,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根據《刑法》第376條規(guī)定,戰(zhàn)時拒絕、逃避征召、軍事訓練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只能由預備役人員構成。
    4.答案:C
    考點:相對無刑事責任能力、販賣毒品罪
    解析:相對無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僅限于對刑法所明確規(guī)定的某些嚴重犯罪負刑事責任的情況。1.主體僅限于14到16周歲的人;2.僅限于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販賣毒品罪,1.主觀是故意,明知是毒品而販賣的;2.客觀上在境內非法銷售毒品,包括轉手倒賣、自制自銷、批發(fā)和零售,以出賣為目的而收買毒品。本題中甲15歲,屬于相對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對走私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不負刑事責任。甲通過毒品包裝袋認識到自己所撿到的是毒品,仍然出賣給他人,符合了販賣毒品罪的構成要件。販賣毒品罪中的販賣并不需要先購買再出賣,而是只要有出賣行為即可。
    5.答案:D
    考點:刑法上的認識錯誤
    解析:關于法律認識錯誤,包括這樣三種情形:將有罪行為誤認為無罪行為;將無罪行為誤認為有罪行為;對罪行定性與處罰輕重的誤認等。對于法律認識錯誤,原則上一般不影響定罪量刑。
    關于事實認識錯誤,主要包括這幾種情形:因果關系認識錯誤;客體的認識錯誤;對象的認識錯誤;打擊錯誤;手段、工具的認識錯誤。一般來說,犯罪故意的成立并不要求行為人對因果關系發(fā)展的具體樣態(tài)有明確認識,只要求其認識到自己實施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此,因果關系的錯誤認識原則上不影響對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不影響定罪量刑問題。對于其他幾種事實認識錯誤,刑法理論上素有具體符合說、法定符合說、抽象符合說等爭議,我國刑法理論上基本認同法定符合說,即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實際發(fā)生的事實,只要在犯罪構成范圍內是一致的,就不影響對其行為性質的判斷及其刑事責任的承擔。
    本題中,A.B.C屬于法律認識錯誤。
    6.答案:D
    考點:正當防衛(wèi)的成立
    解析:由上題所引條文可知,正當防衛(wèi)須以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為前提,而賭債屬于非法債務,因此不適用正當防衛(wèi)制度。
    7.答案:B
    考點:犯罪預備、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區(qū)別
    解析:犯罪預備的特征:(1)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2)尚未著手犯罪的實行行為。
    犯罪未遂的特征:(1)已經著手實行犯罪;(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來;(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態(tài)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犯罪中止有兩種類型,即實行終了的中止與未實行終了的中止。
    犯罪中止的兩個特征是:(1)自動放棄犯罪;(2)犯罪結果沒有發(fā)生。犯罪既遂是指犯罪結果已經發(fā)生,法律規(guī)定的犯罪構成要件全部得到滿足。考生初見本題易選犯罪中止,因為李某確實后悔并想取回砒霜。但因其沒有告訴王某真相,最終未能避免王某的死亡,因此不能成立犯罪中止;由于李某已經著手實施殺人行為,故不能成立犯罪預備;又因李某的行為客觀上已經造成了王某的死亡結果,也不可能成立犯罪未遂。所以,李某的行為屬于犯罪既遂,B項正確。
    8.答案:A
    考點:共同犯罪、單位犯罪
    解析:依照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guī)定:“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所以本案應以個人犯罪論處。
    9.答案:C
    考點:牽連犯的認定
    解析:一般認為,牽連犯,是指犯罪的手段行為或者結果行為,與目的行為或者原因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罪名的情況。甲某不具備承辦保險業(yè)務的資格,而以偽造的保險單承辦保險業(yè)務,屬于非法經營的行為,同時,其騙取的保險金數額巨大,雖然其進行了一定的理賠,但是行為人只是以此種方式來穩(wěn)住險民,以騙取更多的人來參保,構成合同詐騙罪與非法經營罪的牽連犯,應當擇一重罪,以合同詐騙罪論處。參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的規(guī)定,本題不符合保險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10.答案:C
    考點:剝奪政治權利的執(zhí)行
    解析:因為從1998年7月1日開始計算剝奪政治權利期限要有6年的時間,到2004年6月30日止,但某甲自1998年1月1日被羈押,判決以前被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故某甲德刑期自2003年12月31日為刑滿之日,剝奪政治權利當然及于主刑期間所以應該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