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司法考試每日一題 ( 2009-04-29 )

字號:

甲在某報發(fā)表紀實報道,對明星乙和丙的關(guān)系作了富有想象力的描述。乙和丙以甲及報社共同侵害了他們的名譽權(quán)為由提起訴訟,要求甲及報社賠償精神損失并公開賠禮道歉。一審判決甲向乙和丙賠償1萬元,報社賠償3萬元,并責令甲及報社在該報上書面道歉。報社提起上訴,請求二審法院改判甲和自己各承擔2萬元,以甲的名義在該報上書面道歉。二審法院如何確定當事人的地位?
    A.報社是上訴人,甲是被上訴人,乙和丙列為原審原告
    B.報社是上訴人,甲、乙、丙是被上訴人
    C.報社是上訴人,乙和丙是被上訴人,甲列為原審被告
    D.報社和甲是上訴人,乙和丙是被上訴人
      [答案]B
      [考點]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的確定
      [解析]一般情況下,上訴人和被上訴人的確定比較容易:不服一審裁判而提起上訴的一審當事人就是上訴人,而被上訴人提起上訴的一審當事人就是被上訴人。但在必要共同訴訟中,如果僅有一人或一部分人提出上訴的,情況就稍顯復雜了,根據(jù)《民訴意見》第177條的規(guī)定,必要共同訴訟人中的一人或者部分人提出上訴的,按下列情況處理:(1)該上訴是對與對方當事人之間權(quán)利義務(wù)分擔有意見,不涉及其他共同訴訟人利益的,對方當事人為被上訴人,未上訴的同一方當事人依原審訴訟地位列明;(2)該上訴僅對共同訴訟人之間權(quán)利義務(wù)分擔有意見,不涉及對方當事人利益的,未上訴的同一方當事人為被上訴人,對方當事人依原審訴訟地位列明;(3)該上訴對雙方當事人之間以及共同訴訟人之間權(quán)利義務(wù)承擔有意見的,未提出上訴的其他當事人均為被上訴人。
      本案中,報社請求二審法院改判甲和自己各承擔 2萬元,意味著報社對其與甲之間的權(quán)利義務(wù)分擔有意見,這點是沒有疑問的。但報社還請求二審法院改判僅以甲的名義在該報上書面道歉,可能會有考生認為“以甲的名義在該報上書面道歉和以甲與報社的名義書面道歉”沒有什么差別,也就是說這項上訴請求并不涉及一審原告乙和丙的利益。這種理解是錯誤的:書面道歉對于乙和丙來說也是一種利益,報社上訴請求自己不用進行書面道歉,實際上不僅涉及了與甲的利益分擔,也涉及了乙與丙的利益。
      二審中當事人確定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考點,考生應(yīng)該足夠重視,與《民訴意見》第177條相類似的規(guī)定還有《民訴意見》第176條,考生也應(yīng)努力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