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兩國為陸地鄰國。由于邊界資源的開采問題,兩國產(chǎn)生了激烈的武裝沖突,戰(zhàn)火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甲、乙均為聯(lián)合國成員國。針對此事態(tài),如果擬通過聯(lián)合國安理會采取相關(guān)措施以實現(xiàn)?;鸷头€(wěn)定局勢,那么,根據(jù)《聯(lián)合國憲章》有關(guān)規(guī)定,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只有甲、乙兩國中的任一國把該事項提交安理會后,安理會才有權(quán)對該事項進行審議
B.在對采取措施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時,若獲得全體理事國中1/2多數(shù)的同意,其中包括常任理事國的一致同意,該決議即被通過
C.在對采取措施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任何一國投棄權(quán)票,不妨礙該決議的通過
D.只有得到甲、乙兩國的分別同意,安理會通過的上述決議才能對其產(chǎn)生拘束力
【參考答案】 C
【考點提示】 安理會的職權(quán)、聯(lián)合國集體安全制度、安理會表決程序
【試題解析】 安理會在解決國際爭端時具有廣泛的職能,可以對任何國際爭端或者可能引起爭端的情況進行審查,并不依賴于作為聯(lián)合國成員國的當事國主動提交。故本題A項的表述是錯誤的。
安理會由15個理事國組成,其中中、法、俄、英、美五國為常任理事國。根據(jù)《聯(lián)合國憲章》規(guī)定,安理會表決采取每一理事國一票。對于程序事項決議的表決采取9個同意票即可通過。對于非程序事項或稱實質(zhì)性事項的決議表決,要求包括全體常任理事國在內(nèi)的9個同意票,此又稱為“大國一致原則”,即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都享有否決權(quán)。實踐中,常任理事國的棄權(quán)或缺席不被視為否決,不影響決議的通過。因此,本題B項的表述是錯誤的,C項是正確的。
安理會是維持國際和平和安全的主要機關(guān),在制止侵略、維持和平方面作出的決議對于當事國和所有成員國均有約束力,不需征得當事國的同意。因此D項的表述是錯誤的。
A.只有甲、乙兩國中的任一國把該事項提交安理會后,安理會才有權(quán)對該事項進行審議
B.在對采取措施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時,若獲得全體理事國中1/2多數(shù)的同意,其中包括常任理事國的一致同意,該決議即被通過
C.在對采取措施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任何一國投棄權(quán)票,不妨礙該決議的通過
D.只有得到甲、乙兩國的分別同意,安理會通過的上述決議才能對其產(chǎn)生拘束力
【參考答案】 C
【考點提示】 安理會的職權(quán)、聯(lián)合國集體安全制度、安理會表決程序
【試題解析】 安理會在解決國際爭端時具有廣泛的職能,可以對任何國際爭端或者可能引起爭端的情況進行審查,并不依賴于作為聯(lián)合國成員國的當事國主動提交。故本題A項的表述是錯誤的。
安理會由15個理事國組成,其中中、法、俄、英、美五國為常任理事國。根據(jù)《聯(lián)合國憲章》規(guī)定,安理會表決采取每一理事國一票。對于程序事項決議的表決采取9個同意票即可通過。對于非程序事項或稱實質(zhì)性事項的決議表決,要求包括全體常任理事國在內(nèi)的9個同意票,此又稱為“大國一致原則”,即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都享有否決權(quán)。實踐中,常任理事國的棄權(quán)或缺席不被視為否決,不影響決議的通過。因此,本題B項的表述是錯誤的,C項是正確的。
安理會是維持國際和平和安全的主要機關(guān),在制止侵略、維持和平方面作出的決議對于當事國和所有成員國均有約束力,不需征得當事國的同意。因此D項的表述是錯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