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名詞解釋匯集

字號:

第一章
    1、生產費用:工業(yè)企業(yè)在一定時期內發(fā)生的、用貨幣額表現的生產耗費。
    2、產品成本:企業(yè)為生產一定種類、一定數量的產品所支出的各種生產費用的總和。
    3、理論成本:企業(yè)在生產產品過程中已經耗費的、用貨幣額表現的生產資料的價值與相當于工資的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的總和。
    4、期間費用: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費用
    5、專項成本:為了加強成本管理,提高企業(yè)的活力和經濟效益,而在產品成本和各種生產經營成本之外運用的一些特殊的成本。
    6、成本會計的對象:各行業(yè)企業(yè)生產經營業(yè)務的成本和有關的經營管理費用,簡稱成本費用。成本會計實際上就是成本、費用會計。
    7、成本預測:是根據與成本有關的各種數據、可能發(fā)生的發(fā)展變化和將要采取的各種措施,采用一定的專門方法,對未來的成本水平及其變化趨勢作出的科學的測算。
    8、成本決策:是根據成本預測提供的數據和其他有關資料,在若干個與生產經營和成本有關的方案中,選擇方案,確定目標成本
    9、成本計劃:是根據成本決策所確定的目標成本,具體規(guī)定在計劃期內完成生產經營任務所應支出的成本、費用,并提出為達到規(guī)定的成本、費用水平所應采取的各項措施
    10、成本控制:一般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根據成本計劃對各項這實際發(fā)生或將要發(fā)生的成本、費用進行審核、控制,將其限制在計劃成本之內,防止超支、浪費和損失的發(fā)生,以保證成本計劃的執(zhí)行
    11、成本分析:根據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數據和其他有關資料,與本期計劃成本、上年同期實際成本、本企業(yè)歷史先進的成本水平,以及國內外先進企業(yè)的成本等進行比較,確定成本差異,并且分析差異的原因,查明成本超支的責任,以便采取措施,改進生產經營管理,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
    12、成本考核: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礎上,定期地對成本計劃的執(zhí)行結果進行評定和考核。
    第二章
    13、費用要素:工業(yè)企業(yè)發(fā)生的各種費用按其經濟內容劃分,主要有勞動對象方面費用、勞動手段方面費用和活勞動方面費用,這三大費用構成費用要素。
    14、成本項目:為了具體地反映計入產品生產成本的生產費用的各種用途,還應進一步將其劃分若干個項目,即產品生產成本項目,簡稱產品成本項目、成本項目。
    15、直接生產費用:在構成產品成本的各項生產費用中,直接用于產品生產的費用。
    16、間接生產費用:在構成產品成本的各項生產費用中,間接用于產品生產的費用。
    17、直接計入費用:在構成產品成本的各項生產費用中,可以分清哪種產品所耗費、可以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的費用。
    18、間接計入費用:在構成產品成本的各項生產費用中,不能分清哪種產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而必須按照一定標準分配計入有關的各種產品成本的費用
    19、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工業(yè)企業(yè)在進行工業(yè)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管理過程中,要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耗費,這些耗費用貨幣額表現,就是工業(yè)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工業(yè)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包括生產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20、生產費用:用于產品生產的費用。
    第三章
    21、消耗定額和費用定額:消耗定額指單位產品可以消耗的數量限額。費用定額是消耗定額的貨幣表現。
    22、定額消耗量和定額費用:定額消耗量是一定產量下按照消耗定額計算的可以消耗的數量。定額費用是定額消耗量的貨幣表現。
    23、包裝物:為了包裝本企業(yè)產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容器。
    24、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為固定資產核算的各種勞動手段,包括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生產經營中周轉使用的包裝容器等各種用具物品。
    25、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26、計件工資:對已做工作按計件單價支付的勞動報酬。
    27、計時工資:按計時工資標準和工作時間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 .
    28、出借、出租包裝物的凈值攤銷法:采用這種方法,出借、出租包裝物的每月應計攤銷額,根據包裝物的攤余價值乘以規(guī)定的攤銷率計算。包裝物的攤余價值,就是包裝物的原值(實際成本或計劃成本)減去累計攤銷額以后的余額,即凈值。
    29、低值易耗品的五五攤銷法:在這種方法下,低值易耗品在領用時攤銷其價值的一半;報廢時再攤銷其價值的一半。
    30、低值易耗品的分次攤銷法:采用分次攤銷法,低值易耗品的價值要按其使用期限的長短或價值的大小分月攤入成本、費用;攤銷期限在一年以內的,轉作待攤費用分月攤銷;攤銷期限超過一年的,轉作遞延資產分月攤銷。
    第四章
    31、待攤費用:指本月發(fā)生、但應由本月和以后各月產品成本和經營管理費用等共同負擔的費用。這種費用發(fā)生以后,由于受益期限較長,不應一次全部計入當月的成本、費用,而應按照待攤費用的受益期限分月攤銷計入各月的成本費用。
    32、預提費用:指預先分月計入各月成本、費用,在以后才實際支付的費用,是應付而未付的費用
    第五章
    33、輔助生產費用的直接分配法:采用這種分配方法,不考慮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勞務或產品的情況,而是將各輔助生產費用直接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的各收益單位
    34、輔助生產費用的順序分配法(梯形分配法):采用這一分配方法,各種輔助生產之間的費用分配應按照輔助生產車間受益多少的順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列在前,先將費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列在后,后將費用分配出去
    35、輔助生產費用的交互分配法4.輔助生產費用的代數分配法
    36、輔助生產費用按計劃成本分配法:采用這種分配方法,輔助生產為各受益單位提供的勞務,都按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進行分配;輔助生產車間實際發(fā)生的費用與按計劃單位成本分配轉出的費用之間的差額,即輔助生產勞務的成本差異,可以再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各受益單位負擔,一般全部計入管理費用。
    第六章
    37、制造費用:工業(yè)企業(yè)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fā)生,應該計入產品成本、但沒有專設成本項目的各項生產費用
    38、生產工人工時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種產品所用生產工人實際工時的比例分配費用的方法。
    39、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生產工人實際工資的比例分配制造費用的方法。
    40、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按照各種產品生產所用機器設備運轉時間的比例分配制造費用的方法。
    41、按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是按照年度開始確定的全年度適用的計劃分配率分配費用的方法
    第七章
    42、廢品:是指不符合規(guī)定的技術標準,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產品、半成品或產成品。
    43、 修復廢品:是指經過修理可以使用,而且所花費的修復費用在經濟上合算的廢品
    44、不可修復廢品:指不能修復,或者所花費的修復費用在經濟上不合算的廢品
    45、廢品損失(不可修復廢品的廢品損失和可修復廢品的廢品損失)
    46、廢品報廢損失:廢品損失尚未扣除應收賠款的損失
    47、停工損失:是指生產車間或車間內某個班組在停工期間發(fā)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停工期間發(fā)生的原材料費用、工資及福利費和制造費用等
    第八章
    48、廣義的在產品:指沒有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不能作為商品銷售的產品,包括正在車間加工中的在產品和已經完成一個或幾個步驟、但還需繼續(xù)加工的半成品兩部分
    49、狹義的在產品:就某一車間或某一生產步驟來說,在產品中包括該車間或該生產步驟正在加工中的那部分在產品,車間或生產步驟完工的半成品不包括在內
    50、約當產量:將月末在產品數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為相當于完工產品的產量
    51、在產品不計算成本法:采用這種分配方法時,雖然有月末在產品,但不計算成本,這種方法適用于各月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
    52、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采用這種分配方法時,各月末在產品的成本固定不變,這種該當適用于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小,或者在產品數量雖大,但各月這間變化不大的在產品
    53、在產品按所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采用這種分配方法時,月末在產品只計算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不計算工資及福利費等加工費用,就是說產品的加工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成本負擔
    54、約當產量比例法:采用這種分配方法時,將月末在產品數量按照完工程序折算為相當于完工產品的產量,然后按照完工產品產量與月末在產品產量的比例分配計算完工產品費用和月末在產品費用
    55、在產品按完工產品計算法:采用這種分配方法時,在產品視同完工產品分配費用。這種方法適用于月末在產品已經接近完工或者已經完工、只是尚未包裝或尚未驗收入庫的產品
    56、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采用這種分配方法時,月末在產品的各項費用按各該費用定額計算,亦即月末在產品成本按其數量和單位定額成本計算。某種產品在全部生產費用減去按定額單位成本計算的月末在產品成本,其余作為完工產品成本。就是說,每月生產費用脫離定額的差異都計入當月完工產品成本
    57、定額比例法:采用這種分配方法的產品,其生產費用按照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的比例進行
    第九章
    58、多步驟生產:工業(yè)企業(yè)工藝過程系由若干個可以間斷的、分散在不同地點進行的生產步驟所組成
    59、分批法:按照產品的批別(分批、不分步),計算產品成本,這種以產品批別為成本計算對象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為分批法
    60、分步法:按照產品的生產步驟(分步、不分批)計算產品成本。
    第十章
    61、產品成本計算品種法:是按照產品品種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第十一章
    62、簡化分批法:采用這種方法,仍應按照產品批別設立產品成本明細賬,但在各該批產品完工以前,賬內不需按月登記直接計入費用和生產工時,而不必按月分配、登記各項間接計入費用,計算各該批在產品的成本;只是在有完工產品那個月分份,才分配間接計入費用,計算、登記各該批完工產品的成本。
    63、累計間接計入費用率:是指全部產品該項累計間接計入費用與全部產品累計生產工時的比值。
    第十二章
    64、逐步結轉分步法:是按照產品的生產步驟逐步結轉半成品成本,最后算出產成品成本的分步法。
    65、平行結轉分步法:是平行結轉各生產步驟生產生產費用中應計入產成品成本的份額,然后匯總計算產成品成本的分步法,也稱不計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66、綜合結轉分步法:采用這種結轉法,應將各步驟所耗用的半成品成本,以“原材料”、“直接材料”或專設的“半成品”薦綜合記入其成本明細賬中。
    67、分項結轉:采用這種結轉法,是將各步驟所耗用半成品費用,按照成本項目分項轉入各步驟產品成本明細賬的各個成本項目中。
    68、成本還原:將產品成本還原為按原始成本項目反映的成本
    第十三章
    69、分類法:就是在產品品種、規(guī)格繁多,但可以按照一定標準分類的情況下,為了簡化計算工作而采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70、聯產品:在工業(yè)企業(yè)中,在生產過程中對同一原料進行加工,可以生產出幾種主要產品
    71、等級產品:在工業(yè)企業(yè)中,如果產品的結構、所用的原材料和工藝過程完全相同,產品質量上的差別是由于工人操作而造成的產品。
    72、副產品:是在主要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附帶生產出來的非主要產品
    73、系數法:在分類法中,按照系數分配同類產品內各種產品成本的方法
    第十四章
    74、定額法:就是為了及時地反映和監(jiān)督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脫離定額的差異,加強定額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75、脫離定額變動差異:
    76、定額變動差異:是指由于修訂消耗定額或生產耗費的計劃價格而產生的新舊定額之間的差額。
    第十五章 無
    第十六章
    77、產品銷售費用:是指企業(yè)在產品銷售過程中所發(fā)生的費用,以及為銷售本企業(yè)產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經常費用
    78、管理費用:是指企業(yè)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fā)生的各項費用。
    79、財務費用:是指企業(yè)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面發(fā)生的各項費用。
    第十七章
    80、工業(yè)企業(yè)的成本報表:是根據工業(yè)企業(yè)產品成本和經營管理費用核算的賬簿等有關資料編制的,用來反映工業(yè)企業(yè)一定時期產品成本和經營管理費用水平和構成情況的報告文件。
    81、對比分析法:也叫比較分析法,是通過實際數與基數的對比來提示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異,借以了解經濟活動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
    82、比率分析法:是通過計算各項指標之間的相對數,即比率,借以考察經濟業(yè)務的想對效益的一種分析方法。
    83、連環(huán)替代分析法:是順序用各項因素的實際數替換基數,借以計算各項因素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
    84、差額計算分析法:是根據各項因素的實際數與基數的差額來計算各項因素影響程度的方法,是連環(huán)替換分析法的一種簡化的的計算方法。
    85、趨勢分析法 :是通過連續(xù)若干期間相同指標的對比,來揭示各期之間的增減變化,據以預測經濟發(fā)展趨勢的一種分析方法。
    86、相關指標比率分析法:它是計算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的比率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
    87、構成比率分析法:它是計算某項指標的各個組成部分占總體的比重,即部分與全部的比率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