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參考答案和思路點拔
1.根據給定資料,總結我國現存高考與招生工作中“不公平”現象的主要表現,并分析其成因。
要求:概括全面,分析準確;層次清楚;語言簡明;不超過300字。(20分)
答:主要表現在:“一考定終身”的考核模式不科學;城鄉(xiāng)及地區(qū)間基礎教育水平差距大;高校招生指標省際分配不合理;局部地區(qū)高考中存在舞弊等違紀現象;一些地方在高招過程中腐敗問題嚴重(如冒名頂替案件層出不窮、亂加分現象突出等)。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高考制度受歷史因素影響,考核方式與科目安排欠合理;社會人才選拔機制不健全,絕大多數考生只得“惟高考是從”;地區(qū)及城鄉(xiāng)間發(fā)展水平迥異,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經濟危機形勢下就業(yè)壓力猛增,高校畢業(yè)生出路變窄;現行大學財政體制不完善,受地方政府及各種勢力的牽涉;懲治舞弊等違紀行為的力度不夠,致使少數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對高招所涉及的各部門監(jiān)督失靈,不能有效制約腐敗。
2.針對給定資料4-7、9、10所反映的問題,有人主張取消包括政策、藝術、體育、民族等形式在內的一切高考加分,同時取消包括自主招生、定向錄取等在內的“變相”加分。對此,你如何評價?
要求:觀點鮮明;論述充分;不超過350字。(20分)
答:各種形式的高考加分中,有合理的積極成分,也存在不公平的消極因素;故在評價這種制度好壞并作出取舍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避免“一刀切”。
對于政策性加分而言,難以量化其指標,又缺乏透明的操作環(huán)境,往往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故應予整改。對于部分高校定向錄取考生的行為,如確有必要,可予承認,但應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責任,避免腐敗行為的出現。對于藝術、體育等特長加分,或以考生綜合素質為衡量標準的自主招生“加分”,是對高考統(tǒng)而化一的簡單考核模式的一種修正,在我國當前缺乏更合理的社會人才選拔機制的背景下,有其繼續(xù)存在的必要;應重點加強甄別工作,強化監(jiān)督管理。至于針對少數民族的高考加分制度,則因歷史、區(qū)域等綜合因素,應予保留;但對于包括考前修改民族成分等在內的騙取加分的惡意投機行為,必須堅決查處。
3.根據材料11,假設你是C縣教育局局長,現請你就“加強農村教育”的問題,以個人名義向《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意見收集組寫一封建議信。
要求:陳述現狀,說明問題,給出對策;格式正確,語言得體;字數控制在800字以內。(30分)
答: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意見收集組的同志們:
你們好!
教育部提出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并公開征求意見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結合我縣的實際,我局同志也紛紛建言獻策,就綱要中“加強農村教育”的部分提出建議。借此機會,謹由我代表諸位同志將整合后的建議上達貴組。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我縣農村教育取得長足發(fā)展。各級財政投入大幅增加,農村教育硬件設施明顯改善,農民子女教育負擔大幅減輕。各方面體現出的積極因素表明:中央關于農村教育問題的既有政策是正確英明的,符合農村教育的實際。
不過,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一些具體環(huán)節(jié)上,我縣農村教育還存在軟肋,突出表現在:教育資源仍處于較匱乏狀態(tài),特別是師資力量明顯不足;部分農民對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強制子女勞動而缺課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外出務工人員子女受教育情況堪憂等。為此,提出數點建議,茲列舉如下。
首先,繼續(xù)加大各級財政對農村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扶持力度,可設教改專項資金,集約管理,統(tǒng)籌統(tǒng)分;同時鼓勵社會力量資助農村教育發(fā)展,繼續(xù)開展“希望工程”,推廣“一幫一”教育扶貧計劃等。
第二,制定更優(yōu)惠的福利政策,吸納各方面人才,充實農村師資隊伍;特別是要鼓勵本地生源返鄉(xiāng)從事教育工作。這在當前宏觀經濟不景氣、就業(yè)壓力大的背景下,也是擴展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門路的可行之舉。
第三,加強法律法規(guī)教育,強化農民群眾法制觀念,保證其子女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對不履行相應義務,阻撓子女接受教育且勸說無效者,可給予一定處罰。
第四,明確各部門對外出務工人員子女受教育所負的責任??煽紤]建立寄宿制學校,吸納外出務工人員留守子女;或由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建立學校,主責外出務工人員跟從子女受教育問題。
綜上四點意見,主要針對我縣農村教育暴露出的問題而提出,相信這也是我國現階段農村教育的通病。望采納!并對貴機構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與感謝!
C縣教育局局長
××年×月×日
4.請針對高考不公平及高考改革的話題,自擬標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可利用材料所提供的案例;觀點正確;表述清楚;字數1000字左右。(30分)
高考改革宜緩不宜急
曾幾何時,高考是莘莘學子心目中通往象牙塔的金光大道,是考察知識水平、磨練意志品質的有效途徑。作為我國社會重要的人才選拔機制,高考自1977年恢復以來,三十年間,報名人數逐年增加,受關注度亦不斷提高。不少考生將高考視為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些農村及邊遠地區(qū)考生,更是通過高考進入理想的大學,邁出了改變人生命運的第一步。高考以其相對公平性奠定了在考生心目中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地位
然而,這種地位,正在隨新近出現的諸多關于高考公平的負面消息而大打著折扣。先是近年來局部地區(qū)出現屢禁不止的舞弊行為,嚴重損害了高考的公平性;后又爆出“羅彩霞案”等諸多高招工作中的冒名頂替事件,再次拷問高考的公平原則與相關人員的道德底線;更有甚者,部分考生鉆政策空子,利用篡改民族成分等投機行為,騙取高考加分,不僅破壞了高考的公平形象,更傷害了公眾的民族感情。由此,社會對高考腐敗問題的批評聲日劇。
此外,高考單調的考核模式、死板的命題形式等也成為考生與社會公眾質疑的對象。主張高考改革的呼聲不絕于耳,廢除高考制度的提議亦不稀見。高考該何去何從呢?
筆者以為:高考制度中確實存在不適應現實情況的成分,應予改革,但不至廢除;高考改革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首先,改革應從健全高考與招生工作的相關制度入手。高考制度本身的缺陷,是滋生腐敗的溫床,是不法分子橫行的幫兇;完善制度設計、堵住現存漏洞是為切實可行的方法。當務之急針對目前出現的各種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重點解決。如提高反作弊能力,加強對違紀行為的懲處力度;如加強考生戶籍管理、明確各部門在高招工作中的責任;如強化甄別工作,嚴厲打擊騙取高考加分等投機行為。
而后,應就高考本身進行適當調整??稍谡咴试S范圍內,適當改革高考“一考定終身”的考核模式,更多評價考生的平時表現,更多考慮考生的實際情況;對高考目前較為單調的命題形式,也可做適當調整,如引入個性化試題,提供考生更多選擇余地,增加對綜合素質的考查等等。
從長遠來看,去除“高考之殤”的根本之道仍在完善社會人才選拔機制。要建立健全與高考制度并行的人才選拔機制,扭轉時下“一刀切”的不利局面;要力爭避免選才來源的局限化與選拔過程的格式化,選拔真正的人才;要根據不同行業(yè)的具體情況,多種渠道、不拘一格地選拔不同類型人才,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總之,高考制度的完善與否,關系到教育改革的興衰成敗,各部門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切不可敷衍塞責,大意行事。
1.根據給定資料,總結我國現存高考與招生工作中“不公平”現象的主要表現,并分析其成因。
要求:概括全面,分析準確;層次清楚;語言簡明;不超過300字。(20分)
答:主要表現在:“一考定終身”的考核模式不科學;城鄉(xiāng)及地區(qū)間基礎教育水平差距大;高校招生指標省際分配不合理;局部地區(qū)高考中存在舞弊等違紀現象;一些地方在高招過程中腐敗問題嚴重(如冒名頂替案件層出不窮、亂加分現象突出等)。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高考制度受歷史因素影響,考核方式與科目安排欠合理;社會人才選拔機制不健全,絕大多數考生只得“惟高考是從”;地區(qū)及城鄉(xiāng)間發(fā)展水平迥異,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經濟危機形勢下就業(yè)壓力猛增,高校畢業(yè)生出路變窄;現行大學財政體制不完善,受地方政府及各種勢力的牽涉;懲治舞弊等違紀行為的力度不夠,致使少數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對高招所涉及的各部門監(jiān)督失靈,不能有效制約腐敗。
2.針對給定資料4-7、9、10所反映的問題,有人主張取消包括政策、藝術、體育、民族等形式在內的一切高考加分,同時取消包括自主招生、定向錄取等在內的“變相”加分。對此,你如何評價?
要求:觀點鮮明;論述充分;不超過350字。(20分)
答:各種形式的高考加分中,有合理的積極成分,也存在不公平的消極因素;故在評價這種制度好壞并作出取舍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避免“一刀切”。
對于政策性加分而言,難以量化其指標,又缺乏透明的操作環(huán)境,往往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故應予整改。對于部分高校定向錄取考生的行為,如確有必要,可予承認,但應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責任,避免腐敗行為的出現。對于藝術、體育等特長加分,或以考生綜合素質為衡量標準的自主招生“加分”,是對高考統(tǒng)而化一的簡單考核模式的一種修正,在我國當前缺乏更合理的社會人才選拔機制的背景下,有其繼續(xù)存在的必要;應重點加強甄別工作,強化監(jiān)督管理。至于針對少數民族的高考加分制度,則因歷史、區(qū)域等綜合因素,應予保留;但對于包括考前修改民族成分等在內的騙取加分的惡意投機行為,必須堅決查處。
3.根據材料11,假設你是C縣教育局局長,現請你就“加強農村教育”的問題,以個人名義向《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意見收集組寫一封建議信。
要求:陳述現狀,說明問題,給出對策;格式正確,語言得體;字數控制在800字以內。(30分)
答: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意見收集組的同志們:
你們好!
教育部提出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并公開征求意見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結合我縣的實際,我局同志也紛紛建言獻策,就綱要中“加強農村教育”的部分提出建議。借此機會,謹由我代表諸位同志將整合后的建議上達貴組。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我縣農村教育取得長足發(fā)展。各級財政投入大幅增加,農村教育硬件設施明顯改善,農民子女教育負擔大幅減輕。各方面體現出的積極因素表明:中央關于農村教育問題的既有政策是正確英明的,符合農村教育的實際。
不過,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一些具體環(huán)節(jié)上,我縣農村教育還存在軟肋,突出表現在:教育資源仍處于較匱乏狀態(tài),特別是師資力量明顯不足;部分農民對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強制子女勞動而缺課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外出務工人員子女受教育情況堪憂等。為此,提出數點建議,茲列舉如下。
首先,繼續(xù)加大各級財政對農村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扶持力度,可設教改專項資金,集約管理,統(tǒng)籌統(tǒng)分;同時鼓勵社會力量資助農村教育發(fā)展,繼續(xù)開展“希望工程”,推廣“一幫一”教育扶貧計劃等。
第二,制定更優(yōu)惠的福利政策,吸納各方面人才,充實農村師資隊伍;特別是要鼓勵本地生源返鄉(xiāng)從事教育工作。這在當前宏觀經濟不景氣、就業(yè)壓力大的背景下,也是擴展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門路的可行之舉。
第三,加強法律法規(guī)教育,強化農民群眾法制觀念,保證其子女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對不履行相應義務,阻撓子女接受教育且勸說無效者,可給予一定處罰。
第四,明確各部門對外出務工人員子女受教育所負的責任??煽紤]建立寄宿制學校,吸納外出務工人員留守子女;或由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建立學校,主責外出務工人員跟從子女受教育問題。
綜上四點意見,主要針對我縣農村教育暴露出的問題而提出,相信這也是我國現階段農村教育的通病。望采納!并對貴機構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與感謝!
C縣教育局局長
××年×月×日
4.請針對高考不公平及高考改革的話題,自擬標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可利用材料所提供的案例;觀點正確;表述清楚;字數1000字左右。(30分)
高考改革宜緩不宜急
曾幾何時,高考是莘莘學子心目中通往象牙塔的金光大道,是考察知識水平、磨練意志品質的有效途徑。作為我國社會重要的人才選拔機制,高考自1977年恢復以來,三十年間,報名人數逐年增加,受關注度亦不斷提高。不少考生將高考視為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些農村及邊遠地區(qū)考生,更是通過高考進入理想的大學,邁出了改變人生命運的第一步。高考以其相對公平性奠定了在考生心目中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地位
然而,這種地位,正在隨新近出現的諸多關于高考公平的負面消息而大打著折扣。先是近年來局部地區(qū)出現屢禁不止的舞弊行為,嚴重損害了高考的公平性;后又爆出“羅彩霞案”等諸多高招工作中的冒名頂替事件,再次拷問高考的公平原則與相關人員的道德底線;更有甚者,部分考生鉆政策空子,利用篡改民族成分等投機行為,騙取高考加分,不僅破壞了高考的公平形象,更傷害了公眾的民族感情。由此,社會對高考腐敗問題的批評聲日劇。
此外,高考單調的考核模式、死板的命題形式等也成為考生與社會公眾質疑的對象。主張高考改革的呼聲不絕于耳,廢除高考制度的提議亦不稀見。高考該何去何從呢?
筆者以為:高考制度中確實存在不適應現實情況的成分,應予改革,但不至廢除;高考改革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首先,改革應從健全高考與招生工作的相關制度入手。高考制度本身的缺陷,是滋生腐敗的溫床,是不法分子橫行的幫兇;完善制度設計、堵住現存漏洞是為切實可行的方法。當務之急針對目前出現的各種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重點解決。如提高反作弊能力,加強對違紀行為的懲處力度;如加強考生戶籍管理、明確各部門在高招工作中的責任;如強化甄別工作,嚴厲打擊騙取高考加分等投機行為。
而后,應就高考本身進行適當調整??稍谡咴试S范圍內,適當改革高考“一考定終身”的考核模式,更多評價考生的平時表現,更多考慮考生的實際情況;對高考目前較為單調的命題形式,也可做適當調整,如引入個性化試題,提供考生更多選擇余地,增加對綜合素質的考查等等。
從長遠來看,去除“高考之殤”的根本之道仍在完善社會人才選拔機制。要建立健全與高考制度并行的人才選拔機制,扭轉時下“一刀切”的不利局面;要力爭避免選才來源的局限化與選拔過程的格式化,選拔真正的人才;要根據不同行業(yè)的具體情況,多種渠道、不拘一格地選拔不同類型人才,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總之,高考制度的完善與否,關系到教育改革的興衰成敗,各部門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切不可敷衍塞責,大意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