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育學》復習指導模擬題

字號:

一、名詞解釋
    課程 國語 語體文 練習法 內(nèi)化 語文 札錄法 習慣 學習遷移
    教育目標 智力 想象力 教學過程 效果標準 分析法 抽象 歸納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職業(yè)道德 自我意識
    二、填空題
    1、1963年頒布的《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突出了語文課程的( ),強調(diào)( )能力的培養(yǎng)。
    2、1896年( )( )領導的維新變法運動涉及了教育的改革,開始制定教育法規(guī),設置學校課程。
    3、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委員會制訂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在1986年大綱的基礎上又有所發(fā)展,特別是把 ( )提到了應有的高度,標志著小學語文課程的成熟和完善。
    4、建國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套小學語文教材是( )。
    5、分析小學語文教材的原則是( )、( )、( )。
    6、教學難點指的是( )和( )。
    7、朱熹是我國( )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對讀書的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論述,這些論述被他的學生匯集成有名的( )。
    8、葉圣陶主張“精讀”重在教( ),“略讀”重在( )。
    9、“接受學習”的創(chuàng)始人是( );“掌握學習”的創(chuàng)始人是( );“發(fā)現(xiàn)學習”的創(chuàng)始人是( )。
    10、正確的學習方法具有如下特征( )、( )、( )、( )和( )。
    11、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應該注意( )、( )、( )、( )、嚴格訓練、持之以恒、言傳聲教、表揚激勵。
    12、反饋的作用在于( )和( )。
    13、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對小學語文教育目標的規(guī)定包括了( )、( )和( )。
    14、義務教育以( )教育為核心。
    15、文化知識包括( )知識、( )知識和( )、( )等文化常識。
    16、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重視( )、集中( )、強調(diào)( )、適時( )”等記憶規(guī)律幫助小學生記住他們應該記憶的知識和經(jīng)驗。
    17、大綱規(guī)定的“陶冶愛美的情趣”指的是對學生進行( )。
    18、構成教學過程的三個基本的要素是( )、( )和( )。
    19、在教學過程中,( )與學生( )之間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20、教材體系必須受學生( )和( )的制約。
    21、近代我國教育改革的顯著標志是實行( )教學和( )授課。
    22、赫爾巴特的四段論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是( )、( )、( )、( )。
    23、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選用首先要建立教師為“( )”和學生為“( )”的意識。
    24、總起來說,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有( )的方法、( )的方法和( )的方法。
    25、講授法包括( )、( )、( )。
    26、成功的談話法首先在于( )的藝術。
    27、常模參照測試的目的在于鑒別學生語文學習的( )性,有時也為競賽選拔提供( )。
    28、凡屬階段性,要反映學生整體學習效果的測試,應該注意試題的( ),要顧及知識點和能力的( )性,而且應該有一定的( )。
    29、職業(yè)意識是職業(yè)感情和職業(yè)行為的( )。
    30、教師的職業(yè)行為是衡量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重要( ),它主要表現(xiàn)在( )和( )。
    三、判斷題(下列各題中正確的劃√,錯誤的劃×)
    1、教育內(nèi)容的選定和編制應該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因為教育的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 )
    2、缺少應有的教育評價技術,就會在客觀上對“應試教育”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
    3、建國后,小學語文教材識字量大的是1958年版。( )
    4、香港小學語文教材采取的是一綱多本。( )
    5、現(xiàn)代教育應把一切為了發(fā)展,一切服從于發(fā)展作為培養(yǎng)人的宗旨。( )
    6、在環(huán)境、教育條件和智力水平大致相當?shù)那闆r下,非認知因素對學習起決定作用。( )
    7、一個人能否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先天遺傳因素和他的成熟性。( )
    8、不屬于培養(yǎng)智力5個組成因素的是培養(yǎng)感受能力。( )
    9、模仿學習法具有社會強制性特點,是學習的一條捷徑。( )
    10、學生年齡越小,可塑性就越弱。( )
    11、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核心是強調(diào)教育為社會生產(chǎn)關系服務,教育為政治服務。( )
    12、觀察是將物象轉(zhuǎn)化為表象的橋梁,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手段。( )
    13、義務教育以德育教育為核心。( )
    14、小學語文活動課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必須有固定的教材。( )
    15、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相對完整的系統(tǒng),教學過程具有多層次性。
    16、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小學語文教師職業(yè)信念的核心內(nèi)涵。( )
    17、教師愛學生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考試基礎,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題。( )
    18、1906年由高風謙等人編寫的《簡明國文教科書》發(fā)行,從此,這套教科書取代了《三字經(jīng)》。( )
    19、語文學習起自朗讀,歸于朗讀。( )
    20、回講也叫復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