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第二章思考練習題9

字號:

11.簡述英、法、美、日四國普及義務教育的早開端。   英國于1870年頒布《初等教育法》,規(guī)定各學區(qū)有權對5—12歲兒童實施強迫教育。法國于1881年頒布法令,規(guī)定實施普及義務初等教育。美國于1852年由馬薩諸塞州率先頒布強迫義務教育法令。日本于1872年頒布“學制令”開始教育的普及。
    12.簡述現代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第一,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個人正由理想走向實踐。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把造就全面發(fā)展的個人作為培養(yǎng)社會合格人才的共同目標,從而使馬克思主義的全面發(fā)展學說從理論走向現實。
    第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成為現代教育規(guī)律之一。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現代社會發(fā)展和教育自身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第三,教育民主化向縱深發(fā)展。教育民主化伴隨著社會政治的改善、民眾的覺悟、被統(tǒng)治階級的不懈斗爭逐步進步。
    第四,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攜手并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結合已經成為發(fā)達國家教育的一個共識,也是現代教育研究的一個共同課題。
    第五,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樣化。普及教育被納入法制的軌道加以實施;生產力和科技的進步為多種形式教育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各種教育形式應運而生。
    第六,終身教育成為現代教育中一個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論。終身教育把教育看成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這一思想已日益成為各國開展繼續(xù)教育的理念和依據。
    第七,實現教育現代化是各國教育的共同追求。實現教育現代化是實現社會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前提。社會現代化的總體背景必然促進教育現代化的發(fā)展。
    13.簡述教育民主化向縱深發(fā)展的具體表現。   第一,教育普及化的開始。近代社會,資產階級為培養(yǎng)本階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教育權收歸國家所有,以國家法令的形式推行初等教育的普及?,F代社會,伴隨社會民主進程的加快和社會民主制度的逐漸完善,普及教育開始演變成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的國家行為。
    第二,“教育機會均等”口號的提出。18世紀啟蒙思想家提出“教育機會均等”的口號,經過斗爭,在法律上得以確認。20世紀中期以來,教育機會均等已由一個教育問題演變?yōu)橐粋€社會政治問題。
    第三,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立法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標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證,是國家干預和管理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
    第四,教育民主化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民主化是個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
    14.簡述《聯合國人權宣言》第26款中對“教育機會均等”的概括。   《聯合國人權宣言》第26款對“教育機會均等”的概括:“不論社會階層,不論經濟條件,也不論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兒童都有受教育的權利?!?BR>    15.簡述現代教育普及制度化的具體表現。   第一,通過頒布專門的教育法令規(guī)定國家、家庭和學生個人各自必須履行的義務,從而保證義務教育的普及真正落到教育實踐之中。
    第二,形成一系列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來督促普及教育的落實。
    第三,義務教育的年限確定和延長亦由新的法令去規(guī)定和推行。
    16.簡述現代教育形式多樣化的具體表現。   現代教育形式多種多樣,已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教育系統(tǒng)。縱向上,有胎教、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后研究等;橫向上,有普通教育、職業(yè)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遠距離教育、衛(wèi)星電視教育、在職學習、繼續(xù)教育、各種分類的專業(yè)教育等。
    17.簡述終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迫切要求知識的不斷更新。
    第二,人口增多使求學者渴望通過不同的途徑尋求知識的獲得。
    第三,現行學校的種種限制使終身教育成為一個有效的補充形式。
    第四,發(fā)展中國家致力于智力投資,改變人口素質的需求使終身教育具有廣泛的生長土壤。
    第五;大眾傳播媒介的飛速發(fā)展和人們閑暇時間的增多使終身教育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