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3參考答案
一、填空(每題 1 分,共 15 分)
1、三母; 2、教科書; 3、童蒙須知; 4、壬戌; 5、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 6、
初級; 7、分級;8、會堂; 9、雄辯家; 10、直觀; 11、福祿倍爾; 12、洛克;
13、兒童福利法; 14、自由主義; 15、做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 1 分,共 20 分)
1、D;2、B;3、A;4、D;5、B;6、A;7、B;8、B;9、C;10、D;11、
A;12、A;13、A;14、B;15、B;16、B;17、C;18、A;19、A;20、C
三、名詞解釋(每題5 分,共20 分)
1、我國現(xiàn)代教育家陶行知針對當時幼稚園只建在大城市,建在富人集中的地
方等弊病,提出要發(fā)現(xiàn)幼稚園的"新大陸"。(1 分)他認為需要幼稚園的、歡迎
幼稚園的是工廠和鄉(xiāng)村;(1 分)工廠和鄉(xiāng)村就是幼稚園的新大陸。(1 分)幼兒教
育應該服務的對象是工人和農(nóng)民。(1 分)因此他號召開展一個幼兒園下廠、下
鄉(xiāng)的運動。(1 分)
2、《兒童權利公約》于 1989 年在第 44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獲得通過,包括序言、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共 56 條。(1 分)《公約》精神體現(xiàn)了 4 個基本原則,即兒童
佳利益原則、尊重兒童尊嚴的原則、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的原則、無歧視原則。
(3 分)正是根據(jù)這些精神,1990 年《兒童生存、保護和發(fā)展世界宣言行動計劃》
出臺;中國政府簽署了上述兩個文件,作出了莊嚴。(1 分)
3、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從批判中世紀經(jīng)院主義教育出發(fā),強調(diào)教育要適應自
然,并以此作為整個教育理論的一條指導性原則。(1 分)這一原則要求:按照自
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或"法則"來進行教育和教學工作;(1分)依據(jù)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
傾向來進行教育和教學工作;(1 分)教育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1
分)由于當時科學發(fā)展水平的局限,這一原則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局限,但與經(jīng)院
主義教育忽視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和個性差異的傾向是針鋒相對的, 在當時具有巨大進步
意義。(1 分)
4、法國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闡述的教育觀點。(1 分)
盧梭反對在教育中壓抑兒童天性、干涉和限制兒童身心的自由發(fā)展,具有強烈的反
封建性;(1 分)指出真正的教育應當是順應兒童天性發(fā)展的教育,即自然教育。(1
分)他認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具有獨立自主性的自然人(自由人)。(1 分)
在西方教育,盧梭第明確提出教育應從人的自然本性出發(fā),使人得到充分
的自由發(fā)展的思想。(1 分)
四、簡答題(每題 7分,共 21分)
1、
(1)王守仁揭露和批判了傳統(tǒng)兒童教育"鞭撻繩縛,若待拘囚"的危害。(1 分)
(2)他充分認識到兒童好動喜樂的天性,并把這種天性視為教育兒童的基礎
和基本原則。(2 分)
(3)他主張教育兒童要順應兒童性情,使其自然發(fā)展。這樣才能讓他們樂于
接受教育,自然地不斷長進。(2 分)
(4)王守仁"自然教育論"對當今兒童教育的借鑒意義(2 分)
2、"課程應為培養(yǎng)目標服務"及其內(nèi)涵;(2 分)
(1)"課程應以自然和社會為中心"及其內(nèi)涵;(2 分)
(2)課程應實驗"整個教學法";(1 分)
(3)課程應當采用游戲式、小團體式等的教學方法;(1 分)
(4)課程應當有考察兒童成績的標準。(1 分)
一、填空(每題 1 分,共 15 分)
1、三母; 2、教科書; 3、童蒙須知; 4、壬戌; 5、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 6、
初級; 7、分級;8、會堂; 9、雄辯家; 10、直觀; 11、福祿倍爾; 12、洛克;
13、兒童福利法; 14、自由主義; 15、做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 1 分,共 20 分)
1、D;2、B;3、A;4、D;5、B;6、A;7、B;8、B;9、C;10、D;11、
A;12、A;13、A;14、B;15、B;16、B;17、C;18、A;19、A;20、C
三、名詞解釋(每題5 分,共20 分)
1、我國現(xiàn)代教育家陶行知針對當時幼稚園只建在大城市,建在富人集中的地
方等弊病,提出要發(fā)現(xiàn)幼稚園的"新大陸"。(1 分)他認為需要幼稚園的、歡迎
幼稚園的是工廠和鄉(xiāng)村;(1 分)工廠和鄉(xiāng)村就是幼稚園的新大陸。(1 分)幼兒教
育應該服務的對象是工人和農(nóng)民。(1 分)因此他號召開展一個幼兒園下廠、下
鄉(xiāng)的運動。(1 分)
2、《兒童權利公約》于 1989 年在第 44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獲得通過,包括序言、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共 56 條。(1 分)《公約》精神體現(xiàn)了 4 個基本原則,即兒童
佳利益原則、尊重兒童尊嚴的原則、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的原則、無歧視原則。
(3 分)正是根據(jù)這些精神,1990 年《兒童生存、保護和發(fā)展世界宣言行動計劃》
出臺;中國政府簽署了上述兩個文件,作出了莊嚴。(1 分)
3、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從批判中世紀經(jīng)院主義教育出發(fā),強調(diào)教育要適應自
然,并以此作為整個教育理論的一條指導性原則。(1 分)這一原則要求:按照自
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或"法則"來進行教育和教學工作;(1分)依據(jù)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
傾向來進行教育和教學工作;(1 分)教育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1
分)由于當時科學發(fā)展水平的局限,這一原則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局限,但與經(jīng)院
主義教育忽視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和個性差異的傾向是針鋒相對的, 在當時具有巨大進步
意義。(1 分)
4、法國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闡述的教育觀點。(1 分)
盧梭反對在教育中壓抑兒童天性、干涉和限制兒童身心的自由發(fā)展,具有強烈的反
封建性;(1 分)指出真正的教育應當是順應兒童天性發(fā)展的教育,即自然教育。(1
分)他認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具有獨立自主性的自然人(自由人)。(1 分)
在西方教育,盧梭第明確提出教育應從人的自然本性出發(fā),使人得到充分
的自由發(fā)展的思想。(1 分)
四、簡答題(每題 7分,共 21分)
1、
(1)王守仁揭露和批判了傳統(tǒng)兒童教育"鞭撻繩縛,若待拘囚"的危害。(1 分)
(2)他充分認識到兒童好動喜樂的天性,并把這種天性視為教育兒童的基礎
和基本原則。(2 分)
(3)他主張教育兒童要順應兒童性情,使其自然發(fā)展。這樣才能讓他們樂于
接受教育,自然地不斷長進。(2 分)
(4)王守仁"自然教育論"對當今兒童教育的借鑒意義(2 分)
2、"課程應為培養(yǎng)目標服務"及其內(nèi)涵;(2 分)
(1)"課程應以自然和社會為中心"及其內(nèi)涵;(2 分)
(2)課程應實驗"整個教學法";(1 分)
(3)課程應當采用游戲式、小團體式等的教學方法;(1 分)
(4)課程應當有考察兒童成績的標準。(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