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建筑指導:外國建筑史(1)

字號:

1. 昭塞爾金字塔 現(xiàn)存最早的金字塔,多層階梯金字塔的代表。
    2. 瑪斯塔吧 埃及古王國時期長方形平臺式陵墓形式,仿照住宅略有收分的長方形臺子。
    3. 古埃及常見的柱子形式 蓮花束莖式、紙草束莖式、紙草盛放式。
    4. 吉薩金字塔群 三大金字塔:胡夫、哈夫拉、孟卡烏拉。方錐形金字塔的代表。哈夫拉金字塔前有的獅身人面像大斯芬克司。
    5. 阿蒙神廟(太陽神廟) 古埃及王新國時期以太陽神廟代替陵墓成為主要建筑類型,沿軸線依次排列高大的牌門樓、柱廊院、多柱廳等神殿、密室和僧侶用房。
    6.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廟宇的兩個藝術特點:1)牌樓門及其門前的神道及廣場,是群眾性宗教儀式處,力求富麗堂皇而隆重以適應戲劇性的宗教儀式;2)多柱廳神殿內少數(shù)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嚴以適應儀典的神秘性。太陽神廟代替陵墓成為主要建筑類型。神廟的藝術重點已從外部形象轉到了內部空間,從雄偉闊大而概括的紀念性轉到內部空間的神秘性與壓抑感。
    7. 山岳臺 古代西亞,用于崇拜天體、崇拜山岳、觀測星相。
    8. 撒艮王宮 波斯時期的亞述帝國。房間圍成院落,四座碉堡夾著三個拱門,門洞處人頭翼牛雕刻。
    9. 伊什達城門 波斯時期的后巴比倫王國的新巴比倫城。用彩色琉璃飾面。
    10. 帕塞玻里斯王宮 波斯帝國時期,兩個儀典大廳、后宮、財庫以“三門廳”為聯(lián)系
    11. 公元前3世紀愛琴海島嶼、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地區(qū),以克里特島和希臘半島的邁西尼為中心,又稱克里特——邁西尼文化。
    12. 克里特島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的克諾索斯的米諾王宮??臻g高低錯落。依山而建,規(guī)模很大;建筑風格精巧纖麗、房屋開敞、色彩豐富。邁西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衛(wèi)城。邁西尼衛(wèi)城及泰侖衛(wèi)城。風格粗獷,防御性強。
    13. 克諾索斯宮(米諾斯王宮) 愛琴文化克里特時期的世俗性建筑。
    14. 有看臺的露天劇場,最早出現(xiàn)在古克里特島
    15. 邁西尼的邁西尼衛(wèi)城及泰侖衛(wèi)城(城門因雕刻而稱獅子門)屬古代愛琴海地區(qū)建筑
    16. 古希臘是歐洲文化的發(fā)源地,古希臘建筑是歐洲建筑的先河,范圍包括巴爾干半島南部、愛琴海諸島嶼、小亞細亞西海岸,以及東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廣大地區(qū)。
    17. 希臘二柱式
    1) 多立克(意大利、西西里一帶寡頭城幫)
    2) 愛奧尼(小亞細亞先進共和城幫)
    3) 晚期出現(xiàn)科林斯柱式,除柱頭由忍冬草(毛茛草)葉片組成外,其他部分同愛奧尼,一般不列入古希臘主要柱式。
    18. 雅典衛(wèi)城 山門、勝利神廟、帕提農(nóng)神廟、伊瑞克先神廟、中心是雅典娜-帕提農(nóng)銅像。
    19. 帕提農(nóng)神廟 雅典衛(wèi)城的主體建筑,祭祀雅典城守護神雅典娜的廟。多立克柱式的典范。衛(wèi)城上的列柱圍廊式。型制最隆重,衛(wèi)城上最華麗的建筑,涂有強烈色彩,白大理石砌筑,銅門鍍金,山墻尖飾金。圍廊內圣堂墻桓外側的檐壁是愛奧尼式的,浮雕是愛奧尼式的,內有四根愛奧尼式柱子。山墻風格被認為是古典建筑的基本風格。
    20. 伊瑞克先神廟 東面門廊——愛奧尼柱式。南面——女像柱廊。希臘盛期的愛奧尼柱式的代表。
    21. 獎杯亭 早期克林新柱式的代表。希臘集中式紀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集中式向上發(fā)展的多層構圖。
    22. 克納蘇的莫索列姆陵墓 希臘集中式紀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集中式紀念性建筑在希臘晚期出現(xiàn)。
    23. 拱券結構 羅馬成就之一。種類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羅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間組合、藝術形式都與拱券結構技術、復雜的拱頂體系密不可分。
    24. 羅馬五種柱式 塔司干柱式、羅馬多立克柱式、羅馬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柱式通常由柱子和檐部組成;柱子由柱頭、柱身、柱礎組成。
    羅馬塔司干柱子的柱徑與柱高的比例為1:7
    羅馬多克立柱子的柱徑與柱高的比例為1:8
    羅馬愛奧尼柱子的柱徑與柱高的比例為1:9
    25. 古羅馬多立克柱式是直接在古希臘柱式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但由于古羅馬建筑與古希臘建筑之間的差異,導致了柱式略有不同,它們之間最顯著的差異一個是古羅馬多立克柱式比古希臘多立克柱式顯得要修長些,另一個就是古羅馬多立克柱式比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多了柱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