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心理學》《教育學》《教學法》綜合試題3

字號:

14.小學兒童之間的人際關系,即同伴關系發(fā)展的高級形式是
    A 同伴 B 同伴團體 C 集體 D 友誼
    22.某學生,易沖動,待人熱情,精力旺盛,言語動作急速而難以自制,對學習內(nèi)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葉,不求甚解,他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類型屬于
    A 興奮型 B 活潑型 C 安靜型 D 弱型
    1.規(guī)定學科的內(nèi)容范圍、邏輯順序、教學進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___。
    A.教學計劃     B.教學大綱   C.教科書   D.課程計劃
    6.在學校工作中處于核心地位,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是_____。
    A.少先隊活動   B.教學活動   C.課外活動  D.后勤工作
    7.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普遍的教學組織形式是_____。
    A.分層教學  B.小組合作教學  C.班級授課制  D.個別教學
    9.目前我國小學教學中用得普遍的教學方法是____。
    A.談話法  B.討論法  C.練習法  D.講授法
    12.“按照教學大綱的順序教學?!薄敖虒W必須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簡到繁?!边@是_______教學原則對教師的教學要求。
    A.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系統(tǒng)性原則   D.鞏固性原則
    8.第一個把倫理學和心理學引入教育學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紐斯 B 赫爾巴特 C 培根 D 昆體良
    10.狼孩的故事說明了教育必須順應兒童發(fā)展的( )特點。
    A 順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階段性 D 個別差異性
    三、三、判斷題(判斷下列問題是否正確,正確的打“ ˇ ”,錯誤的打“ ”。每小題1分,判斷
    4.強化只是用來塑造某種新行為而不可以改變舊有的行為習慣。( )
    2.小學兒童擇友標準中顯著的標準是身體強壯否。( )
    1.小學生的需要發(fā)展是單一的,其總趨勢是由低向高發(fā)展。( )
    2.認識需要是小學生的主導需要,因此,小學兒童的活動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強烈。( )
    5.小學兒童入學的頭幾年,對于成就需要的發(fā)展尤為重要。( )
    7.小學兒童的志向集中表現(xiàn)在政治志向上。( )
    3.一般說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 )
    6.氣質(zhì)類型本身無好壞,各有積極的消極的方面。( )
    2.在影響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主觀因素中,需要要是積極的因素。( )
    3.遺傳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xiàn)象。( )
    4.年齡是心理發(fā)展的時間指標,這是心理發(fā)展的原因。( )
    5.在社會生活條件中,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條件,教育對心理發(fā)展起主導作用。( )
    26.小學兒童行為規(guī)范訓練還應適合其年齡特征,高年級應側(cè)重社會公德,意志品格和愛國意識的教育。( )
    31.對自我評價過高,有著盲目優(yōu)越感的兒童,才用個別說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 )
    6.小班教學的增加會成為我國義務教育的主要發(fā)展趨勢之一。( ?。?BR>    8.小學階段的學習強調(diào)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所以教師應讓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都運用到實踐中去,才符合這一原則的要求。(  )
    10.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出現(xiàn)和運用,大大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效率。教學中采用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越多教學效果就越好。(  ?。?BR>    4.在小學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要盡可能運用直觀教具進行直觀教學,越多越好。( )
    5.就目前我國的各方面情況而言,我們只能改進班級上課制,而不能廢棄它。( )
    4.尊重和發(fā)揮兒童的主體性就要允許兒童自由地發(fā)展。( )
    5.教育對兒童的發(fā)展是有促進作用的,早教育就早發(fā)展、早成熟。( )
    四、討論
    1.班級人際關系的特點是什么?
    2.如何培養(yǎng)孩子獲得良好性格?
    1.評價一節(jié)好課的標準有哪些?
    八、實例分析(第45小題6分,第46小題5分,共11分)
    46.東漢名將馬援,小時候并不怎么樣。有,他見到同學朱勃,朱勃年方十二,能口誦《詩》、《書》,舉止嫻雅,學識淵博,馬援見了很慚愧,他哥安慰說:“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晚器,晚成。”馬援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奮發(fā)努力,更加刻苦,后來很有作為。這說明了什么,對教師的啟示是什么?
    2.二年級學生李民,學習成績一般,平時身上較臟且時有臭昧,同學們不愿與他交往。請問如何調(diào)整這個處境不利兒童在集體中的地位?
    五、教育實踐應用題
    某班上語文課,課文內(nèi)容是講沙漠中的駱駝。當教師講到“駱駝的嗅覺很靈敏,幾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時,小顏同學提出一個問題:“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駱駝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學也紛紛議論起來……
    如果是你執(zhí)教,你會怎么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呢?請按照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的相關理論談談你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