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測背景
2009年司法考試大綱和輔導用書刑法變化較大,全面采用了德日的三階層遞進式犯罪論體系,原來的四要件論在新大綱中蕩然無存,第三至五章章名也變成了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與去年大綱相比,總論部分新增考點并不是太多,但是這種重新排列組合卻對司法考試刑法解題觀念有*性的突破。
二、歷年司法考試考查統(tǒng)計
2004年85分,2005年75分,2006年117分,2007年80分,2008年103分。自2004年到2008年司法考試卷四中,均出現(xiàn)20分左右案例分析題,并且在2008年司法考試中出現(xiàn)了一道刑法類論述題。
三、2009年司法考試預測
法律教育網(wǎng)司法考試研究中心預測:2009年司法考試刑法遵循常規(guī)應95分左右,新增罪名(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罪,組織、領導傳銷罪,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關系密切的人受賄罪,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關系密切的人受賄罪)必將進入考試內(nèi)容。按照慣例,試卷四應有一道案例分析題。
第一章 刑法概說
1、基本原則(2分):罪刑法定原則,《刑法》第3條;罪刑相適應原則,《刑法》第5條。
2、刑法的適用范圍(2分):空間效力(屬地管轄、屬人管轄、保護管轄和普遍管轄),時間效力。《刑法》第6-9條。
3、刑法的溯及力(1分):《刑法》第12條。
第二章 犯罪概說
1、文理解釋(2分):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處罰性。理論解釋(2分):違法性(法益侵害性)、有責性(非難可能性)
2、犯罪的分類(2分):理論分類 法定分類(身份犯和非身份犯 親告罪與非親告罪 基本犯、加重犯與減輕犯)
3、結果加重犯(1分):《刑法》第237、246、248、261條。
第三章 構成要件該當性
1、構成要件該當性(2分):構成要件的機能、構成要件的分類、構成要件的要素
2、犯罪主體(2分):一般主體與特殊主體
3、行為(2分):行為的實質(zhì) 作為與不作為 行為的時間、地點與方法
4、對象(2分):要能夠根據(jù)具體案例辨別出犯罪對象。
5、因果關系(4分):根據(jù)具體案例能夠正確辨別因果關系;不作為犯罪的因果關系。
第四章 違法性
1、違法性(3分):違法性的實質(zhì)(結果無價值與行為無價值) 違法性的判斷 違法阻卻事由
2、正當防衛(wèi)(2分):正當防衛(wèi)的條件 防衛(wèi)過當 特殊正當防衛(wèi) 《刑法》第20、21條。
3、緊急避險(2分):緊急避險的條件(a、法益面臨現(xiàn)實的危險;b、危險正在發(fā)生;c、出于不得已損害另一法益;d、具有避險意識;d、沒有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避險過當
4、能夠辨別出其他違法阻卻事由(1分):譬如:法令行為、正當?shù)臉I(yè)務行為、被害人和自救行為。
第五章 有責性
1、有責性的特征和要素(1分)
2、責任能力(3分):責任能力的減弱與喪失;刑事責任年齡: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刑法》第17條;身份對定罪量刑的作用,《刑法》第93、305、382、388條等;單位能否成為某些犯罪的犯罪主體,《刑法》第30條、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1-3條。
3、故意責任(2分):故意的種類 故意的認定 事實認識錯誤
4、過失責任(2分):過失的種類 過失的認定
5、犯罪的目的與動機(2分)
6、違法性認識錯誤(1分)
7、缺乏期待可能性(1分)掌握期待可能性的判斷標準;一般情況,具有刑事責任的人,基于故意、過失,實施某一違法行為,通常認為存在期待可能性。
第六章 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2-4分)
1、能夠根據(jù)案例正確把握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預備、未遂和中止?!缎谭ā返?2-24條。
2、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的區(qū)別
3、犯罪預備、中止和未遂的刑事責任對比
第七章 共同犯罪(5分)
1、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實施過限、部分未完成形態(tài)和定罪,《刑法》第24、25條。
2、各共同犯罪人的分工與地位、處罰原則,《刑法》第26-29條。
3、間接正犯、教唆犯和首要分子的認定;共同犯罪的法律規(guī)定與共同犯罪理論。
第八章 單位犯罪(3分)
1、正確辨別單位犯罪,能夠熟記重要的單位犯罪罪名
2、單位犯罪的主題 構成要件的該當性與違法性 有責性
3、單位犯罪的處罰根據(jù)及處罰原則
第九章 罪數(shù)(以下考點往往結合具體罪名進行考察,2分)
1、實質(zhì)的一罪(繼續(xù)犯、想象競合犯和結果加重犯)
2、法定的一罪(結合犯和集合犯)
3、處斷的一罪(連續(xù)犯、吸收犯和牽連犯)
第十章到第十三章
1、刑罰的裁量(2分):量熟悉并能夠運用:量刑的法定情節(jié),累犯、自首與立功的成立條件,數(shù)罪并罰的方法。
2、主刑種類及其使用(2分);附加刑種類及其使用(1分)
3、刑罰的執(zhí)行(1——2分):熟悉并能夠運用:減刑的限度與幅度、減刑的程序與減刑后的刑期計算方法,假釋的考驗期限與假釋的撤銷條件。
4、法條競合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其處理原則(1分)。
6、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6分):妨害公務罪 招搖撞騙罪 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 聚眾斗毆罪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罪 賭博罪 開設*罪 組織、領導傳銷罪
擾亂法庭秩序罪 窩藏、包庇罪 窩藏、隱瞞贓物罪拒不執(zhí)行判決、裁定罪 窩藏、隱瞞犯罪所得收益罪
非法狩獵罪 非法占用農(nóng)用地罪 非法采伐、毀壞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 盜伐林木罪 濫伐林木罪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 非法持有毒品罪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 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 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
7、危害國防利益罪(1分):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 盜竊、搶奪武裝部隊公文、證件、印章罪
8、貪污賄賂罪(5分): 貪污罪 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關系密切的人受賄罪 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關系密切的人受賄罪 挪用公款罪 受賄罪 行賄罪 單位受賄罪 介紹賄賂罪 私分國有資產(chǎn)罪 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
9、瀆職罪(1分):濫用職權罪 玩忽職守罪 徇私枉法罪 私放在押人員罪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
2009年司法考試大綱和輔導用書刑法變化較大,全面采用了德日的三階層遞進式犯罪論體系,原來的四要件論在新大綱中蕩然無存,第三至五章章名也變成了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與去年大綱相比,總論部分新增考點并不是太多,但是這種重新排列組合卻對司法考試刑法解題觀念有*性的突破。
二、歷年司法考試考查統(tǒng)計
2004年85分,2005年75分,2006年117分,2007年80分,2008年103分。自2004年到2008年司法考試卷四中,均出現(xiàn)20分左右案例分析題,并且在2008年司法考試中出現(xiàn)了一道刑法類論述題。
三、2009年司法考試預測
法律教育網(wǎng)司法考試研究中心預測:2009年司法考試刑法遵循常規(guī)應95分左右,新增罪名(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罪,組織、領導傳銷罪,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關系密切的人受賄罪,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關系密切的人受賄罪)必將進入考試內(nèi)容。按照慣例,試卷四應有一道案例分析題。
第一章 刑法概說
1、基本原則(2分):罪刑法定原則,《刑法》第3條;罪刑相適應原則,《刑法》第5條。
2、刑法的適用范圍(2分):空間效力(屬地管轄、屬人管轄、保護管轄和普遍管轄),時間效力。《刑法》第6-9條。
3、刑法的溯及力(1分):《刑法》第12條。
第二章 犯罪概說
1、文理解釋(2分):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處罰性。理論解釋(2分):違法性(法益侵害性)、有責性(非難可能性)
2、犯罪的分類(2分):理論分類 法定分類(身份犯和非身份犯 親告罪與非親告罪 基本犯、加重犯與減輕犯)
3、結果加重犯(1分):《刑法》第237、246、248、261條。
第三章 構成要件該當性
1、構成要件該當性(2分):構成要件的機能、構成要件的分類、構成要件的要素
2、犯罪主體(2分):一般主體與特殊主體
3、行為(2分):行為的實質(zhì) 作為與不作為 行為的時間、地點與方法
4、對象(2分):要能夠根據(jù)具體案例辨別出犯罪對象。
5、因果關系(4分):根據(jù)具體案例能夠正確辨別因果關系;不作為犯罪的因果關系。
第四章 違法性
1、違法性(3分):違法性的實質(zhì)(結果無價值與行為無價值) 違法性的判斷 違法阻卻事由
2、正當防衛(wèi)(2分):正當防衛(wèi)的條件 防衛(wèi)過當 特殊正當防衛(wèi) 《刑法》第20、21條。
3、緊急避險(2分):緊急避險的條件(a、法益面臨現(xiàn)實的危險;b、危險正在發(fā)生;c、出于不得已損害另一法益;d、具有避險意識;d、沒有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避險過當
4、能夠辨別出其他違法阻卻事由(1分):譬如:法令行為、正當?shù)臉I(yè)務行為、被害人和自救行為。
第五章 有責性
1、有責性的特征和要素(1分)
2、責任能力(3分):責任能力的減弱與喪失;刑事責任年齡: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刑法》第17條;身份對定罪量刑的作用,《刑法》第93、305、382、388條等;單位能否成為某些犯罪的犯罪主體,《刑法》第30條、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1-3條。
3、故意責任(2分):故意的種類 故意的認定 事實認識錯誤
4、過失責任(2分):過失的種類 過失的認定
5、犯罪的目的與動機(2分)
6、違法性認識錯誤(1分)
7、缺乏期待可能性(1分)掌握期待可能性的判斷標準;一般情況,具有刑事責任的人,基于故意、過失,實施某一違法行為,通常認為存在期待可能性。
第六章 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2-4分)
1、能夠根據(jù)案例正確把握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預備、未遂和中止?!缎谭ā返?2-24條。
2、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的區(qū)別
3、犯罪預備、中止和未遂的刑事責任對比
第七章 共同犯罪(5分)
1、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實施過限、部分未完成形態(tài)和定罪,《刑法》第24、25條。
2、各共同犯罪人的分工與地位、處罰原則,《刑法》第26-29條。
3、間接正犯、教唆犯和首要分子的認定;共同犯罪的法律規(guī)定與共同犯罪理論。
第八章 單位犯罪(3分)
1、正確辨別單位犯罪,能夠熟記重要的單位犯罪罪名
2、單位犯罪的主題 構成要件的該當性與違法性 有責性
3、單位犯罪的處罰根據(jù)及處罰原則
第九章 罪數(shù)(以下考點往往結合具體罪名進行考察,2分)
1、實質(zhì)的一罪(繼續(xù)犯、想象競合犯和結果加重犯)
2、法定的一罪(結合犯和集合犯)
3、處斷的一罪(連續(xù)犯、吸收犯和牽連犯)
第十章到第十三章
1、刑罰的裁量(2分):量熟悉并能夠運用:量刑的法定情節(jié),累犯、自首與立功的成立條件,數(shù)罪并罰的方法。
2、主刑種類及其使用(2分);附加刑種類及其使用(1分)
3、刑罰的執(zhí)行(1——2分):熟悉并能夠運用:減刑的限度與幅度、減刑的程序與減刑后的刑期計算方法,假釋的考驗期限與假釋的撤銷條件。
4、法條競合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其處理原則(1分)。
6、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6分):妨害公務罪 招搖撞騙罪 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 聚眾斗毆罪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罪 賭博罪 開設*罪 組織、領導傳銷罪
擾亂法庭秩序罪 窩藏、包庇罪 窩藏、隱瞞贓物罪拒不執(zhí)行判決、裁定罪 窩藏、隱瞞犯罪所得收益罪
非法狩獵罪 非法占用農(nóng)用地罪 非法采伐、毀壞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 盜伐林木罪 濫伐林木罪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 非法持有毒品罪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 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 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
7、危害國防利益罪(1分):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 盜竊、搶奪武裝部隊公文、證件、印章罪
8、貪污賄賂罪(5分): 貪污罪 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關系密切的人受賄罪 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關系密切的人受賄罪 挪用公款罪 受賄罪 行賄罪 單位受賄罪 介紹賄賂罪 私分國有資產(chǎn)罪 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
9、瀆職罪(1分):濫用職權罪 玩忽職守罪 徇私枉法罪 私放在押人員罪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