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一批莘莘學子漂洋過海,開啟留學之路;31年前,中國政府在恢復高考的同時決定往國外派遣留學生,重開留學之門。而今天,留學已不再是與精英教育有關的話題,不少家長把留學作為孩子未來教育的一種選擇,許多中學生欣然踏上留學之路。他們或是希望享受國外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或是為了避開現(xiàn)行高考制度的折磨,或是想給學業(yè)優(yōu)秀的學生更廣闊的天空,或是想給成績平平的孩子找一條出路……留學寄托著家長們的期望,承載著學子們的夢想。
然而,國外大學真是那么令人神往嗎?留學能否解決中國教育難以解決的難題?不擠國內(nèi)的“獨木橋”能否走上國外的“立交橋”呢?在留學逐漸升溫的今天,我們是否應有理性的態(tài)度和客觀的眼光?《教育視界》首期刊發(fā)這組報道,旨在和大家共同探討中學生留學的話題。
位于南加州的帕薩迪納城市學院國際事務部總是人來人往。作為美國名列前茅的社區(qū)學院,留學生們都愿意先在這里學習兩年,然后轉到大學本科就讀。國際事務部負責人嚴紅說,帕薩迪納城市學院共有1000多名外國留學生,來自中國內(nèi)地的多。今年春季招收的232名外國留學生中,來自中國內(nèi)地的學生有73人,遠遠超過排第二、三位的日本和印尼。
到帕薩迪納城市學院就讀的中國留學生,多數(shù)在國內(nèi)上完了高中,也有高中沒畢業(yè)就來的。一名沈陽的女生說,她高中沒畢業(yè)就來了,因為“美國的大學比中國好”。另一名深圳的男孩說,因高考沒考好,母親帶他來美國上大學。在帕薩迪納城市學院,留學生每學期修一個學分的學費是200多美元。
嚴紅說,近年來中國留學生出現(xiàn)的“寵壞的一代”現(xiàn)象:很多留學生家境富有,經(jīng)常開著名車逛商場,在學習上卻不怎么傾注精力。她警告說,國內(nèi)許多家長以為把孩子送到美國,自然就能擁有美好前程。但美國的大學里沒有“輔導員”,一切都靠自立,如果學生沒有樹立明確的人生和學習目標,留學可能達不到預期目標。
楊雙妮三年前跟著做訪問學者的父親來到美國。她曾在得克薩斯和加州上中學,現(xiàn)在帕薩迪納城市學院學習。說起在美國上中學的經(jīng)歷,楊雙妮說,學生之間沒有那么大的競爭壓力,考試成績相互都不知道。老師還布置一些讓同學們共同完成的作業(yè)。
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的教育參贊李曜升指出,近年來,到美國來留學的中國學生出現(xiàn)層次多元、年齡下移的趨勢。他強調(diào),想來美國留學的學生和家長,在決定之前一定要慎重選擇,不要跟風。中美教育各有長短,每個學生都應當根據(jù)各自的特性揚長避短。李參贊向中國留學生提出忠告說,中國學生需要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敢于質(zhì)疑老師,大膽表達自己,課余也要積極參加公益活動,這樣才能適應美國的留學生活。
然而,國外大學真是那么令人神往嗎?留學能否解決中國教育難以解決的難題?不擠國內(nèi)的“獨木橋”能否走上國外的“立交橋”呢?在留學逐漸升溫的今天,我們是否應有理性的態(tài)度和客觀的眼光?《教育視界》首期刊發(fā)這組報道,旨在和大家共同探討中學生留學的話題。
位于南加州的帕薩迪納城市學院國際事務部總是人來人往。作為美國名列前茅的社區(qū)學院,留學生們都愿意先在這里學習兩年,然后轉到大學本科就讀。國際事務部負責人嚴紅說,帕薩迪納城市學院共有1000多名外國留學生,來自中國內(nèi)地的多。今年春季招收的232名外國留學生中,來自中國內(nèi)地的學生有73人,遠遠超過排第二、三位的日本和印尼。
到帕薩迪納城市學院就讀的中國留學生,多數(shù)在國內(nèi)上完了高中,也有高中沒畢業(yè)就來的。一名沈陽的女生說,她高中沒畢業(yè)就來了,因為“美國的大學比中國好”。另一名深圳的男孩說,因高考沒考好,母親帶他來美國上大學。在帕薩迪納城市學院,留學生每學期修一個學分的學費是200多美元。
嚴紅說,近年來中國留學生出現(xiàn)的“寵壞的一代”現(xiàn)象:很多留學生家境富有,經(jīng)常開著名車逛商場,在學習上卻不怎么傾注精力。她警告說,國內(nèi)許多家長以為把孩子送到美國,自然就能擁有美好前程。但美國的大學里沒有“輔導員”,一切都靠自立,如果學生沒有樹立明確的人生和學習目標,留學可能達不到預期目標。
楊雙妮三年前跟著做訪問學者的父親來到美國。她曾在得克薩斯和加州上中學,現(xiàn)在帕薩迪納城市學院學習。說起在美國上中學的經(jīng)歷,楊雙妮說,學生之間沒有那么大的競爭壓力,考試成績相互都不知道。老師還布置一些讓同學們共同完成的作業(yè)。
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的教育參贊李曜升指出,近年來,到美國來留學的中國學生出現(xiàn)層次多元、年齡下移的趨勢。他強調(diào),想來美國留學的學生和家長,在決定之前一定要慎重選擇,不要跟風。中美教育各有長短,每個學生都應當根據(jù)各自的特性揚長避短。李參贊向中國留學生提出忠告說,中國學生需要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敢于質(zhì)疑老師,大膽表達自己,課余也要積極參加公益活動,這樣才能適應美國的留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