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計算題。
1.某公司目前的資本來源包括每股面值1元的普通股1000萬股和平均利率為10%的5000萬元債務,該公司目前的息稅前盈余為2000萬元。該公司現在擬開發(fā)一個新的項目,該項目需要投資5000萬元,預期投產后每年可增加息稅前利潤500萬元。該項目備選的籌資方案有三個:
(1)按12%的利率發(fā)行債券
(2)按面值發(fā)行股利率為10%的優(yōu)先股
(3)按20元/股的價格增發(fā)普通股,
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0%,證券發(fā)行費可忽略不計。
要求: (1)計算增發(fā)普通股和債券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以及增發(fā)普通股和優(yōu)先股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
(2)計算籌資前后的財務杠桿系數。
(3)該公司應當選擇哪一種籌資方式?理由是什么?
【正確答案】 (1)增發(fā)普通股和債券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
(EBIT-500)×(1-30%)/1250=( EBIT-1100)×(1-30%)/1000
EBIT =3500(萬元)
增發(fā)普通股和優(yōu)先股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
(EBIT-500)×(1-30%)/1250=〔(EBIT-500)×(1-30%)-5000×10%〕/1000
EBIT =4071.43(萬元)
(2)籌資前的財務杠桿=2000/(2000-500)=1.33
發(fā)行債券的財務杠桿=2500/(2500-1100)=1.79
發(fā)行優(yōu)先股的財務杠桿=2500/〔2500-500-500/(1-30%)〕=1.94
增發(fā)普通股的財務杠桿=2500/(2500-500)=1.25
(3)籌資后的息稅前利潤等于2000+500=2500(萬元)
所以此時負債籌資的每股收益=(2500-1100)×(1-30%)/1000=0.98(元/股)
優(yōu)先股籌資的每股收益=〔(2500-500)×(1-30%)-5000×10%〕/1000=0.9(元/股)
增發(fā)普通股籌資的每股收益=(2500-500)×(1-30%)/1250=1.12(元/股)
由于增發(fā)普通股的每股利潤(1.12元)大于其它方案,且其財務杠桿系數(1.25)小于其它方案,即增發(fā)普通股籌資的收益性高且風險低,所以方案3優(yōu)于其它方案。
2.某企業(yè)計劃籌集資金100萬元,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取得,有關資料如下:
(1)銀行借款10萬元,借款年利率7%,手續(xù)費2%。
(2)按溢價發(fā)行債券,債券面值14萬元,溢價發(fā)行價格為15萬元,票面利率9%,期限為5年,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其籌資費率為3%。
(3)發(fā)行優(yōu)先股25萬元,預計年股利率為12%,籌資費率為4%。
(4)發(fā)行普通股40萬元,每股發(fā)行價格10元,籌資費率為6%。預計第一年每股股利1.2元,以后每年按8%遞增。
(5)其余所需資金通過留存收益取得。
(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30%,計算結果保留小數點后一位有效數字)
要求: (1)計算個別資金成本。
(2)計算該企業(yè)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正確答案】 (1)借款成本為=7%×(1-30%)÷(1-2%)=5%
債券成本=〔14×9%×(1-30%)〕/〔15×(1-3%)〕=6.1%
優(yōu)先股成本=12%/(1-4%)=12.5%
普通股成本=1.2/[10×(1-6%)]+8%=20.8%
留存收益成本為=(1.2/10)+8%=20%
(2)企業(yè)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5%×10/100+6.1%×15/100+12.5%×25/100+20.8%×40/100+20%×10/100
=14.86%
3.某企業(yè)只生產和銷售A產品,其總成本習性模型為y=20000+4x。假定該企業(yè)2003年度A產品銷售量為50000件,每件售價為6元;按市場預測2004年A產品的銷售數量將增長20%。
要求: (1)計算2003年該企業(yè)的邊際貢獻總額。
(2)計算2003年該企業(yè)的息稅前利潤。
(3)計算2004年的經營杠桿系數。
(4)計算2004年息稅前利潤增長率。
(5)假定企業(yè)2003年發(fā)生負債利息為10000元,優(yōu)先股股息為6700元,融資租賃租金為20000元,所得稅率為33%,計算2004年的復合杠桿系數。
【正確答案】 (1)2003年該企業(yè)的邊際貢獻總額為:
50000×(6-4)=100000(元)
(2)2003年該企業(yè)的息稅前利潤為:
50000×6-(50000×4+20000)=80000(元)
(3)2004年的經營杠桿系數=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100000÷80000=1.25
(4)2004年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經營杠桿系數×產銷量增長率=1.25×20%=25%
(5)2004年復合杠桿系數為:
財務杠桿系數=80000÷[80000-10000-20000-6700/(1-33%)]=2
復合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1.25×2=2.5
注意:在利息和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應該使用上年的數據計算本年的杠桿系數。
五、綜合題。
1. 某公司2004年度息稅前盈余為1000萬元,資金全部由普通股資本組成,所得稅率為30%。該公司認為目前的資本結構不合理,準備用平價發(fā)行債券(不考慮籌資費率)購回部分股票的辦法予以調整。經過咨詢調查,債券成本和普通股成本的情況如表所示:
債券的市場價值(萬元) 債券成本 普通股成本
0 14.5%
500 3.5% 15.167%
1000 4.2% 18.8%
1500 4.9% 25.06%
要求:
(1)假定債券的市場價值等于其面值,分別計算各種資金結構時公司的市場價值(精確到整數位),從而確定資金結構。
(2)2005年該公司計劃投資一個新項目,共計需要資金1000萬元,2004年度的凈利潤為600萬元,該公司執(zhí)行的是剩余股利政策,計算2004年度可向投資者分紅的數額。
【正確答案】 (1)在不考慮籌資費率的情況下:
債券成本=年利息×(1-所得稅稅率)/債券籌資額×100%
在平價發(fā)行的情況下:債券籌資額=債券面值
債券成本=年利息×(1-所得稅稅率)/債券面值×100%
即:年利息=債券面值×債券成本/(1-所得稅稅率)
因為假定債券的市場價值=債券面值
所以,年利息=債券的市場價值×債券成本/(1-所得稅稅率) =債券的市場價值×債券成本/(1-30%)
1)當債券的市場價值為0萬元時:
年利息=0
股票市場價值=(1000-0)×(1-30%)/14.5%=4828(萬元)
公司的市場價值=0+4828=4828(萬元)
2)當債券的市場價值為500萬元時:
年利息=500×3.5%/(1-30%)=25(萬元)
股票的市場價值=(1000-25)×(1-30%)/15.167%=4500(萬元)
公司的市場價值=500+4500=5000(萬元)
3)當債券的市場價值為1000萬元時:
年利息=1000×4.2%/(1-30%)=60(萬元)
股票的市場價值=(1000-60)×(1-30%)/18.8%=3500(萬元)
公司的市場價值=1000+3500=4500(萬元)
4)當債券的市場價值為1500萬元時:
年利息=1500×4.9%/(1-30%)=105(萬元)
股票的市場價值=(1000-105)×(1-30%)/25.06%=2500(萬元)
公司的市場價值=1500+2500=4000(萬元)
通過計算可知,當債券的市場價值為500萬元時,公司市場價值,因此,資金結構為:債券價值:普通股價值=500:4500=1:9
(2)在目標資金結構中,權益資金占的比例為90%,投資需要的權益資金1000×90%=900(萬元),由于2004年的凈利潤為600萬元,即使全部留存還不能滿足投資的需要,所以,2004年度不能向投資者發(fā)放股利,即2004年度可向投資者分紅的數額為0
1.某公司目前的資本來源包括每股面值1元的普通股1000萬股和平均利率為10%的5000萬元債務,該公司目前的息稅前盈余為2000萬元。該公司現在擬開發(fā)一個新的項目,該項目需要投資5000萬元,預期投產后每年可增加息稅前利潤500萬元。該項目備選的籌資方案有三個:
(1)按12%的利率發(fā)行債券
(2)按面值發(fā)行股利率為10%的優(yōu)先股
(3)按20元/股的價格增發(fā)普通股,
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0%,證券發(fā)行費可忽略不計。
要求: (1)計算增發(fā)普通股和債券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以及增發(fā)普通股和優(yōu)先股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
(2)計算籌資前后的財務杠桿系數。
(3)該公司應當選擇哪一種籌資方式?理由是什么?
【正確答案】 (1)增發(fā)普通股和債券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
(EBIT-500)×(1-30%)/1250=( EBIT-1100)×(1-30%)/1000
EBIT =3500(萬元)
增發(fā)普通股和優(yōu)先股籌資的每股利潤無差別點
(EBIT-500)×(1-30%)/1250=〔(EBIT-500)×(1-30%)-5000×10%〕/1000
EBIT =4071.43(萬元)
(2)籌資前的財務杠桿=2000/(2000-500)=1.33
發(fā)行債券的財務杠桿=2500/(2500-1100)=1.79
發(fā)行優(yōu)先股的財務杠桿=2500/〔2500-500-500/(1-30%)〕=1.94
增發(fā)普通股的財務杠桿=2500/(2500-500)=1.25
(3)籌資后的息稅前利潤等于2000+500=2500(萬元)
所以此時負債籌資的每股收益=(2500-1100)×(1-30%)/1000=0.98(元/股)
優(yōu)先股籌資的每股收益=〔(2500-500)×(1-30%)-5000×10%〕/1000=0.9(元/股)
增發(fā)普通股籌資的每股收益=(2500-500)×(1-30%)/1250=1.12(元/股)
由于增發(fā)普通股的每股利潤(1.12元)大于其它方案,且其財務杠桿系數(1.25)小于其它方案,即增發(fā)普通股籌資的收益性高且風險低,所以方案3優(yōu)于其它方案。
2.某企業(yè)計劃籌集資金100萬元,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取得,有關資料如下:
(1)銀行借款10萬元,借款年利率7%,手續(xù)費2%。
(2)按溢價發(fā)行債券,債券面值14萬元,溢價發(fā)行價格為15萬元,票面利率9%,期限為5年,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其籌資費率為3%。
(3)發(fā)行優(yōu)先股25萬元,預計年股利率為12%,籌資費率為4%。
(4)發(fā)行普通股40萬元,每股發(fā)行價格10元,籌資費率為6%。預計第一年每股股利1.2元,以后每年按8%遞增。
(5)其余所需資金通過留存收益取得。
(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30%,計算結果保留小數點后一位有效數字)
要求: (1)計算個別資金成本。
(2)計算該企業(yè)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正確答案】 (1)借款成本為=7%×(1-30%)÷(1-2%)=5%
債券成本=〔14×9%×(1-30%)〕/〔15×(1-3%)〕=6.1%
優(yōu)先股成本=12%/(1-4%)=12.5%
普通股成本=1.2/[10×(1-6%)]+8%=20.8%
留存收益成本為=(1.2/10)+8%=20%
(2)企業(yè)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5%×10/100+6.1%×15/100+12.5%×25/100+20.8%×40/100+20%×10/100
=14.86%
3.某企業(yè)只生產和銷售A產品,其總成本習性模型為y=20000+4x。假定該企業(yè)2003年度A產品銷售量為50000件,每件售價為6元;按市場預測2004年A產品的銷售數量將增長20%。
要求: (1)計算2003年該企業(yè)的邊際貢獻總額。
(2)計算2003年該企業(yè)的息稅前利潤。
(3)計算2004年的經營杠桿系數。
(4)計算2004年息稅前利潤增長率。
(5)假定企業(yè)2003年發(fā)生負債利息為10000元,優(yōu)先股股息為6700元,融資租賃租金為20000元,所得稅率為33%,計算2004年的復合杠桿系數。
【正確答案】 (1)2003年該企業(yè)的邊際貢獻總額為:
50000×(6-4)=100000(元)
(2)2003年該企業(yè)的息稅前利潤為:
50000×6-(50000×4+20000)=80000(元)
(3)2004年的經營杠桿系數=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100000÷80000=1.25
(4)2004年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經營杠桿系數×產銷量增長率=1.25×20%=25%
(5)2004年復合杠桿系數為:
財務杠桿系數=80000÷[80000-10000-20000-6700/(1-33%)]=2
復合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1.25×2=2.5
注意:在利息和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應該使用上年的數據計算本年的杠桿系數。
五、綜合題。
1. 某公司2004年度息稅前盈余為1000萬元,資金全部由普通股資本組成,所得稅率為30%。該公司認為目前的資本結構不合理,準備用平價發(fā)行債券(不考慮籌資費率)購回部分股票的辦法予以調整。經過咨詢調查,債券成本和普通股成本的情況如表所示:
債券的市場價值(萬元) 債券成本 普通股成本
0 14.5%
500 3.5% 15.167%
1000 4.2% 18.8%
1500 4.9% 25.06%
要求:
(1)假定債券的市場價值等于其面值,分別計算各種資金結構時公司的市場價值(精確到整數位),從而確定資金結構。
(2)2005年該公司計劃投資一個新項目,共計需要資金1000萬元,2004年度的凈利潤為600萬元,該公司執(zhí)行的是剩余股利政策,計算2004年度可向投資者分紅的數額。
【正確答案】 (1)在不考慮籌資費率的情況下:
債券成本=年利息×(1-所得稅稅率)/債券籌資額×100%
在平價發(fā)行的情況下:債券籌資額=債券面值
債券成本=年利息×(1-所得稅稅率)/債券面值×100%
即:年利息=債券面值×債券成本/(1-所得稅稅率)
因為假定債券的市場價值=債券面值
所以,年利息=債券的市場價值×債券成本/(1-所得稅稅率) =債券的市場價值×債券成本/(1-30%)
1)當債券的市場價值為0萬元時:
年利息=0
股票市場價值=(1000-0)×(1-30%)/14.5%=4828(萬元)
公司的市場價值=0+4828=4828(萬元)
2)當債券的市場價值為500萬元時:
年利息=500×3.5%/(1-30%)=25(萬元)
股票的市場價值=(1000-25)×(1-30%)/15.167%=4500(萬元)
公司的市場價值=500+4500=5000(萬元)
3)當債券的市場價值為1000萬元時:
年利息=1000×4.2%/(1-30%)=60(萬元)
股票的市場價值=(1000-60)×(1-30%)/18.8%=3500(萬元)
公司的市場價值=1000+3500=4500(萬元)
4)當債券的市場價值為1500萬元時:
年利息=1500×4.9%/(1-30%)=105(萬元)
股票的市場價值=(1000-105)×(1-30%)/25.06%=2500(萬元)
公司的市場價值=1500+2500=4000(萬元)
通過計算可知,當債券的市場價值為500萬元時,公司市場價值,因此,資金結構為:債券價值:普通股價值=500:4500=1:9
(2)在目標資金結構中,權益資金占的比例為90%,投資需要的權益資金1000×90%=900(萬元),由于2004年的凈利潤為600萬元,即使全部留存還不能滿足投資的需要,所以,2004年度不能向投資者發(fā)放股利,即2004年度可向投資者分紅的數額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