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1月自考“政治經濟學”復習資料8

字號:

第八章 資本和剩余價值的具體形式
     一、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
     1.生產成本的含義:資本主義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和。
     2.生產成本的形成及其對資本家的意義。
     (1)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和。
     (2)生產成本對資本家的現實經濟活動的影響表現在:1)生產成本的補償是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必要條件。
     2)生產成本是資本家經營企業(yè)盈利或虧本的標志。3)生產成本的高低是資本家在競爭中勝敗的關鍵。
     3.生產成本范疇 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
     (1)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和。(2)生產成本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因為它掩蓋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qū)別,她們都表現為資本的消耗。生產成本只代表商品價值中補償資本消耗的部分,至于商品價值的形成過程和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則完全看不出來了,它們在價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被抹殺了,從而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
     4.剩余價值如何轉化為利潤。
     (1)剩余價值首先表現為是耗費資本即生產成本的增加額。(2)剩余價值還進一步表現為全部預付資本的增加額。因為,資本家投入的資本在物質上全部參加生產過程,這樣,剩余價值就表現為全部預付資本發(fā)揮作用的結果。當剩余價值被看作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剩余價值就取得利潤的形態(tài),使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
     5.剩余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
     利潤率是剩余價值率的轉化形式,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
     (1)剩余價值率與利潤率的聯系是:它們是同一剩余價值量以不同的計算防放得出的不同比率。剩余價值同可變資本相比是剩余價值率,同全部預付資本相比是利潤率。(2)剩余價值率與利潤價值率的區(qū)別是:
     1)它們所表示的關系不同。剩余價值率表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利潤率表示預付資本的增殖程度。2)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別。由于預付總資本在量上大于可變資本,從而利潤率總是小于剩余價值率。因此,利潤率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程度。3)剩余價值率表明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是可變資本,而利潤率則表示剩余價值是全部預付資本帶來的??梢姡麧櫬适鞘S鄡r值率的轉化形式。
     6.影響利潤率的因素。
     (1)剩余價值率的高低。在預付資本以定的條件下,利潤率與剩余價值率成正比。
     (2)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反比。
     (3)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正比。
     (4)不變資本的節(jié)省。不變資本的節(jié)省會減少生產同量剩余只所需預付資本,從而提高利潤率。
     7.利潤掩蓋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
     剩余價值被看作不是有可變資本產生,而是由全部預付資本產生的,這就割斷了剩余價值同雇傭工人剩余勞動之間的關系,它表現為資本自行增殖的結果。這樣一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就完全被掩蓋起來了。
     8.利潤率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程度。
     由于預付總資本在量上大于可變資本,從而利潤率總是小于剩余價值率,因此,利潤率掩蓋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二、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和平均利潤率的形成
     1.不同生產部門的利潤率有差別。各個生產部門的資本有機構成不同和資本周轉速度不同從而使各部門的利潤率存在差別。
     2.利潤率平均化是資本本性的要求。利潤既然表現為預付總資本的產物,它在數量上也就要同全部資本相聯系。等量資本要求獲得等量利潤,這是資本的必然要求。
     3.利潤平均化是通過部門之間的競爭實現的。那些資本有機構成高和資本周轉速度慢,而而利潤率較低的部門的資本家,不會甘心于獲得較低的利潤率,于是同別的部門的資本家展開爭奪有利投資場所的競爭,這就是部門之間的競爭。競爭的手段是進行資本轉移,由利潤率低的部門轉向資本有機構成低和資本周轉快,并且利潤率高的部門。競爭的結果導致利潤的平均化。利潤率平均化的過程是:資本轉移引起資本在各部門分配比例的變化,從而各部門生產比例發(fā)生變化;生產比例的變化,導致各部門商品在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變化,于是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化,價格變化導致利潤率的變化。直到各部門的利潤率趨于平均,部門競爭才趨于停止,從而形成了平均利潤率。
     4.平均利潤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全社會的剩余價值總額在各部門資本家之間重新分配的過程。
     5.平均利潤率的形成不是各個部門利潤率的簡單的和絕對的平均,而是一種利潤率平均化的總的發(fā)展趨勢。平均利潤率規(guī)律是資本主義的客觀經濟規(guī)律。
     三、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
     1.平均利潤形成后,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生產價格等于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它是由于剩余價值在各部門資本家之間重新分配形成的。
     2.生產價格和價值之間有一定的差別。在質上,價值是生產商品的抽象勞動創(chuàng)造的;生產價格則由生產成本和平均利潤構成,它只是同資本相聯系。在量上,商品價值與生產價格經常不一致。
     3.生產價格沒有脫離價值,是由價值轉化而來的,這表現在:第一,生產價格是在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價值的轉化形式,它的變動歸根結底要取決于價值的變動。第二,從整個社會來看,平均利潤總額和剩余價值總額是相等的。第三,從全社會看,生產價格總額和價值總額是相等的。
     四、商業(yè)資本的形成
     1,商品資本的只能有必要獨立化為商業(yè)資本的職能。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初期,產業(yè)資本家有可能同時從事商品的生產和銷售。后來,隨著生產不斷發(fā)展,市場日益擴大,產業(yè)資本家便把銷售商品的職能交給商業(yè)資本家去完成。這樣,商品資本的職能就從產業(yè)資本的運動中逐漸分離出來,獨立化為商業(yè)資本的職能,也就是形成了在流通領域獨立發(fā)揮作用的商業(yè)資本。
     * 2.商品資本的職能獨立化為商業(yè)資本的職能具有可能性。這種客觀上的可能性就是:第一,在產業(yè)資本運動的過程中,商品資本的職能本來就不同于貨幣資本和生產資本的職能。第二,在產業(yè)資本的運動中,總有一部分資本作為商品資本執(zhí)行銷售商品的職能,使商品資本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3.商品資本的職能獨立化為商業(yè)資本的職能,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商品資本的職能轉化為貨幣資本的過程,成為商業(yè)資本家的獨立業(yè)務。第二,商業(yè)資本家擁有自己獨立的資本。
     五、商業(yè)利潤的來源和實質
     1.商業(yè)利潤的真正來源是產業(yè)工人在生產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因為商業(yè)資本家是專門為產業(yè)資本家銷售商品服務的,分擔了產業(yè)資本家的一部分職能,所以,產業(yè)資本家就不能獨占產業(yè)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全部剩余價值,而必須把剩余價值的一部分讓渡給產業(yè)資本家。
     2.商業(yè)資本家獲得商業(yè)利潤的途徑,是通過價格差額來實現的,即產業(yè)資本家按低于商品生產價格將商品賣給商業(yè)資本家,然后商業(yè)資本家按商品的生產價格把商品出售給消費者,從而獲得商業(yè)利潤。
     3.商業(yè)利潤的數量。商業(yè)資本家獲得的商業(yè)利潤的數量,與其自由投資相比,必須相當于平均利潤。
     4.商業(yè)利潤的實質。商業(yè)利潤不過是商業(yè)資本家從產業(yè)資本家剝削來的剩余價值中所瓜分到的那一部分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它體現了商業(yè)資本家和產業(yè)資本家共同瓜分剩余價值和共同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
     六,借貸資本的形成和本質
     1.借貸資本的形成同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資本循環(huán)密切聯系。一方面,在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中產生大量閑置的貨幣資本;另一方面,某些資本家在資本循環(huán)中需要補充貨幣資本。于是擁有閑置貨幣的資本家,就把它貸給職能資本家去使用,按期收回并收取一定利息,這樣就產生了貨幣資本的借貸關系。借貸資本就是從產業(yè)資本運動中獨立出來的特殊資本形式。
     2.借貸資本的本質。借貸資本是為了取得利息而暫時貸給職能資本家使用的貨幣資本,它一方面體現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另一方面還體現著借貸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之間的關系。
     七、利息的實質和來源
     1.利息的實質。利息是智能資本家使用借貸資本而讓給借貸資本家的一部分剩余價值,它是剩余價值的特殊轉化形式。利息既體現著借貸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共同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 ,也體現著借貸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之間的共同瓜分剩余價值的關系。
     2.利息的來源。利息的來源歸根結底是產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的一部分。職能資本家從借貸資本家那里借到貨幣資本,用它經營產業(yè)或經營商業(yè),取得平均利潤,并將所獲得平均利潤的一部分作為利息付給借貸資本家。因而利息是平均利潤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所以利息就是剩余價值的特殊轉化形式。利息來源于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
     八、資本主義股份公司的產生和發(fā)展
     1、股份公司是通過發(fā)行股票的方式合資經營的企業(yè)。它是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yè)和信用的發(fā)展而出現的。由于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不斷擴大,建立大型企業(yè)需要巨額資本,單個資本的局限性不能適應這種要求,于是就出現了通過發(fā)行股票集資,建立起單個資本無力組織的股份公司。
     2.股份公司的產生和發(fā)展也以資本主義信用制度為基礎。股票的發(fā)行一般是以信用機構作為中介的,同時,股份公司本身也是一種特殊的信用形式,股東所投資本實際上是交給公司去使用。可見,沒有信用制度,也就不能能有股份公司的產生和發(fā)展。
     九、資本主義地租的本質和特點。
     1.資本主義地租的本質。資本主義地租是農業(yè)資本家租種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繳納給土地所有者、由農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的超過平均利潤的那部分剩余價值,即超額利潤。它體現了工業(yè)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剝削農業(yè)工人的經濟關系。
     2.資本主義地租有下面一些特點。
     (1)體現為純粹的經濟關系。資本主義地租建立在剝削有人身自由的雇傭工人的基礎上,體現為一種純粹的經濟關系。
     (2)只包括農業(yè)工人剩余勞動的一部分。資本主義地租是農業(yè)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超過平均利潤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價值,即超額利潤,所以,資本主義地租只是農業(yè)工人的剩余勞動的一部分。
     (3)體現了三個階級的對立關系。農業(yè)資本家租種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并雇傭農業(yè)工人從事農業(yè)生產經營,所以,資本主義地租體現了三個階級的對立關系,即農業(yè)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剝削農業(yè)雇傭工人的關系。
     十、資本主義級差地租形成的條件、原因和源泉
     1.資本主義級差地租是指與土地的不同等級相聯系的地租。
     2.級差地租形成的條件是土地有好壞的不同。農產品是按照優(yōu)劣等土地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決定的社會生產價格出售,因而投資于優(yōu)等和中等土地的農業(yè)資本家,其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可以獲得超額利潤,這個超額利潤就作為級差地租交給土地所有者。
     3.級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對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使得其他部門的資本不能自由轉入農業(yè)從事經營,從而使經營優(yōu)等和中等地的農業(yè)資本家,可以長期穩(wěn)定地獲得其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的超額利潤,并作為級差地租交給土地所有者。
     4.級差地租的源泉。形成級差地租的超額利潤,是來自耕種優(yōu)等和中等土地的農業(yè)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
     十一、資本主義絕對地租形成的條件、原因和源泉
     1、資本主義絕對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權的存在,租種任何土地都必須繳納的地租。
     2.絕對地租形成的條件是農業(yè)資本有機構成低于工業(yè)或低于社會平均資本有機構成。農業(yè)資本有機構成較低,從而農產品的價值便會高于其社會生產價格。農產品按照價值出售,其社會生產價格低于價值的超額利潤,便形成絕對地租
     3.絕對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權壟斷。土地私有權壟斷阻礙著資本自由轉入農業(yè)部門,限制了部門之間的競爭,因而農業(yè)部門的剩余價值不參加利潤的平均化過程。農產品按照其價值出售,價值高于社會生產價格的超額利潤,就留在農業(yè)部門,轉化為絕對地租。
     4.絕對地租的源泉。形成絕對地租的超額利潤,來自農業(yè)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