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滑道的非安全因素分析

字號:

本文先就滑路上引起制動距離延長和操作穩(wěn)定性降低的因素進行分析,然后根據(jù)筆者駕車30年總結出的與防抱防滑裝置有曲同工之效的操作方法。
    一、 滑路行車中制動的不利因素分析
    1、 滑路上制動距離延長
    滑路上制動距離延長的主要原因是路面附著系數(shù)低。如在干燥的瀝青混凝土路面上行駛,低壓胎的附著系數(shù)是0.7-0.8,而在潮濕路面為0.45-0.55,泥濘路面為0.25-0.4,冰雪路面僅為0.1-0.2.
    車速對制動距離的影響:制動時,制動距離隨車速成正比增加,而持續(xù)制動距離則與車速的平方成正比增加,即車速增加兩倍,持續(xù)制動距離將增加四倍。
    制動力對路面附著系數(shù)的影響:如果剎車太急,造成車輛抱死后在路面上滑動,降低了輪胎與路面的附著系數(shù),制動距離和時間將因此而延長。
    2、 制動時方向跑偏
    汽車制動時不按直線方向減速、停車,而是無法控制地偏向一邊,這種現(xiàn)象叫跑偏。跑偏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即使干燥路面,若高速行駛中突然急剎也會造成跑偏)。
    跑偏的原因主要是左右、前后四個輪制動力不相等和懸架導向桿系與轉向系拉桿在運動學上不協(xié)調。前者可調整,應盡量調為和四輪制動力相等,同時抱死。后者屬設計結構問題,無法調整。造成四輪制動力不相等還有各輪轂與蹄片間的正壓力不一致;個別輪制動凸輪軸被卡或者回彈簧太強或太弱,個別輪制動蹄片有油污、漏油或漏氣,蹄片與制動轂嚙會面太少,車輪氣壓不相等,輪胎花紋及新舊不一,偏載,路面不平等等,轉彎制動。
    在濕滑的路上,如本來就跑偏的車,再遇上剎車太急,造成前輪抱死,必然會加劇跑偏。車速愈高、剎車愈急跑偏就愈嚴重。
    3、 制動時后輪的側滑
    后輪側滑與附著力有非常重要的關系,在溜滑的道路上,由于附著力降低,車輪所能承受的側向力也相應降低,路面愈滑,附著力就愈低,此時如銷遇點側向力(如路面一邊高一邊低;轉彎道上外高內(nèi)低;或內(nèi)高外低,制動力不等;一邊制動效果好,一邊制動效果差;四輪制時間先后不一致放松剎車時個別輪拖帶;轉彎時車速過快;一邊車輪遇上阻力。以上因素都會產(chǎn)生側向力)車輪就會發(fā)生側滑,側向力愈大,后軸側滑就愈嚴重。
    4、 同步附著系數(shù)的選擇與制動效能,操作安全性,行駛穩(wěn)定性有直接的關系。
    隨著道路條件的改善和車速的提高,行駛在平原的汽車在選擇同步附著系數(shù)時應取高值;行駛山區(qū)多雨、多冰雪道路的車應取低值。應使前輪制動力小于后輪,以防止在制動時(尤其下坡和急轉彎的路上),因前輪抱死而失去轉向作用。
    輪胎與附著系數(shù)有很大的關系,輪胎花紋愈大附著力愈好,愈細愈差;新胎與磨光花紋的光板舊輪相比,附著系數(shù)小一倍;輪胎三個氣壓與五個氣壓相比,附著系數(shù)相差一倍。
    二、 滑路行車中的安全操作方法
    1、 心理上不要懼怕,操作上不要忙亂,更不能手腳發(fā)抖。
    2、 冰雪路可將防滑鏈條帶上(一般只帶后輪)有四輪驅動的車應掛上前驅動,泥濘路上不能帶防滑鏈條。
    3、 根據(jù)路面附著系數(shù)及道路條件選擇正確的擋位,用二擋起步(一擋容易打滑),小加油慢抬離合器,可用高擋低速行駛,但不能用低速擋高速行駛,否則容易打滑。
    4、 控制車速,用中、低速行駛,及時發(fā)現(xiàn)和正確判斷情況,處理情況應提前提前再提前。
    5、 盡量選擇平整路面,不要太靠路邊行駛,路較窄會車應提前在路中央控制好了車速后再將車慢慢靠右讓車,千萬不能像平時減速剎車的同時靠石。應穩(wěn)打方向,慢加油。
    6、 盡量不要在滑路上停車,(尤其是上坡,因為停車后不容易起步)如起步打滑,應清除稀泥或積雪,光滑路面應撒上干灰干沙或墊上能防滑的各類物質,用二擋小油門起步。
    7、 下山時,千萬不能為控制車速而采用過低的擋位(如一、二擋)應用三、四擋,因為下陡坡或彎道時擋位過低,發(fā)動機作用于車輪的阻力大于下坡時產(chǎn)生的慣性力,兩種力不成正比成反比,就會產(chǎn)生側滑,一旦側滑方向就失控,因此不等于擋位越拉越低車速越慢越安全。
    8、 轉彎一定要提前減速,千萬不能過猛過急,慢打方向提前回位。千萬不要在彎道上踩剎車,尤其是下坡彎道。因為彎道上剎車會使車輪對路面所能承受的橫向力降低,而產(chǎn)生側滑,從而加劇轉彎時產(chǎn)生的離心力,大大降低了汽車的穩(wěn)定性。易引起掉溝或翻車。在以下三種操作方法中(1、彎道中剎車減速;2、彎道中搶油門,減擋減速;3、在進入彎道之前將車速降至最低適當車速,在彎道中感到車速太慢,需要減擋加油提速),第三種方法是最平安穩(wěn)當?shù)摹5诙N方法次之。第一種方法最差,最危險,易翻車。
    9、 超車應選擇在寬敞平坦的地方,待前車安全讓路后再超車,不可無把握地貿(mào)然超車。更不能強行超車。
    10、 不要突然加速,(尤其是低速擋)應緩加慢抬油門(因為低速擋急加速時,牽引力大于附著力就會發(fā)生主動輪空轉打滑,一打滑就會甩*側滑)。
    11、 關鍵的一條是采用斷續(xù)制動,也叫點剎。
    即有一般情況或緊急情況時,迅速而有力地踩下制動踏板8-9成,然后再迅速松回1/2-1/3(車輪稍有抱死或即將抱死之感覺,出現(xiàn)直滑或橫滑苗頭時,立即松開剎車,緊接著再踩)。用以上方法連續(xù)不斷地踩一松一踩一松……直到將車速降到滿意為上。此方法既保證了在溜滑道路上限度地縮短制動距離,發(fā)揮制動效能,防止了跑偏與側滑,提高和保證了行車的安全穩(wěn)定性,從而起到了與ABS裝置的同功之效(過完滑路就要及時取下鏈條)。
    三、 案例
    1983年12月底,筆者開一輛老式“解放”牌貨車由拉薩至成都,在二郎山頂至新溝的冰雪下的路上,一個急轉彎后突然發(fā)現(xiàn)前方30米左右有輛“東風”車迎面而來。筆者的車速是30公里/小時,三擋,由于坡陡,路險、路滑、車重、路窄,左邊是大山,右邊是萬丈懸崖,剛能會車,筆者一腳剎車,車馬上向右側滑,松掉剎車,方向得到修正,緊接著就是幾腳蜻蜒點水式的點剎,車速迅速降了下來,汽車左邊緊靠“東風”,右邊后外輪懸空而過,真是驚險一場,還算安然無恙。由于筆者平時養(yǎng)成了點剎的習慣,常在
    冰雪高原行車有較豐富的經(jīng)驗,關鍵時候沉著冷靜,正確處理。不然,那次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