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認定能否作為民事賠償?shù)囊罁?jù)?

字號:

案情
    2008年7月,年近七十的陳某騎二輪摩托車途經(jīng)某村路時,由于接連幾日大雨和暴曬,路面突然拱起,陳某連人帶車被絆倒不幸跌入路邊的水坑中,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后死者家屬將村路管理者某村訴至法院,要求該村賠償經(jīng)濟損失。
    背景
    出事后交警趕到現(xiàn)場,進行了勘察并出具了道路外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陳某未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穿拖鞋駕駛未依法登記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未確保安全,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應當承擔事故全部過錯責任。
    分歧
    針對此案,審理中出現(xiàn)了兩種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交警的責任認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因為根據(j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條的規(guī)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jù)。在本案中,年事已高的陳某穿著拖鞋駕駛無牌無證的二輪摩托車,本身具有過錯,其應當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全部責任。因此,在民事訴訟中應以交通事故認定書為主,該村不應當進行賠償。
    一種意見認為陳某雖然在村路行駛違反了交通安全法規(guī),應當對本次交通事故承擔全部過錯責任,但是本案中該村是村路的管理者,對村路承擔著管理責任,其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交警出具的認定書是交警行政行為的體現(xiàn),而死者家屬所提起的為民事賠償,屬于民事法律關系。在民事訴訟案件中,交通事故認定書僅作為證據(jù)之一,應當由法官根據(jù)案件的具體情況來決定采信與否,其并不當然地作為劃分民事賠償責任的依據(jù)。而在本案中,陳某違規(guī)駕駛,其存在過錯,但是該村作為村路管理者,應當對村路盡維護、管理義務,交警對陳某的責任認定并不能免除該村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因此,該村應當對陳某的死亡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人民法院·趙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