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rime n. iPod引發(fā)的犯罪
i 這里指的是蘋果計算機公司的以 i 命名的電子產(chǎn)品,如 iPod,iPhone. 因為這類產(chǎn)品設(shè)計新穎,質(zhì)量優(yōu)異,十分好用,成為搶手貨。但是價錢很高,很多人買不起。于是有些人,尤其沒有生產(chǎn)力又愛敢流行的人,就到街上搶劫IPod, iPhone.
但是他們搶到的不一定是蘋果品牌的,也有其它牌子的電子產(chǎn)品。后來,凡是類似這種搶劫隨身電子產(chǎn)品的犯罪行為,都稱為iCrime.
The theft of a personal media device, particularly an iPod or iPhone. In most cases, police say the targets, perpetrators and beneficiaries of these “iCrimes” are young people.
In November 19, in Toronto's west end, four people with iPods were taken to hospital with cuts and bruises after being swarmed by a gang of youths wielding a metal mallet used to tenderize meat. Nine people were subsequently arrested and charged.
At least nine people in Toronto — most of them youths — have been mugged for their iPods since late October in2008.
—Misty Harris, "Lure of iPods leads to hike in iCrime," Regina Leader Post,
去年11月,在加拿大渥太華的一個審判再次激起了父母們對于攜帶貴重的電子設(shè)備外出的孩子們的擔(dān)心。
一位年青人因用刀捅死22歲的Michael Oatway而被起訴,事發(fā)地點是在一位公共汽車上,當(dāng)時因Oatway不愿他從女朋友那借來的iPod被人搶走而受到攻擊。
警方稱iPod搶劫無所不在。溫哥華的一位警官稱,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有一部或想擁有一部這種電子設(shè)備,而且iPod用戶很容易吸引搶劫者的注意。特征明顯的白色蘋果耳機也經(jīng)常被人稱為“來搶我”耳機。
“對一名盜賊來說,在一群人中找出一個戴著這種耳機的人是很容易的事,因為它們太惹眼了?!?BR> 警方已發(fā)出通告讓iPod的使用者盡量不要在外面或公開場所使用他們的iPod,或者購買其它牌子的耳機來使用。在溫哥華的個別娛樂場所也出現(xiàn)了提醒游人不要在場所內(nèi)外戴iPod耳機的告示。
有些美國的研究者甚至聲稱iPod的大量使用引發(fā)了所謂的“iCrime”犯罪浪潮。一項在2007年由華盛頓的一個研究所得出的調(diào)查結(jié)論把某地的犯罪上升歸因于iPod的廣泛使用。
該調(diào)查報告表示,犯罪的上升勢頭與iPod和其它便攜式播放器的銷售增長之間的聯(lián)系絕不是偶然的,在過去的兩年間美國經(jīng)歷了一波iCrime犯罪浪潮。
據(jù)加拿大多倫多的技術(shù)研究部門的觀察,有的學(xué)生向人炫耀他們的iPod只花了他們10到30美元,但實際上許多這些iPod是偷來的,有些甚至是直接偷自他們的同學(xué)。
有一位學(xué)生在使用她的iPod時總是很小心,她也經(jīng)常把白色的耳機換成黑色的來使用。她對各種偷竊iPod很流行的看法是:“對有些人來說,這樣來錢很快。”
不過對許多人來說,對他們的電子設(shè)備的喜愛會超過任何的風(fēng)險。
有一位被調(diào)查的女生說:“我寧愿被人用刀捅也不愿放棄我的iPod.”
美國俄勒崗州波特蘭地區(qū)的一位軟件開發(fā)者Ken Westin曾為iPod開發(fā)過一種反盜裝置,他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認為iPod犯罪盛行是因為iPod不象手機,手機是基于用戶服務(wù)的,一旦失竅可以取消相關(guān)服務(wù),而iPod幾乎沒有什么類似的保護,而且一般在iPod或iPhone中存有大量的音樂和電影,別忘了在歐美這些影音資源是要花大錢來購買的。
i 這里指的是蘋果計算機公司的以 i 命名的電子產(chǎn)品,如 iPod,iPhone. 因為這類產(chǎn)品設(shè)計新穎,質(zhì)量優(yōu)異,十分好用,成為搶手貨。但是價錢很高,很多人買不起。于是有些人,尤其沒有生產(chǎn)力又愛敢流行的人,就到街上搶劫IPod, iPhone.
但是他們搶到的不一定是蘋果品牌的,也有其它牌子的電子產(chǎn)品。后來,凡是類似這種搶劫隨身電子產(chǎn)品的犯罪行為,都稱為iCrime.
The theft of a personal media device, particularly an iPod or iPhone. In most cases, police say the targets, perpetrators and beneficiaries of these “iCrimes” are young people.
In November 19, in Toronto's west end, four people with iPods were taken to hospital with cuts and bruises after being swarmed by a gang of youths wielding a metal mallet used to tenderize meat. Nine people were subsequently arrested and charged.
At least nine people in Toronto — most of them youths — have been mugged for their iPods since late October in2008.
—Misty Harris, "Lure of iPods leads to hike in iCrime," Regina Leader Post,
去年11月,在加拿大渥太華的一個審判再次激起了父母們對于攜帶貴重的電子設(shè)備外出的孩子們的擔(dān)心。
一位年青人因用刀捅死22歲的Michael Oatway而被起訴,事發(fā)地點是在一位公共汽車上,當(dāng)時因Oatway不愿他從女朋友那借來的iPod被人搶走而受到攻擊。
警方稱iPod搶劫無所不在。溫哥華的一位警官稱,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有一部或想擁有一部這種電子設(shè)備,而且iPod用戶很容易吸引搶劫者的注意。特征明顯的白色蘋果耳機也經(jīng)常被人稱為“來搶我”耳機。
“對一名盜賊來說,在一群人中找出一個戴著這種耳機的人是很容易的事,因為它們太惹眼了?!?BR> 警方已發(fā)出通告讓iPod的使用者盡量不要在外面或公開場所使用他們的iPod,或者購買其它牌子的耳機來使用。在溫哥華的個別娛樂場所也出現(xiàn)了提醒游人不要在場所內(nèi)外戴iPod耳機的告示。
有些美國的研究者甚至聲稱iPod的大量使用引發(fā)了所謂的“iCrime”犯罪浪潮。一項在2007年由華盛頓的一個研究所得出的調(diào)查結(jié)論把某地的犯罪上升歸因于iPod的廣泛使用。
該調(diào)查報告表示,犯罪的上升勢頭與iPod和其它便攜式播放器的銷售增長之間的聯(lián)系絕不是偶然的,在過去的兩年間美國經(jīng)歷了一波iCrime犯罪浪潮。
據(jù)加拿大多倫多的技術(shù)研究部門的觀察,有的學(xué)生向人炫耀他們的iPod只花了他們10到30美元,但實際上許多這些iPod是偷來的,有些甚至是直接偷自他們的同學(xué)。
有一位學(xué)生在使用她的iPod時總是很小心,她也經(jīng)常把白色的耳機換成黑色的來使用。她對各種偷竊iPod很流行的看法是:“對有些人來說,這樣來錢很快。”
不過對許多人來說,對他們的電子設(shè)備的喜愛會超過任何的風(fēng)險。
有一位被調(diào)查的女生說:“我寧愿被人用刀捅也不愿放棄我的iPod.”
美國俄勒崗州波特蘭地區(qū)的一位軟件開發(fā)者Ken Westin曾為iPod開發(fā)過一種反盜裝置,他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認為iPod犯罪盛行是因為iPod不象手機,手機是基于用戶服務(wù)的,一旦失竅可以取消相關(guān)服務(wù),而iPod幾乎沒有什么類似的保護,而且一般在iPod或iPhone中存有大量的音樂和電影,別忘了在歐美這些影音資源是要花大錢來購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