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華裔初中生能夠注意到李白《靜夜思》這首詩在中國和日本的差異,這說明有時候研究一件事情未必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論和歷史知識,但是從幾個角度來觀察,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往往能帶來意料之外的收獲。循著這個思路,今天我們把《靜夜思》英、法、日(以及由日文本轉(zhuǎn)譯為英文的)譯本做個比較,體味一下《靜夜思》的意境,并且探討一下詩中“床”的含義。
我所搜集到的李白《靜夜思》的英文版本超過30種,有的是中國學(xué)者翻譯的,也有的是外國學(xué)者翻譯的,也有的是中國“草根”網(wǎng)民的集體創(chuàng)作。且不說別的,就是“靜夜思”這個詩題的譯法就五花八門,有人直譯為Thoughts in a Tranquil Night或者干脆譯為Night Thoughts(夜思);也有譯者認(rèn)為在靜夜思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說也罷,所以翻譯成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On a Quiet Night(靜夜),還有譯者干脆放棄“靜夜思”的原題,試圖找出靜夜思的意境:The Moon Shines Everywhere(一地月光)、Nostalgia(思鄉(xiāng))等等。限于篇幅,在這么多的譯本中,我今天只引用北京大學(xué)許淵沖先生以A tranquil night為題的翻譯(括號內(nèi)中文是我的“反譯”):
Abed, I see a silver light(在床上,我望見一縷銀光)
I wonder if it‘s frost around(我思忖,那是否遍地白霜)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向上看,我發(fā)現(xiàn)閃耀的月亮)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躬著身,我陷于思鄉(xiāng)的情殤)
出生于1921年的許淵沖先生曾從師錢鐘書先生,是詩詞翻譯的老前輩,中英、英中、中法、法中互譯,無人能出其項(xiàng)背,堪稱翻譯界牛人。錢鐘書先生評價他的翻譯“直追李白靈魂”,而其同窗好友楊振寧先生則評價他翻譯的詩歌是“沒有戴鐐銬跳舞”。
我手頭沒有許先生翻譯的《靜夜思》法文版,但是可以給各位看一下法國漢學(xué)家德理文(Le Marquis D'Hervey-Saint-Denys)的譯本,他是這樣翻譯《靜夜思》(Pensée nocturne)的(括號內(nèi)中文還是我的“反譯”):
Devant mon lit, la lune jette une clarté très vive ;(在我的床前,月兒灑過一抹明亮)
Je doute un moment si ce n‘est point la gelée blanche qui brille sur le sol.(我一時疑惑,是不是白霜讓滿地生光)
Je lève la tête, je contemple la lune brillante ;(我抬起頭,我凝視著閃耀的月亮)
Je baisse la tête et je pense à mon pays.(我低下頭,我想念著家鄉(xiāng))
上述《靜夜思》的英語和法語譯本表現(xiàn)出的意境各有千秋,但是它們顯然都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直譯,而且有一個共同點(diǎn),那就是把詩中的第一個字“床”理解并翻譯成了睡覺的“床”,即英文的bed和法文的lit.許先生的英文版用的是副詞abed,即“在床上”,而法國漢學(xué)家德里文則直接說devant mon lit,也就是“在我的床前”。
相比之下,借用了漢字的日本人占盡了便宜。一首唐詩拿來,可以不需要翻譯,有足夠漢字基礎(chǔ)的日本人可以直接音讀唐音古韻瑯瑯上口。當(dāng)然,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日本人來說,也還是要翻譯,即把一部分漢字變成訓(xùn)讀再加上表示語法關(guān)系的假名才能真正理解,有點(diǎn)類似于中國的白話文。這樣翻譯出來的《靜夜思》的日語版是:
床前月光を看る
疑うらくは是地上の霜かと
頭を挙げて山月を望み
頭を低れて故郷を思う
這就是日本流行的《靜夜思》,從其中的漢字可以看出,它所依據(jù)的漢語原始版本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而不是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那么,現(xiàn)在的問題是,日本人會怎樣理解《靜夜思》中的這個“床”字并把它翻譯成英文呢?
其實(shí),世界上最早、面地把李白的詩翻譯成英文介紹到西方的人就是一位日本人。日本留美學(xué)者小畑薰良(Shigeyoshi Obata)1922年在紐約出版的The Works of Li Po, the Chinese Poet(李白詩集)是世界上最早的李白詩譯文集,其中就翻譯了《靜夜思》。這本書共選譯李白詩一百二十四首(包括杜甫等有關(guān)李白的詩八首),其中第27首(第55頁)就是靜夜思,其譯文是:
On a Quiet Night
I saw the moonlight before my couch,
And wondered if it were not the frost on the ground.
I raised my head and looked out on the mountain moon,
I bowed my head and thought of my far-off home.
相比前面許先生和法國漢學(xué)家的譯作,小畑薰良的譯本平鋪直敘,貌似少了些文采,但是卻準(zhǔn)確第地表達(dá)了原詩的內(nèi)涵。從第一句I saw the moonlight這句話,明顯地可以看出這是“看月光”的翻譯,而第三句“l(fā)ooked out on the mountain moon”則毋庸置疑地是“望山月”的翻譯。也就是說,小畑薰良的英文譯本所依據(jù)的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日本流行版。這并不奇怪,因?yàn)樾‘x薰良本身就是日本人。聞一多先生對小畑薰良翻譯的《李白詩集》有過這樣的評價:“書中雖然偶爾也短不了一些疏忽的破綻,但是大體上看起來,依然是一件很精密、很有價值的工作。如果還有些不能叫我們十分滿意的地方,那許是應(yīng)該歸罪于英文和中文兩種文字的性質(zhì)相差太遠(yuǎn)了;而且我們應(yīng)注意譯者是從第一種外國文字譯到第二種外國文字。打了這幾個折扣,再通盤計(jì)算起來,我們實(shí)在不能不佩服小畑薰良先生的毅力和手腕”。
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言,我們實(shí)在不能不佩服小畑薰良先生。各位注意到?jīng)]有小畑薰良是怎樣翻譯《靜夜思》這首詩的第一個字“床”的?他沒有用bed,而是用了couch!什么是couch,網(wǎng)上查一查韋伯詞典
couch: an article of furniture for sitting or reclining (一種用于坐或者斜倚的家具)
從現(xiàn)代的意義上來說,couch應(yīng)該是“長條沙發(fā)”,在上個世紀(jì)初小畑薰良在翻譯《靜夜思》的時候,couch的形象應(yīng)該更接近“座椅”、“凳子”?!白巍惫倘豢赡苡脕硭X,但是卻不是放在臥室里的“床”(英文的bed或者法文的lit)。我以為,小畑薰良之所以選擇couch這個英文詞來翻譯“床”,而不用更淺顯的bed,這是考慮了這首詩(“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意境。也就是說,按照小畑薰良的理解,《靜夜思》所描寫的場景應(yīng)該是詩人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看山月”。
這樣看,“床”其實(shí)就是個凳子,對馬未都先生的“馬扎說”也算是個旁證。
我所搜集到的李白《靜夜思》的英文版本超過30種,有的是中國學(xué)者翻譯的,也有的是外國學(xué)者翻譯的,也有的是中國“草根”網(wǎng)民的集體創(chuàng)作。且不說別的,就是“靜夜思”這個詩題的譯法就五花八門,有人直譯為Thoughts in a Tranquil Night或者干脆譯為Night Thoughts(夜思);也有譯者認(rèn)為在靜夜思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說也罷,所以翻譯成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On a Quiet Night(靜夜),還有譯者干脆放棄“靜夜思”的原題,試圖找出靜夜思的意境:The Moon Shines Everywhere(一地月光)、Nostalgia(思鄉(xiāng))等等。限于篇幅,在這么多的譯本中,我今天只引用北京大學(xué)許淵沖先生以A tranquil night為題的翻譯(括號內(nèi)中文是我的“反譯”):
Abed, I see a silver light(在床上,我望見一縷銀光)
I wonder if it‘s frost around(我思忖,那是否遍地白霜)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向上看,我發(fā)現(xiàn)閃耀的月亮)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躬著身,我陷于思鄉(xiāng)的情殤)
出生于1921年的許淵沖先生曾從師錢鐘書先生,是詩詞翻譯的老前輩,中英、英中、中法、法中互譯,無人能出其項(xiàng)背,堪稱翻譯界牛人。錢鐘書先生評價他的翻譯“直追李白靈魂”,而其同窗好友楊振寧先生則評價他翻譯的詩歌是“沒有戴鐐銬跳舞”。
我手頭沒有許先生翻譯的《靜夜思》法文版,但是可以給各位看一下法國漢學(xué)家德理文(Le Marquis D'Hervey-Saint-Denys)的譯本,他是這樣翻譯《靜夜思》(Pensée nocturne)的(括號內(nèi)中文還是我的“反譯”):
Devant mon lit, la lune jette une clarté très vive ;(在我的床前,月兒灑過一抹明亮)
Je doute un moment si ce n‘est point la gelée blanche qui brille sur le sol.(我一時疑惑,是不是白霜讓滿地生光)
Je lève la tête, je contemple la lune brillante ;(我抬起頭,我凝視著閃耀的月亮)
Je baisse la tête et je pense à mon pays.(我低下頭,我想念著家鄉(xiāng))
上述《靜夜思》的英語和法語譯本表現(xiàn)出的意境各有千秋,但是它們顯然都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直譯,而且有一個共同點(diǎn),那就是把詩中的第一個字“床”理解并翻譯成了睡覺的“床”,即英文的bed和法文的lit.許先生的英文版用的是副詞abed,即“在床上”,而法國漢學(xué)家德里文則直接說devant mon lit,也就是“在我的床前”。
相比之下,借用了漢字的日本人占盡了便宜。一首唐詩拿來,可以不需要翻譯,有足夠漢字基礎(chǔ)的日本人可以直接音讀唐音古韻瑯瑯上口。當(dāng)然,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日本人來說,也還是要翻譯,即把一部分漢字變成訓(xùn)讀再加上表示語法關(guān)系的假名才能真正理解,有點(diǎn)類似于中國的白話文。這樣翻譯出來的《靜夜思》的日語版是:
床前月光を看る
疑うらくは是地上の霜かと
頭を挙げて山月を望み
頭を低れて故郷を思う
這就是日本流行的《靜夜思》,從其中的漢字可以看出,它所依據(jù)的漢語原始版本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而不是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那么,現(xiàn)在的問題是,日本人會怎樣理解《靜夜思》中的這個“床”字并把它翻譯成英文呢?
其實(shí),世界上最早、面地把李白的詩翻譯成英文介紹到西方的人就是一位日本人。日本留美學(xué)者小畑薰良(Shigeyoshi Obata)1922年在紐約出版的The Works of Li Po, the Chinese Poet(李白詩集)是世界上最早的李白詩譯文集,其中就翻譯了《靜夜思》。這本書共選譯李白詩一百二十四首(包括杜甫等有關(guān)李白的詩八首),其中第27首(第55頁)就是靜夜思,其譯文是:
On a Quiet Night
I saw the moonlight before my couch,
And wondered if it were not the frost on the ground.
I raised my head and looked out on the mountain moon,
I bowed my head and thought of my far-off home.
相比前面許先生和法國漢學(xué)家的譯作,小畑薰良的譯本平鋪直敘,貌似少了些文采,但是卻準(zhǔn)確第地表達(dá)了原詩的內(nèi)涵。從第一句I saw the moonlight這句話,明顯地可以看出這是“看月光”的翻譯,而第三句“l(fā)ooked out on the mountain moon”則毋庸置疑地是“望山月”的翻譯。也就是說,小畑薰良的英文譯本所依據(jù)的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日本流行版。這并不奇怪,因?yàn)樾‘x薰良本身就是日本人。聞一多先生對小畑薰良翻譯的《李白詩集》有過這樣的評價:“書中雖然偶爾也短不了一些疏忽的破綻,但是大體上看起來,依然是一件很精密、很有價值的工作。如果還有些不能叫我們十分滿意的地方,那許是應(yīng)該歸罪于英文和中文兩種文字的性質(zhì)相差太遠(yuǎn)了;而且我們應(yīng)注意譯者是從第一種外國文字譯到第二種外國文字。打了這幾個折扣,再通盤計(jì)算起來,我們實(shí)在不能不佩服小畑薰良先生的毅力和手腕”。
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言,我們實(shí)在不能不佩服小畑薰良先生。各位注意到?jīng)]有小畑薰良是怎樣翻譯《靜夜思》這首詩的第一個字“床”的?他沒有用bed,而是用了couch!什么是couch,網(wǎng)上查一查韋伯詞典
couch: an article of furniture for sitting or reclining (一種用于坐或者斜倚的家具)
從現(xiàn)代的意義上來說,couch應(yīng)該是“長條沙發(fā)”,在上個世紀(jì)初小畑薰良在翻譯《靜夜思》的時候,couch的形象應(yīng)該更接近“座椅”、“凳子”?!白巍惫倘豢赡苡脕硭X,但是卻不是放在臥室里的“床”(英文的bed或者法文的lit)。我以為,小畑薰良之所以選擇couch這個英文詞來翻譯“床”,而不用更淺顯的bed,這是考慮了這首詩(“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意境。也就是說,按照小畑薰良的理解,《靜夜思》所描寫的場景應(yīng)該是詩人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看山月”。
這樣看,“床”其實(shí)就是個凳子,對馬未都先生的“馬扎說”也算是個旁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