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單信用證統(tǒng)一慣例(國際商會第400號出版物)3

字號:

第11條
    A 一切信用證都必須清楚地表明該證適用于即期付款、遲期付款、承兌或議付。
    B 除非信用證允許任何銀行(即議付行)議付,一切信用證都必須指定一家銀行(即被指定銀行),授權其付款(即付款行)或承兌匯票(即承兌行)或議付(即議付行)。
    C 除非被指定的銀行是開證行或保兌行,開證行的指定并不構成被指定銀行對付款、承兌或議付的任何承諾。
    D 通過指定本身以外的一家銀行,或允許任何銀行議付,或授權或要求一家銀行加具保兌,開證行授權該銀行根據(jù)表面上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單據(jù)進行付款、承兌或議付,并保證依照本條文規(guī)定償付該銀行。
    第12條
    A 當開證行用任何電訊傳遞方式指示另一家銀行(即通知行)通知信用證或信用證的修改,并打算以郵寄證實書作為有效的信用證或有效的修改文件時,電訊傳遞中必須聲明“詳情后告”(或類似詞語)或聲明郵寄證實書將是有效的信用證或有效的修改文件。開證行應將有效的信用證或有效的修改文件寄給該銀行,不得延誤。
    B 除非電訊傳遞中聲明“詳情后告”(或類似詞語)或聲明郵寄證實書將是有效的信用證或有效的修改文件,則電訊傳遞將被認為是有效的信用證或有效的修改文件,毋須再寄證實書。
    C 開證行打算作為有效的信用證文件的電訊傳遞內(nèi)應明確表明信用證是依照跟單信用證統(tǒng)一慣例一九八三年修訂本,即國際商會第400號出版物開立的。
    D 如果銀行利用另一銀行(即通知行)的服務將信用證通知受益人時,它也必須利用同一銀行的服務通知任何的修改。
    E 銀行應對由于未按上述各節(jié)規(guī)定手續(xù)辦理而引起的任何后果負責。
    第13條
    當銀行被指示開立、保兌或通知信用證,其條款是與過去已開立、保兌或通知過的信用證(前證)相同,而前證曾經(jīng)修改時,應該認為:除非指示中清楚列明前證中仍然適用的修改,則參照前證并不包括任何修改,銀行應勸阻以此和方式開立、保兌或通知信用證。
    第14條
    如收到開立、保兌、通知或修改信用證的指示不完整或不清楚,被要求按該指示辦理的銀行可給受益人一預先通知,僅供參考,不負任何責任。信用證只能于必要的內(nèi)容收到后,而銀行又準備按該指示辦理時,始作出開立、保兌、通知或修改,銀行應提供必要的內(nèi)容,不得延誤。
    C.義務和責任
    第15條
    銀行必須合理小心地審核一切單據(jù),從確定單據(jù)表面上是否符合信用證條款。單據(jù)之間表面上互不一致者,將被認為不是表面上符合信用證條款。
    第16條
    A 如銀行被授權根據(jù)表面上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單據(jù)付款、或承擔遲期付款責任、或承兌、或議付時,發(fā)出該授權的一方有義務接受單據(jù)并對已付款、或已承擔遲期付款責任、或已承兌、或已義付銀行,進行償付。
    B 開證行收到單據(jù),如認為單據(jù)在表面上不符合信用證條款時,它必須以單據(jù)為依據(jù),確定究竟接受單據(jù)或拒受單據(jù)并宣稱單據(jù)表面上不符合信用證條款。
    C 開證行應享有合理時間審核單據(jù)及作出如上所述接受或拒受單據(jù)的決定。
    D 如開證行決定拒受單據(jù),它必須毫不延遲地以電訊(如不可能時,則以其他快捷方法)通知寄單的銀行(即寄單行),如單據(jù)系由受益人直接寄來時,則通知受益人。該通知必須說明開證行因之而拒受單據(jù)的不符點,并說明單據(jù)代為保存聽候處理或已退還交單人(寄單行或受益人)。在此情況下,開證行將有權向寄單行索還已經(jīng)給予該行的任何償付款項。
    E 如開證行未按本條(C)和(D)兩節(jié)的條文辦理及/或未能保存單據(jù)聽候處理或退還交單人,開證行即無權宣稱單據(jù)不符合信用證條款。
    F 如寄單行向證開提出單據(jù)中任何不符點,它已以保留追索方式或根據(jù)保函付款、承擔遲期付款責任、承兌或議付時,開證行為并不因之而解除其根據(jù)本條文的任何義務。該保留或保函只是屬于寄單行和被保留追索或開立保函或為其開立保函一方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