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三)

字號:

第十七條 人民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送達起訴書副本時,應當向其講明被指控的罪行和有關法律條款;并告知訴訟的程序及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消除未成年被告人的緊張情緒。
    第十八條 人民法院在向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送達起訴書副本時,應當告知其訴訟權利、義務和在開庭審判中應當注意的有關事項。
    第十九條 開庭審理前,應當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庭。法定代理人無法出庭或者確實不適宜出庭的,應另行通知其他監(jiān)護人或者其他成年近親屬出庭。經通知,其他監(jiān)護人或者成年近親屬不到庭的,人民法院應當記錄在卷。
    第二十條 開庭審理前,審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審判長認為有必要的,可以安排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近親屬、教師等人員與未成年被告人會見。
    第二十一條 開庭審理前,控辯雙方可以分別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以及實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現(xiàn)等情況進行調查,并制作書面材料提交合議庭。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關社會團體組織就上述情況進行調查或者自行進行調查。
    第二十二條 人民法院應當為辯護律師查閱、摘抄、復制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以及同在押未成年被告人會見和通信提供便利條件。經人民法院許可,其他辯護人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未成年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第二十三條 少年法庭應當將開庭前的準備工作和活動記錄存卷。
    第三章 審 判
    第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辯護臺靠近旁聽區(qū)一側為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設置席位。
    第二十五條 在法庭上不得對未成年被告人使用戒具。未成年被告人在法庭上可以坐著接受法庭調查、詢問,在回答審判人員的提問、宣判時應當起立。
    第二十六條 未成年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當庭拒絕委托的辯護人進行辯護,要求另行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為其另行指定辯護人、辯護律師的,合議庭應當同意并宣布延期審理。
    未成年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當庭拒絕由人民法院指定的辯護律師進行辯護,要求另行委托辯護人的,合議庭應當同意并宣布延期審理。未成年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當庭拒絕人民法院指定的辯護律師為其辯護,如確有正當理由,合議庭應當同意并宣布延期審理,人民法院應當為未成年被告人另行指定辯護律師。
    重新開庭后,未成年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再次當庭拒絕重新委托的辯護人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的辯護律師進行辯護的,一般不予準許。如果重新開庭時被告人已滿十八周歲的,應當準許,但不得再行委托或者由人民法院再行指定辯護人、辯護律師。上述情況應當記錄在卷。
    第二十七條 法庭審理時,審判人員應當注意未成年被告人的智力發(fā)育程度和心理狀態(tài),要態(tài)度嚴肅、和藹,用語準確、通俗易懂。發(fā)現(xiàn)有對未成年被告人誘供、訓斥、諷刺或者威脅的情形時,應當及時制止。
    第二十八條 法庭調查時,審判人員應當核實未成年被告人在實施被指揮的行為時的年齡。同時還應當查明未成年被告人實施被指揮的行為時的主觀和客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