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資本結構理論
最初的mm理論,即由美國的modigliani和miller (簡稱mm )教授于1958年6月份發(fā)表于《美國經濟評論》的“資本結構、公司財務與資本”一文中所闡述的基本思想。
資本結構指企業(yè)各種資金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主要指負債資金的比率即負債資金在企業(yè)全部資金中所占的比重。
1. 早期資本結構理論-了解
(1) 凈收益觀點:債權資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凈收益或稅后利潤就越多,從而公司的價值就越高。
(2) 凈營業(yè)收益觀點:決定公司價值的真正因素是凈營業(yè)收益。債權資本的多少,比例的高低,與公司的價值沒有關系。
(3) 傳統(tǒng)觀點:增加債權資本對提高公司價值是有利的,但其規(guī)模必須適度。
2. mm資本結構理論――掌握
(1) 基本觀點:在符合該理論假設之下,公司的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無關。公司的價值取決于其實際資產,而不是其各類債權和股權的市場價值。
(注:該理論認為,在不考慮公司所得稅,且企業(yè)經營風險相同而只有資本結構不同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公司的市場價值無關?;蛘哒f,當公司的債務比率由零增加到100 %時,企業(yè)的資本總成本及總價值不會發(fā)生任何變動,即企業(yè)價值與企業(yè)是否負債無關,不存在資本結構問題。)
該理論得出的兩個重要命題是:
命題i.無論公司有無債權資本,其價值(普通股資本與長期債權資本的市場價值之和)等于公司所有資產的預期收益額(息稅前利潤)按適合該公司風險等級的必要報酬率(綜合資本成本率)予以折現。
命題ii.利用財務杠桿的公司,其股權資本成本率隨著籌資額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公司的市場價值不會隨債權資本比例的上升而增加。資本成本較低的債務給公司帶來的財務杠桿利益會被股權資本成本率的上升而抵消,最后使有債務公司的綜合資本成本率等于無債務公司的綜合資本成本率,所以公司的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無關。
(注:當不考慮稅時,企業(yè)的價值是由其實際資產決定的,而不取決于這些資產的是以何種方式來籌資的,也就是說企業(yè)的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無關。)
(2) 修正觀點
修正的mm理論(含稅條件下的資本結構理論),是mm(modigliani和miller)于1963年共同發(fā)表的另一篇與資本結構有關的論文中的基本思想。他們發(fā)現,在考慮公司所得稅的情況下,由于負債的利息是免稅支出,可以降低綜合資本成本,增加企業(yè)的價值。因此,公司只要通過財務杠桿利益的不斷增加,而不斷降低其資本成本,負債越多,杠桿作用越明顯,公司價值越大。當債務資本在資本結構中趨近100%時,才是的資本結構,此時企業(yè)價值達到。
命題i.所得稅觀點:有債務公司的價值等于有相同風險但無債務公司的價值加上債務的稅上利益。因此,公司債權比例與公司價值成正相關關系。
命題ii.權衡理論觀點:隨著公司債權比例的提高,公司的風險也會上升,因而公司陷入財務危機甚至破產的可能性就越大,由此會增加公司的額外成本,降低公司價值。因此,公司資本結構應當是節(jié)稅利益和債權資本比例上升而帶來的財務危機成本與破產成本之間的平衡點。財務危機成本取決于公司危機發(fā)生的概率與危機的嚴重程度。
最初的mm理論和修正的mm理論是資本結構理論中關于債務配置的兩個極端看法。
3. 新的資本結構理論――熟悉
(1) 代理成本理論:公司債務的違約風險是財務杠桿系數的增函數。隨著公司債權資本增加,債權人的監(jiān)督成本隨之提升,債權人會要求更高利率。這種代理成本最終由股東承擔。所以,公司資本結構中債權比率過高會導致股東價值的降低。該理論僅限于債務的代理成本。
(2) 信號傳遞理論:公司可通過調整資本結構來傳遞有關獲利能力、風險和如何看待股票市場方面的信息,所以公司被低估時會增加債權資本,被高估時會增加股權資本。
(3) 啄序理論:公司傾向于首先采用內部籌資;如需要外部籌資,將先選擇債權籌資,再選擇其他外部股權籌資。按這一理論,不存在明顯的目標資本結構。
最初的mm理論,即由美國的modigliani和miller (簡稱mm )教授于1958年6月份發(fā)表于《美國經濟評論》的“資本結構、公司財務與資本”一文中所闡述的基本思想。
資本結構指企業(yè)各種資金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主要指負債資金的比率即負債資金在企業(yè)全部資金中所占的比重。
1. 早期資本結構理論-了解
(1) 凈收益觀點:債權資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凈收益或稅后利潤就越多,從而公司的價值就越高。
(2) 凈營業(yè)收益觀點:決定公司價值的真正因素是凈營業(yè)收益。債權資本的多少,比例的高低,與公司的價值沒有關系。
(3) 傳統(tǒng)觀點:增加債權資本對提高公司價值是有利的,但其規(guī)模必須適度。
2. mm資本結構理論――掌握
(1) 基本觀點:在符合該理論假設之下,公司的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無關。公司的價值取決于其實際資產,而不是其各類債權和股權的市場價值。
(注:該理論認為,在不考慮公司所得稅,且企業(yè)經營風險相同而只有資本結構不同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公司的市場價值無關?;蛘哒f,當公司的債務比率由零增加到100 %時,企業(yè)的資本總成本及總價值不會發(fā)生任何變動,即企業(yè)價值與企業(yè)是否負債無關,不存在資本結構問題。)
該理論得出的兩個重要命題是:
命題i.無論公司有無債權資本,其價值(普通股資本與長期債權資本的市場價值之和)等于公司所有資產的預期收益額(息稅前利潤)按適合該公司風險等級的必要報酬率(綜合資本成本率)予以折現。
命題ii.利用財務杠桿的公司,其股權資本成本率隨著籌資額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公司的市場價值不會隨債權資本比例的上升而增加。資本成本較低的債務給公司帶來的財務杠桿利益會被股權資本成本率的上升而抵消,最后使有債務公司的綜合資本成本率等于無債務公司的綜合資本成本率,所以公司的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無關。
(注:當不考慮稅時,企業(yè)的價值是由其實際資產決定的,而不取決于這些資產的是以何種方式來籌資的,也就是說企業(yè)的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無關。)
(2) 修正觀點
修正的mm理論(含稅條件下的資本結構理論),是mm(modigliani和miller)于1963年共同發(fā)表的另一篇與資本結構有關的論文中的基本思想。他們發(fā)現,在考慮公司所得稅的情況下,由于負債的利息是免稅支出,可以降低綜合資本成本,增加企業(yè)的價值。因此,公司只要通過財務杠桿利益的不斷增加,而不斷降低其資本成本,負債越多,杠桿作用越明顯,公司價值越大。當債務資本在資本結構中趨近100%時,才是的資本結構,此時企業(yè)價值達到。
命題i.所得稅觀點:有債務公司的價值等于有相同風險但無債務公司的價值加上債務的稅上利益。因此,公司債權比例與公司價值成正相關關系。
命題ii.權衡理論觀點:隨著公司債權比例的提高,公司的風險也會上升,因而公司陷入財務危機甚至破產的可能性就越大,由此會增加公司的額外成本,降低公司價值。因此,公司資本結構應當是節(jié)稅利益和債權資本比例上升而帶來的財務危機成本與破產成本之間的平衡點。財務危機成本取決于公司危機發(fā)生的概率與危機的嚴重程度。
最初的mm理論和修正的mm理論是資本結構理論中關于債務配置的兩個極端看法。
3. 新的資本結構理論――熟悉
(1) 代理成本理論:公司債務的違約風險是財務杠桿系數的增函數。隨著公司債權資本增加,債權人的監(jiān)督成本隨之提升,債權人會要求更高利率。這種代理成本最終由股東承擔。所以,公司資本結構中債權比率過高會導致股東價值的降低。該理論僅限于債務的代理成本。
(2) 信號傳遞理論:公司可通過調整資本結構來傳遞有關獲利能力、風險和如何看待股票市場方面的信息,所以公司被低估時會增加債權資本,被高估時會增加股權資本。
(3) 啄序理論:公司傾向于首先采用內部籌資;如需要外部籌資,將先選擇債權籌資,再選擇其他外部股權籌資。按這一理論,不存在明顯的目標資本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