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沖刺練習題(二)1

字號:

、單項選擇題
    1___是衡量一個測驗有效性、正確性的重要指標。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qū)分度
    2對于成功或失敗進行歸因時,屬于個人內部穩(wěn)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A.能力
    B.運氣
    C.努力
    D.任務難度
    3屬于成長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歸屬需要
    D.認知需要
    4葉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對于中等難度的任務來說,動機強度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是:
    A.正相關
    B.負相關
    C.倒U關系
    D.無關系
    5采用兩難故事法對兒童道德判斷發(fā)展水平進行研究的是 ( )
    A.皮亞杰
    B.艾利克森
    C.科爾伯格
    D.羅杰斯
    6___是美國最早對動物的學習進行實驗研究的心理學家,他被認為是教育心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
    A.華生
    B.赫爾
    C.斯金納
    D. 桑代克
    7行為塑造和行為矯正的原理和依據是 ( )
    A.操作性條件作用
    B.經典條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論
    D.認知理論
    8、個體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從而確立自我感,這種自我稱為( )。
    A、投射自我
    B.理想自我
    C、社會自我
    D.鏡中自我
    9、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經過實驗所得出的( )效應表明:教師如能對學生熱情相待,寄予較高的期望,則學生就會朝著教師所期待的方向和水平發(fā)展變化。
    A、皮格馬利翁
    B.“自己人”
    C、威信
    D.好感
    10.將學生的學習由簡單到復雜依次分為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的教育心理學家是( )。
    A.加涅
    B.布盧姆
    C.桑代克
    D.布魯納
    11、( )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從不知到知的過程,而是在學習者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生長”出新的知識意義的過程。
    A、人本主義
    B.行為主義
    C.建構主義
    D.認知派
    12、個體由于群體的輿論壓力,在認知和行動上不由自主地趨向于跟多數人一樣的現象稱( )。
    A、凝聚性
    B.從眾
    C、社會助長作用
    D.士氣
    13、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之間的關系一般表現為( )。
    A、正相關
    B.負相關
    C、無相關
    D.動機強度適中,學習效率
    14.發(fā)現學習理論的提出者是( )。
    A.苛勒
    B.加涅
    C.奧蘇伯爾
    D.布魯納
    15.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中的層次是( )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愛與歸屬需要
    D.自我實現的需要
    二、填空題
    16.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教育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與之相關的______的科學。
    17.柯爾伯格研究兒童道德判斷發(fā)展水平常采用______法。
    18.人的心理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 三個方面。
    19.我國心理學工作者通常將學生的學習分為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和_______ 的學習三大類。
    20.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經過記憶實驗所繪制出的“遺忘曲線”,反映了遺忘進程______的基本趨勢
    21.通常認為技能可分為操作技能和_____________兩類。
    22.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認知結構和____________。
    23.創(chuàng)造性具有流暢性、____________、獨創(chuàng)性等特點。
    24.前蘇聯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了____________的概念。
    25.學生的學習主要包括知識的學習、____________和品德的學習。
    26.______是賈德通過“水下打靶”實驗總結出來的遷移理論。
    27.桑代克認為:只有當兩種學習中存在____________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另一種學習。
    28.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度學習量為____________時學習效果。
    29.斯金納等行為主義者認為,動機是____________的結果。
    30.馬斯洛認為人的層需要是____________。
    三、簡答題
    31說明認知派學習理論與聯結派學習理論的對立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32說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
    33簡述最近發(fā)展區(qū)概念及其意義。
    四、論述題
    34、聯系教學實際談一談如何根據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學生的動機水平
    35、簡述如何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