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支招:自主招生考試備考沖刺方法1

字號:

面對海量試題要學會取舍
    □上海交通大學大一學生 閆藝銘
    在拿到了參加交大冬令營的推薦表后,我便改變了原有的復習計劃,為冬令營考試做準備。從往年的卷子和咨詢學長得知,交大冬令營考試題目偏難,考試的形式也有別于高考,更趨向于競賽。英語試卷詞匯量較大,偏重于寫作。數(shù)學考試則非常靈活。
    在備考階段,我在復習英語考綱詞匯的同時,著重擴充詞匯量,對意思相近的詞匯進行了分類整理,同時背誦英語摘抄,熟悉各種類型的作文格式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因為沒有參加數(shù)學競賽的經(jīng)驗,所以在數(shù)學方面,我基于課本,全面鞏固各章節(jié)未復習到的內(nèi)容,力求抓住基礎(chǔ)分。
    由于2007年是交大冬令營加試文科的第一年,在語文方面的復習毫無經(jīng)驗可循,只能憑借自己平時的積累迎戰(zhàn)。在一個半小時里,完成兩篇現(xiàn)代文閱讀和古文閱讀,多道文學常識選擇、填空和一篇大作文,這樣的“海量”著實把我嚇壞了,交上試卷后右手還在狂抖不止。印象中難的部分是古文閱讀,晦澀難懂的詞句,加上包含理解性的問答和填空題,考得我頭暈眼花。文學常識則包羅中外古今。因為時間有限,我認為“學會放棄”非常重要。如果過多糾結(jié)于古文等部分則可能造成大作文的“虎頭蛇尾”,時間不足。
    在得知順利通過筆試,進入面試后,我又在寒假期間為面試做準備包括中英文的自我介紹,關(guān)注熱點新聞和進一步了解交大歷史和現(xiàn)況等。交大面試以學科大平面分組,十人為一小組,每人與五位教授有15分鐘的“親密接觸”,內(nèi)容包括自我介紹和問答。說不緊張當然是騙人的,然而面試氣氛比我想象中的輕松許多,有時還會爆發(fā)出陣陣笑聲。我想,抱著一顆平常心面對會是一種好的狀態(tài)。
    切莫盲目突擊“啃”難題
    □上海交通大學大一學生 王夢玥
    雖然與高考相比,自主招生更多的是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但有選擇地做準備也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交大的自主招生考試中,數(shù)學和英語是必考科目,另外理科生考察自己高三所選的科目,文科生需考語文。
    考題與高中知識聯(lián)系較為緊密,但題目較高考略難且靈活。有三點溫馨提醒,第一,不要盲目地臨時突擊“啃”難題。自主招生考試的題目有難有易,不僅需要扎實的功底,還需要靈活運用知識的技巧。例如去年數(shù)學有許多綜合應用題,考察的是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雖然是平時不常碰到的題型,但對于知識結(jié)構(gòu)掌握比較牢固的同學,加之稍稍靈活運用,解出這類題并不困難。英語、語文需要厚積薄發(fā)。英語考試閱讀量、詞匯量相對較大,詞匯題涉及的不少是六級單詞,重在考察學生的平時積累。語文則注重對修辭、字、詞等基礎(chǔ)和人文素養(yǎng)的測試,如基本的文學常識和對古今中外名作的閱讀和感知。
    第二,在做題是應加強對時間的把握,避免出現(xiàn)會做的題沒時間做,也不必在一道題上浪費太多時間。去年數(shù)學考題有簡單的高中基礎(chǔ)知識考察,也有較難的綜合應用題,但試卷的后一大題只是高中經(jīng)常操練的解析幾何題,遠沒有前幾題復雜。因此,在拿到卷子后,好先將所有題目過目一遍,再合理地分配時間,盡可能拿到不該丟的分。
    第三,擺正心態(tài),從容應考。不必對自己提太多要求,施加太大壓力,將冬令營當作練兵,不要因為這次失利而影響后半段復習。畢竟自主考試與高考題型還是有很大區(qū)別,并非每個人都能適應。
    突擊數(shù)學有捷徑——分類擊破
    □上海交通大學大一學生 陳兌
    確定要參加冬令營考試,我確定首要目標就是突擊數(shù)學,在這點上我頗有心得。
    我拿到了上幾屆的數(shù)學題目,每天鉆研,不懂的找老師探討。我把這些題目分類:超出高考大綱的競賽型題目,做起來費腦又費力,我的捷徑就是直接找老師要解答過程,看的懂就記住,看不懂就直接跳過;對于尚未學到但高考做要求的題目,我就先自學教材,做例題,把概念搞懂后再回頭來看這些題目;至于中等難度的常規(guī)題,一定要反復練習。因為,今年數(shù)學測試中,填空題前幾道比較簡單,屬于常規(guī)題,大家要確保萬無一失。解答題很有難度,因為是按步驟得分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能寫出來的步驟全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