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的會計處理
(一)存貨跌價準備的提取方法
(二)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法的賬務處理
企業(yè)首次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時,應按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額,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2006年新內(nèi)容)
貸: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以后各會計期末,比較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以計算出應計提的準備,然后與“存貨跌價準備”的余額(已提數(shù))進行比較,若應提數(shù)大于已提數(shù),應予補提;反之,應沖銷部分已提數(shù)。
補提存貨跌價準備時: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貸:存貨跌價準備;
如已計提跌價準備的存貨的價值以后又得以恢復時,應按恢復增加的數(shù)額: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資產(chǎn)減值損失
但是當已計提跌價準備的存貨的價值以后又得以恢復,其沖減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應以“存貨跌價準備”的余額沖減至零為限。
【例題11】
下面舉例說明不同用途的存貨,其跌價準備計提的方法:
①外售的庫存商品如何計提跌價準備
【例1】2008年12月31日,A庫存商品的賬面成本為800萬元,估計售價為750萬元,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為15萬元。年末計提跌價準備前,A庫存商品的跌價準備余額為10萬元,則年末A庫存商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下:
A庫存商品可變現(xiàn)凈值=A庫存商品的估計售價- 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750-15=735(萬元);A庫存商品的賬面成本為800萬元,應保留存貨跌價準備65萬元;年末計提跌價準備前,A庫存商品的跌價準備余額為10萬元,故應補提跌價準備55萬元。企業(yè)的賬務處理是: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55
貸:存貨跌價準備 55
①外售的原材料如何計提跌價準備
【例2】2008年12月31日,B原材料的賬面成本為500萬元,因產(chǎn)品結構調(diào)整,無法再使用B原材料,準備將其出售,估計B材料的售價為540萬元,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為12萬元。年末計提跌價準備前,B材料的跌價準備余額為零,則年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下:
B材料可變現(xiàn)凈值=B材料的估計售價— 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540-12=528(萬元);因材料的可變現(xiàn)凈值528萬元高于材料成本500萬元,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③需要繼續(xù)加工的材料,在用其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價值未減損時,如何計提跌價準備
【例3】2008年12月31日,C原材料的賬面成本為600萬元,C原材料的估計售價為550萬元;假設用600萬元C原材料生產(chǎn)成甲商品的成本為720萬元,甲商品的估計售價為900萬元,估計的甲商品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為30萬元,年末計提跌價準備前,C原材料的跌價準備余額為零。則年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下:
甲商品可變現(xiàn)凈值=甲商品的估計售價 - 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900-30=870(萬元);因甲商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870萬元高于甲商品的成本720萬元,C原材料按其本身的成本計量,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④需要繼續(xù)加工的材料,在用其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價值發(fā)生減損時,如何計提跌價準備。
【例4】2008年12月31日,D原材料的賬面成本為1 000萬元,D原材料的估計售價為850萬元;假設用1 000萬元D原材料生產(chǎn)成乙商品的成本為1 300萬元(即至完工估計將要發(fā)生的成本為300萬元),乙商品的估計售價為1 280萬元,估計乙商品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為70萬元,年末計提跌價準備前,D原材料的跌價準備余額為120萬元。則年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下:
乙商品可變現(xiàn)凈值=乙商品的估計售價-估計的乙商品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1280-70=1210(萬元)
因乙商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1210萬元低于乙商品的成本1 300萬元,D原材料應當按照原材料的可變現(xiàn)凈值計量:
D原材料可變現(xiàn)凈值=乙商品的估計售價-將D原材料加工成乙商品估計將要發(fā)生的成本-估計的乙商品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1 280-300-70=910(萬元)
(特別提醒:直接用于出售的材料的可變現(xiàn)凈值是通過商品的估計售價和商品的估計銷售費用來計算的。)
D原材料的成本為1 000萬元,可變現(xiàn)凈值為910萬元,應保留存貨跌價準備90萬元;年末計提跌價準備前,D材料的跌價準備余額為120萬元,故應沖回30萬元。企業(yè)的賬務處理是:
借:存貨跌價準備 30
貸:資產(chǎn)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30
(一)存貨跌價準備的提取方法
(二)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法的賬務處理
企業(yè)首次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時,應按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額,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2006年新內(nèi)容)
貸: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以后各會計期末,比較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以計算出應計提的準備,然后與“存貨跌價準備”的余額(已提數(shù))進行比較,若應提數(shù)大于已提數(shù),應予補提;反之,應沖銷部分已提數(shù)。
補提存貨跌價準備時: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貸:存貨跌價準備;
如已計提跌價準備的存貨的價值以后又得以恢復時,應按恢復增加的數(shù)額: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資產(chǎn)減值損失
但是當已計提跌價準備的存貨的價值以后又得以恢復,其沖減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應以“存貨跌價準備”的余額沖減至零為限。
【例題11】
下面舉例說明不同用途的存貨,其跌價準備計提的方法:
①外售的庫存商品如何計提跌價準備
【例1】2008年12月31日,A庫存商品的賬面成本為800萬元,估計售價為750萬元,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為15萬元。年末計提跌價準備前,A庫存商品的跌價準備余額為10萬元,則年末A庫存商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下:
A庫存商品可變現(xiàn)凈值=A庫存商品的估計售價- 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750-15=735(萬元);A庫存商品的賬面成本為800萬元,應保留存貨跌價準備65萬元;年末計提跌價準備前,A庫存商品的跌價準備余額為10萬元,故應補提跌價準備55萬元。企業(yè)的賬務處理是: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55
貸:存貨跌價準備 55
①外售的原材料如何計提跌價準備
【例2】2008年12月31日,B原材料的賬面成本為500萬元,因產(chǎn)品結構調(diào)整,無法再使用B原材料,準備將其出售,估計B材料的售價為540萬元,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為12萬元。年末計提跌價準備前,B材料的跌價準備余額為零,則年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下:
B材料可變現(xiàn)凈值=B材料的估計售價— 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540-12=528(萬元);因材料的可變現(xiàn)凈值528萬元高于材料成本500萬元,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③需要繼續(xù)加工的材料,在用其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價值未減損時,如何計提跌價準備
【例3】2008年12月31日,C原材料的賬面成本為600萬元,C原材料的估計售價為550萬元;假設用600萬元C原材料生產(chǎn)成甲商品的成本為720萬元,甲商品的估計售價為900萬元,估計的甲商品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為30萬元,年末計提跌價準備前,C原材料的跌價準備余額為零。則年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下:
甲商品可變現(xiàn)凈值=甲商品的估計售價 - 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900-30=870(萬元);因甲商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870萬元高于甲商品的成本720萬元,C原材料按其本身的成本計量,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④需要繼續(xù)加工的材料,在用其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價值發(fā)生減損時,如何計提跌價準備。
【例4】2008年12月31日,D原材料的賬面成本為1 000萬元,D原材料的估計售價為850萬元;假設用1 000萬元D原材料生產(chǎn)成乙商品的成本為1 300萬元(即至完工估計將要發(fā)生的成本為300萬元),乙商品的估計售價為1 280萬元,估計乙商品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為70萬元,年末計提跌價準備前,D原材料的跌價準備余額為120萬元。則年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下:
乙商品可變現(xiàn)凈值=乙商品的估計售價-估計的乙商品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1280-70=1210(萬元)
因乙商品的可變現(xiàn)凈值1210萬元低于乙商品的成本1 300萬元,D原材料應當按照原材料的可變現(xiàn)凈值計量:
D原材料可變現(xiàn)凈值=乙商品的估計售價-將D原材料加工成乙商品估計將要發(fā)生的成本-估計的乙商品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1 280-300-70=910(萬元)
(特別提醒:直接用于出售的材料的可變現(xiàn)凈值是通過商品的估計售價和商品的估計銷售費用來計算的。)
D原材料的成本為1 000萬元,可變現(xiàn)凈值為910萬元,應保留存貨跌價準備90萬元;年末計提跌價準備前,D材料的跌價準備余額為120萬元,故應沖回30萬元。企業(yè)的賬務處理是:
借:存貨跌價準備 30
貸:資產(chǎn)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