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考研政治模擬試卷(二)及答案

字號:

一、下列每題的選項中,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每小題1分,共15分)
    l.工廠中工人利用車床生產汽車活塞,每天下班由車間主任統(tǒng)計該工人生產的活塞數量,并確定該工人一天的勞動報酬。這一過程中,作為衡量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客觀尺度的要素是
    A.車間主任  B.工人  C.車床  D.活塞
    2.2004年9月20日美國《財富》雜志發(fā)表封面文章稱,長期以來,美國的房價一直居高不下,房地產陷入了一種“讓人恐怖的”非理性的狂熱。這說明
    A.非理性因素有助于提高人的認識能力  B.非理性因素具有誘導作用
    C.非理性因素具有解釋作用       D.非理性因素具有更大的可靠性
    3.公元1771年蒙古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率部3萬3千多戶,17萬余人分成三路啟程東返,擺脫了俄羅斯軍隊和哥薩克騎兵的追擊。經過半年長途跋涉,歷經種種磨難并付出巨大犧牲后回到了中國。他們作出這種選擇的直接動機是:
    A.民族利益         B.各民族間的交往
    C.對本民族特點的把握程度  D.對歷史必然性的把握程度
    4.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溫州很多企業(yè)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導致了在全國市場上抵制“溫州貨”現象。這表明:
    A.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B.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少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C.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多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D.價值是使用價值的前提和基礎
    5.1998年,黨在農村中推行土地承包制度30年不變主要是為了保證農民獲取____從而促進農民投資農業(yè)的積極性。
    A.絕對地租   B.級差地租I   C.級差地租Ⅱ  D.上述三種
    6.某企業(yè)與工人簽訂了為期3年的勞動合同,約定在3年內按現行工資水平付給工人工資。此后3年內,企業(yè)所在國發(fā)生了通貨膨脹,并且企業(yè)經常以各種借口縮短中午休息時間。企業(yè)在3年經營當中獲取了超過同行業(yè)其他企業(yè)的更高的利潤,那么該企業(yè)超出其它企業(yè)的利潤的來源是:
    A.一部分工人工資與絕對剩余價值
    B.絕對剩余價值與相對剩余價值
    C.一部分工人工資和相對剩余價值
    D.一部分工人工資、絕對剩余價值與相對剩余價值
    7.“貨幣作為價值尺度,是商品內在的價值尺度即勞動時間的必然表現形式”,這表明:
    A.貨幣與勞動時間作為價值尺度是相同的
    B.貨幣直接代表勞動時間
    C.勞動時間必然表現貨幣形式
    D.貨幣是商品價值表現的完備的形式
    8.“中國革命的敵人不但有強大的帝國主義,而且有強大的封建勢力,而且在一定時期還有勾結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以與人民為敵的資產階級反動派?!备锩臄橙巳绱藦姶螅悦珴蓶|認為,無產階級在與敵人進行斗爭時必須
    A.開展武裝斗爭  B.組成廣泛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C.加強黨的建設  D.團結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
    9.黨的思想建設和理論建設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果思想建設不提高到理論的高度,不從理論上解決問題,思想問題就難以真正解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根本原則是
    A.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
    B.反對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和主觀主義
    C.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
    D.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相結合
    10.鄧小平說:“毛澤東偉大的功績是把馬列主義的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結合起來,指出了中國奪取革命勝利的道路?!边@里的“道路”是指:
    A.黨的建設的道路  B.且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C.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道路  D.土地革命的道路
    11.“總起來說,世界和平的力量在發(fā)展,戰(zhàn)爭的危險還存在。我們感到,雖然戰(zhàn)爭的危險還存在,但是制約戰(zhàn)爭的力量有了可喜的發(fā)展。”“再從經濟角度來說?,F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zhàn)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fā)展問題。”依據上述論斷,可以看出鄧小平認為當今時代的主題是:
    A.戰(zhàn)爭與革命  B.和平與發(fā)展  C.和平問題  D.發(fā)展問題
    12.“共產主義是沒有人剝削人的制度,產品極大豐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沒有極大豐富的物質條件是不可能的。要實現共產主義,一定要完成社會主義階段的任務?!鄙鐣髁x的任務很多,但根本一條就是
    A.發(fā)展生產力           B.滿足人們對物質財富的需要
    C.群眾利益無小事,維護人民利益  D.協(xié)調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
    13.2003年11月27日至29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了2004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會議強調,貫徹這個總體要求,重要的是牢固確立和認真落實_______的發(fā)展觀。這既是經濟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fā)展中諸多矛盾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A.穩(wěn)定、協(xié)調、發(fā)展  B.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
    C.鞏固、充實、提高  D.調整、鞏固、提高
    14.2004年2月8日頒發(fā)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見》指出當前農業(yè)和農村發(fā)展中存在的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是
    A.農村醫(yī)療缺乏保障      B.農民增收困難
    C.農民找不到新的收入增長點  D.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
    15.2004年3月2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______政府決定自起相互承認并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至此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已達165個。
    A.基里巴斯  B.玻利維  C.多米尼克  D.巴拿馬
    二、下列每題的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請在答題紙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少選、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30分)
    16.馬克思說:“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筑師感到慚愧。但是,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边@段話蘊涵的哲學原理是
    A.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創(chuàng)造客觀世界
    B.意識是人腦的產物
    C.生命都具有意識
    D,意識體現了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的對立統(tǒng)一
    17.有孿生二兄弟,當他們長到二十歲的時候,各人選擇了自己的職業(yè)。哥哥立志于天體研究,并且當上了宇宙航行員。哥哥要出發(fā)了,弟弟去送行,臨別前,他們倆相互對了對手表。哥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宇宙飛行了四年半。當他就要返航時,他給弟弟發(fā)了一份電報,弟弟欣然去迎接他哥哥,當他們重新見面時,哥哥以為是父親來了,因為站在他面前的已是一位兩鬢斑白的老人了。弟弟告訴哥哥說:“你一去有三十二年,我的孩子已經有二十四五歲了?!睈垡蛩固沟莫M義相對論證明,空間、時間是隨物質運動速度變化而變化的,當物體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時,物體沿前進方向的空間會縮短,內部過程會變慢。相對論效應只有在速度很高以至接近光速時才很顯著。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大速度,只不過每小時一千公里的量級。在這種速度下,上述現象是無法從直觀上看出來的。這些事實表明
    A.認識事物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
    B.時間和空間與物質運動是不可分離的
    C.存在兩種不同的時空
    D.“哥哥天上正年少,弟弟地上已暮年”說明時空與運動是一致的
    18.馬克思認為,“商品形式的奧秘不過在于:商品形式在人們面前把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反映成這些物的天然的社會屬性,從而把生產者同總勞動的社會關系反映成存在于生產者之外的物與物之間的社會關系。由于這種轉換,勞動產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物或社會的物”。這表明
    A.商品本質上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B.商品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物化了
    C.商品的“天然的社會屬性”就在于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
    D.商品之所以成為商品是因為它是勞動產品
    19.假定1999年玉米產量為1億公斤,投入的勞動力為1萬人,勞動力的平均勞動時間為200天。2000年玉米生產投入的勞動力和平均勞動時間均未發(fā)生變化,但由于自然災害,玉米產量下降為5000萬公斤。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 2000年生產的5000萬公斤玉米所包含的價值量與1999年生產的1億公斤的玉米所包含的價值量相等
    B.相對1999年,2000年生產單位玉米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增加了
    C.相對1999年,2000年生產單位玉米所包含的價值量增加了
    D.若1999年生產的玉米尚未耗盡,則這部分玉米的價值也增加了
    20.馬克思說,“資本是不斷地從一個生產部門向另一個生產部門流出或流人地。價格高就引起資本過分猛烈的流人,價格低就引起資本的過分猛烈的流出?!毕铝姓f法中對這一論斷理解正的有
    A.在資本的“流人”、“流出”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價值規(guī)律
    B.資本的“流人”、“流出”過程實際上就是資源重新配置的過程
    C.資本的“流人”、“流出”有效調節(jié)了供求關系,使得市場供求總是平衡的
    D.資本的“流入”、“流出”是一種事后的調節(jié),而且這種調節(jié)通常是一個強制恢復的過程
    21. 1929年到1956年,制造業(yè)工業(yè)部門每個就業(yè)者平均分攤的生產資料價值,按美元不變價格計算,英國由1300元提高到2200元,德國由1900元提高到2300元,美國由4900元提高到5200元,遠比工人工資增長的速度快。對這一現象理解正確的有
    A.就業(yè)者平均分攤的生產資料價值增加的過程同時就是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過程
    B.就業(yè)者平均分攤的生產資料價值增加是資本主義生產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C.就業(yè)者平均分攤的生產資料價值增加是資本家不斷追求剩余價值的結果
    D.就業(yè)者平均分攤的生產資料價值增加是資本主義競爭的必然要求
    22.如圖,圓圈內三部分分別代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工人所得(1)、轉移的生產資料價值(3)、資本家所得(2)的比重情況。那么,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A.第一部分有縮小的趨勢  B.第二部分有縮小的趨勢
    C.第三部分有擴大的趨勢  D.三部分的比重不會發(fā)生變化
    23.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和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的共同之處是
    A.領導力量都發(fā)生了轉變     B.革命的主要對象都發(fā)生了轉變
    C.革命的基本綱領都發(fā)生了轉變  D.革命指導思想都發(fā)生了轉變
    24.中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民占全國總人口的80%以上,對于農民階級的認識正確與否是革命成敗的關鍵。以下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農民階級的認識正確的有
    A.富農是農村中的資產階級
    B.部分中農可以成為無產階級的可靠同盟軍
    C.貧農是工人階級天然的、可靠的同盟軍
    D.富農、中農和貧農對于革命的態(tài)度是一樣
    25.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內涵,既不是資產階級的文化專制主義,又不是單純的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而是以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為領導的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化。要正確理解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內涵除了理解字面意義外,還應該
    A.把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的宣傳同新民主主義的行動綱領區(qū)別開來
    B.把處理工作的方法同黨的新民主主義總路線區(qū)別開來
    C.把觀察問題、訓練干部的共產主義的方法同整個國民文化的新民主主義的方針區(qū)別開來
    D.把人民大眾的文化同民族資產階級的文化區(qū)別開來
    26.以前大多數人認為工人只要有一個壯實的身體,太多的文化知識根本用不上。但是21世紀初青島港工人許振超卻由一名普通的吊車司機成長為橋吊專家,他兩次刷新世界集裝箱裝卸記錄,并承擔了多項重大研究課題,這些事實體現了新時代工人的新風貌,反映了工人階級在自身素質建設方面開始由單純體力型轉變?yōu)槟X體結合型。許振超的事跡和中國工人階級的變化體現了黨的思想路線哪些核心內容
    A.獨立自主  B.解放思想  C.與時俱進  D.不斷創(chuàng)新
    27.胡錦濤說:“凡是符合科學發(fā)展觀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遲疑地去改,真正使促進發(fā)展的各項工作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笨茖W發(fā)展觀就其本身來看
    A.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觀,同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同志關于發(fā)展的重要思想一脈相承
    B.是用來指導發(fā)展的,是緊緊圍繞發(fā)展這個主題的
    C.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D.是我們黨執(zhí)政理念的一個飛躍
    28.胡錦濤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的講話中強調我們黨要進一步解決好的歷史性課題是
    A.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   B.改善調查研究方法和分析水平
    C.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D.加強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能力
    29.2004年9月16 El至19,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強調必須大力加強執(zhí)政能力建設,因為這關系到
    A.科學發(fā)展觀的貫徹和落實  B.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興衰成敗
    C.中華民族前途命運     D.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
    30.2003年11月19,美國總統(tǒng)布什在英國發(fā)表演講時指出,確保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支柱包括
    A.在國際范圍內進行國際援助以促進不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
    B.國際社會加強合作,有關國際組織必須具有有效應對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威脅的能力
    C.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使用適度武力打擊侵略及邪惡勢力
    D.在全球范圍內推行民主,消除動蕩、仇恨及恐怖主義:
    三、辨析題(共3題,每題5分,共15分)要求對所給命題或觀點進行辨別、分析,觀點正確,言之成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31.一個挺可愛的小女孩,一天,附近飯館的老板見到她,逗她說:“我給你猜個謎:有一個人,他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姐妹,但卻是我父母的孩子,你猜這人是誰呀?!毙∨⒒卮鸩怀鰜?,大胡子老板哈哈大笑,說“那就是我呀”。小女孩回家用同一問題問他媽媽。媽媽假裝答不出來,小女孩高興地笑了,說:“媽媽!你真笨,他就是飯館里的大胡子叔叔呀?!苯Y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辨析這則笑話。
    32.按勞分配就是按照實際付出的勞動量支付貨幣,從而實現產品的分配。
    33.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實現四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上去,發(fā)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苯Y合材料辨析:必須把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四、分析題:(34—36小題,每小題9分,37小題10分,共37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34.閱讀下列有關人類認識真理性的一組材料:
    材料1
    杜林認為:道德的世界,“和一般知識的世界一樣……有其恒久的原則和單純的要素”,道德的原則凌駕于“歷史之上和現今的民族特性的差別之上……在發(fā)展過程中構成比較完全的道德意識和所謂良心的那些特殊真理,只要它們的終的基礎都已經被認識,就可以要求具有同數學的認識和運用相似的適用性和有效范圍。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變的……因此,把認識的正確性設想成是受時間和現實變化影響的,那完全是愚蠢”。所以嚴格知識的可靠性和日常認識的充足性,不容許我們在深思熟慮的情況下對知識原則的絕對適用性表示失望。
    材料2
    黑格爾認為:真理是包含在認識過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學的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而科學從認識的較低階段上升到較高階段,愈升愈高,但是永遠不能通過所謂絕對真理的發(fā)現而達到這樣一點,在這一點上它再也不能前進一步,除了袖手一旁驚愕地看著這個已經獲得的絕對真理出神,就再也無事可做了。
    材料3
    恩格斯認為:思維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維著的人們中實現的;擁有無條件的真理權的那種認識是在一系列相對的謬誤中實現的;二者都只有通過人類生活的無限延續(xù)才能完全實現?!环矫?,人的思維的性質必然被看做是絕對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維又是在完全有限著的個人中實現的。這個矛盾只有在無限的前進過程中,在至少對我們來說實際上是無止境的人類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決。從這個意義來說,人的思維是至上的,同樣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同樣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歷史的終極目的來說,是至上的和無限的;按它的個別實現和每次實現來說,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請回答:
    (1)閱讀材料1,如何評價“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變的”這個論斷?
    (2)“永遠不能通過所謂絕對真理的發(fā)現而達到這樣一點,在這一點上它再也不能前進一步,除了袖手一旁驚愕地看著這個已經獲得的絕對真理出神,就再也無事可做了。”這句話所蘊涵的真理觀與“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變的”這句話所蘊涵的真理觀根本區(qū)別何在?
    (3)如何理解材料3所指思維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基本含義?材料3的真理觀與材料2的真理觀有何聯(lián)系?
    35.以下是一組關于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材料:
    材料1
    羅邁同志:
    此件已閱,略有修改,請再酌。在*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后,中國內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級的矛盾,故不應再將民族資產階級稱為中間階級。
    摘自毛澤東:《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65頁)
    材料2
    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摘自《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
    材料3
    我國社會制度的改革,除了農業(yè)合作化和手工合作化以外,私營工商業(yè)改變?yōu)楣胶蠣I企業(yè),也在1956年完成了。這件事所以做得這樣迅速和順利,是跟我們把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當作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密切相關的。
    摘自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請回答:
    (1)材料1對于“國內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否正確?為什么?
    (2)分析材料2關于“國內的主要矛盾”的論述是否科學?
    (3)結合材料3說明黨是如何“把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當作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的?這樣處理的依據是什么?
    36.以下是關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組材料:
    材料1
    馬克思、恩格斯曾經說過:“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蔽覀凕h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都產生于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實踐進程中,也都是為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現實需要服務的。
    摘自胡錦濤:《在“三個代表”研討會作重要講話》2003年7月1日
    材料2
    十六大提出,我們要緊緊抓住本世紀頭20年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宏偉目標令人振奮又十分艱巨。在實現這個目標的征程中,我們將長期面對以下三個重大課題。一是要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國際形勢的發(fā)展變化,正確應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以及科技進步的發(fā)展趨勢,妥善處理影響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各種復雜和不確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國發(fā)展的主動權。;是要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這個社會主要矛盾,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正確處理好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不斷增強綜合國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三是要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黨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執(zhí)政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始終成為團結帶領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能否始終解決好這三個重大課題,關系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敗?!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為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重大課題提供了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指明了方向。
    材料來源同上
    請回答:
    (1)如何理解“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都是為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現實需要服務的”。
    (2)為什么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我們解決三大課題提供了科學理論和方法,指明了方向?
    (3)依據以上分析,說明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意義。本題為選做題,請在I、Ⅱ兩道試題中選取其中一道作答,若兩題都回答,只按第1道試題的成績記人總分。
    選做題I:
    以下是一組有關國際形勢發(fā)展的材料:
    材料1
    進入新世紀,國際形勢繼續(xù)發(fā)生深刻復雜的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我們既面臨著必須緊緊抓住的發(fā)展機遇,也面臨著必須認真應對的嚴峻挑戰(zhàn)。盡管當今世界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矛盾和沖突,不確定。不穩(wěn)定因素有所增加,但和平與發(fā)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fā)展。人民要合作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摘自《人民日報》2004年04月25日
    材料2
    從鄧小平做出兩大問題的判斷以來,又是將近20年的風云翻騰,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形勢發(fā)生了很多新的變化。注視各地熾烈的沖突,冷眼強權者霸道的嘴臉,怒對靖國神社的黑色幽靈……有人不禁提出疑問;和平與發(fā)展還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嗎?
    摘自《當今時代的主題》,《嘹望》2002年第21期
    材料3
    從國際形勢來看,世界多極化趨勢繼續(xù)發(fā)展,以法德兩國為核心的歐盟謀求建立歐洲獨立防務力量和獨立的外交政策,俄羅斯經濟的逐步復蘇使本國外交操作能力增強,中國為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而不懈努力,這些都使單極霸權的絕對優(yōu)勢被削弱??赡茉斐蓢H安全格局劇烈動蕩的單邊主義行為,將受到越來越多的反對和牽制;同時,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fā)展,使各國經濟領域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使局部戰(zhàn)爭擴大為世界大戰(zhàn)的可能性被有效遏制,經濟強制越來越難以成為控制他國經濟發(fā)展的手段,從而為國際社會總體上的和平和發(fā)展提供了機遇和有利條件。此外,“9.11”事件的出現,使的超級大國在世紀初的對外戰(zhàn)略重心出現了轉變,由確定和遏制新的勢均力敵的國際競爭者,變成了打擊國際恐怖主義。而在全球領域反恐和反核擴散的迫切性和艱巨性,不僅大幅度耗散了超級大國的外交資源和軍事資源,也使其對有關國家,特別是對一些地區(qū)大國在此領域的戰(zhàn)略需求加深,美俄關系的緩和與中美關系的改善都是在這種國際背景下發(fā)生的。國際反恐斗爭的長期性,決定了上述局面的長期性,從而大大減緩了我國進一步發(fā)展可能面對的國際壓力。同時,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國力的增強。與周邊國家關系的根本性好轉以及新的安全機制的建立,也使我國能夠長期保持基本穩(wěn)定的周邊安全環(huán)境。
    摘自人民網《世紀初中國外交首要目標》
    請回答:
    (1)材料2提出“和平與發(fā)展還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嗎”?請做出你自己的判斷并加以分析。
    (2)分析和平與發(fā)展的相互關系。
    (3)依據材料3,分析當前世界政治格局發(fā)展的主要趨勢及其原因。
    (4)依據上述分析,說明當今世界形勢的總體特征。
    選做題Ⅱ:
    閱讀尼克松的講話和《人民日報》的評論:現在,當我們環(huán)顧我們所處的世界時,我們美國已經不再處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國仍然是世界上強、富的國家,但是,現在我們面臨著這樣一種局面,另外四個潛在的經濟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個方面向我們挑戰(zhàn)——即使沒有可以那樣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樣做的人。
    摘自尼克松在堪薩斯城的講話(1971年7月6日)
    觀察家認為,90年代以前世界經濟三足鼎立之勢正在被打破,東亞經濟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的第四極。盡管目前東亞發(fā)生金融動蕩,但不致影響東亞(一般指東盟、中國、韓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中心的地位。還在1995年,亞洲的出口額就已分別與莢歐相當,高于日本一倍,成為世界四大貿易中心之一。?
    摘自《人民日報》(1997年12月25日)
    請回答:
    (1)比較尼克松的講話和人民日報的評論,說明世界格局發(fā)生的變化。
    (2)依據材料說明當今世界發(fā)展的一個基本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