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數(shù)量關(guān)系
一、數(shù)字推理
41. B[解析]
兩次做差后得27、9、3,構(gòu)成了以13為公比的等比數(shù)列,故空缺項為1+42+112=155,選B。
42. C[解析]兩底數(shù)之和除以頂數(shù)等于中間數(shù)。
即(16+18)÷2=17,(15+18)÷3=11,(24+12)÷6=6,故正確答案為C。
43. C[解析]-49=-1636,109=4036,43=4836,79=2836,19=436,其中分子遵循如下規(guī)律:(40-48)×2=-16,(48-28)×2=40,(28-4)×2=48,故空缺項分子為(4-?)×2=14?=-10。即空缺項為-1036=-518,選C。
44. B[解析]-1=13-2,10=23+2,25=33-2,66=43+2,123=53-2,故空缺項為63+2=218,選B。
45. B[解析]兩兩分組(1,1);(3,6);(2,8);(13,104);根據(jù)11=1,63=2,82=4,10413=8。1,2,4,8為等比數(shù)列,下一項為16,即該數(shù)列的后兩項之比為16,觀察四個選項中僅B符合。
二、數(shù)學運算
46. C[解析]原式=1991×1992×(100010001-100010001)
=1991×1992×0
=0
47. B[解析]五個連續(xù)偶數(shù)中,第三個是第一個與第五個的和的12,因此,第一個與第五個的和是18÷(12-14)=72。故第三個是72×12=36,五個偶數(shù)的和是36×5=180。
48. A[解析]設(shè)賣出x千克,則(120-x)=4(90-x),故x=80。所以兩桶共剩(120-80)+(90-80)=50(千克)。
49. B[解析]把條件適當進行轉(zhuǎn)換:若每船坐4人,正好;若每船坐3人,則多9人。設(shè)船數(shù)為x,則可得:4x=3x+9,故x=9。
50. C[解析]由于從甲地到乙地的上坡路,就是從乙地到甲地的下坡路;從甲地到乙地的下坡路,就是從乙地到甲地的上坡路。把從乙地返回甲地的路,設(shè)想為從乙地到丙地的路時,顯然,從甲地到丙地的路程等于甲、乙地路程的2倍,且其中恰有一半為上坡路,另一半是下坡路,汽車從甲地到丙地耗時為9+712=1612小時,由于每千米上坡路耗時120小時,每千米下坡路耗時135小時,又因為從甲地到丙地中,上坡路等于下坡路,故從甲地到乙地的路程等于:1612÷(120+135)=210(千米)。
51. B[解析]籠子中,平均每兩只動物有5條腿。也就是說,平均每4只動物有10只腿。用簡單的試湊法可以知道,1只兔子和3只雞恰好是10只腿。所以雞和兔子的數(shù)量比為3∶1。
52. A[解析]在甲車第1次追上乙車的那一時刻,甲車的速度成為:160×(1-13)=160×23;乙車的速度成為:20×(1+13)=20×43。速度比變?yōu)樵瓉淼囊话耄瓉硭俣缺仁?6020=8,所以在第3次甲追上乙時,兩車速度相等。
甲第一次追上乙,用210÷(160-20)=32(小時);
第二次追上乙,用210÷(160×23-20×43)=218(小時);
第三次追上乙,用210÷(160×23×23-20×43×43)=18932(小時);
從而甲車行駛了32×160+218×3203+18932×6409=940(千米);
乙車行駛了32×20+218×803+18932×3209=310(千米),故兩車共行駛940+310=1250(千米)。
53. D[解析]根據(jù)題意貼錯三個,貼對兩個。首先從五個瓶子中選出3個的方法有C35=10種,這三個瓶子為貼錯標簽的,這三個瓶子貼錯標簽的有兩種情況。所以五個瓶子中貼錯三個標簽的情況有10×2=20種。
54. B[解析]因為交換后小剛的鉛筆數(shù)是小明的2倍,所以交換后小明的鉛筆數(shù)應(yīng)是(48+36)÷3=28(支)。由于小明原有48支鉛筆,而且每次交換后小明給出8-4=4(支),所以要給出48-28=20(支)。共要交換20÷4=5(次)。
55. D[解析]某旅客所乘之車在甲站起動時,正好有一輛從乙站開來的車到站停車;同樣,當該旅客所乘之車到達乙站時,正好有一輛車從乙站開出,這兩輛車均不算該旅客在“途中”看到的,這時,下一輛從乙站開來的汽車離甲站還有10分鐘的路程,這輛車與該旅客所乘的車相向而行,相遇時,離甲站有10÷2=5(分鐘)的路程。由此可推知,該旅客在途中每隔5分鐘就可看到一輛從乙站開往甲站的車。所以從甲站到乙站,該旅客在途中看到60÷5-1=11(輛)從乙站開來的車。
56. A[解析]設(shè)小明的年齡為x,則父母年齡之和為6x。4年后,小明增加4歲,而父母年齡之和增加2×4歲。故5×(x+4)=6x+8,x=12。所以小明父親的年齡為(72+2)÷2=37(歲)。
57. B[解析]由題意可得:乙管每小時注滿水池的18-120=340,丙管每小時注滿水池的16-340=11120,因此,單開丙管需要1÷11120=12011=101011(小時)。
58. A[解析]分針28分轉(zhuǎn)360°×2860=168°,時針轉(zhuǎn)速是分針的112,28分轉(zhuǎn)168°×112=14°。因為8點整時分針與時針的夾角是360°×812=240°,所以8點28分的夾角是240°-168°+14°=86°。
59. C[解析](1)A、B兩隊分別完成甲、乙兩項工程的工效如下表:
項目隊別晴天工效雨天工效A隊112112×(1-40%)=120B隊115115×(1-10%)=350(2)112-115=160,350-120=1100
(3)由晴天天數(shù)×160=雨天天數(shù)×1100,知晴天天數(shù)∶雨天天數(shù)=3∶5
(4)設(shè)雨天有x天,晴天則有35x天。
112×35x+120x=1
x=10天
故雨天共有10天。
60. B[解析]減價后的賣價:100×(1-4%)=96(元)
由于減價商店少獲利潤:(100-96)×60=240(元)
由于多訂購獲得彌補,減價4元多訂4×3=12件,每件獲利潤240÷12=20(元)
每件成本:100-4-20=76(元)
故這種商品成本是76元。選B。
一、數(shù)字推理
41. B[解析]
兩次做差后得27、9、3,構(gòu)成了以13為公比的等比數(shù)列,故空缺項為1+42+112=155,選B。
42. C[解析]兩底數(shù)之和除以頂數(shù)等于中間數(shù)。
即(16+18)÷2=17,(15+18)÷3=11,(24+12)÷6=6,故正確答案為C。
43. C[解析]-49=-1636,109=4036,43=4836,79=2836,19=436,其中分子遵循如下規(guī)律:(40-48)×2=-16,(48-28)×2=40,(28-4)×2=48,故空缺項分子為(4-?)×2=14?=-10。即空缺項為-1036=-518,選C。
44. B[解析]-1=13-2,10=23+2,25=33-2,66=43+2,123=53-2,故空缺項為63+2=218,選B。
45. B[解析]兩兩分組(1,1);(3,6);(2,8);(13,104);根據(jù)11=1,63=2,82=4,10413=8。1,2,4,8為等比數(shù)列,下一項為16,即該數(shù)列的后兩項之比為16,觀察四個選項中僅B符合。
二、數(shù)學運算
46. C[解析]原式=1991×1992×(100010001-100010001)
=1991×1992×0
=0
47. B[解析]五個連續(xù)偶數(shù)中,第三個是第一個與第五個的和的12,因此,第一個與第五個的和是18÷(12-14)=72。故第三個是72×12=36,五個偶數(shù)的和是36×5=180。
48. A[解析]設(shè)賣出x千克,則(120-x)=4(90-x),故x=80。所以兩桶共剩(120-80)+(90-80)=50(千克)。
49. B[解析]把條件適當進行轉(zhuǎn)換:若每船坐4人,正好;若每船坐3人,則多9人。設(shè)船數(shù)為x,則可得:4x=3x+9,故x=9。
50. C[解析]由于從甲地到乙地的上坡路,就是從乙地到甲地的下坡路;從甲地到乙地的下坡路,就是從乙地到甲地的上坡路。把從乙地返回甲地的路,設(shè)想為從乙地到丙地的路時,顯然,從甲地到丙地的路程等于甲、乙地路程的2倍,且其中恰有一半為上坡路,另一半是下坡路,汽車從甲地到丙地耗時為9+712=1612小時,由于每千米上坡路耗時120小時,每千米下坡路耗時135小時,又因為從甲地到丙地中,上坡路等于下坡路,故從甲地到乙地的路程等于:1612÷(120+135)=210(千米)。
51. B[解析]籠子中,平均每兩只動物有5條腿。也就是說,平均每4只動物有10只腿。用簡單的試湊法可以知道,1只兔子和3只雞恰好是10只腿。所以雞和兔子的數(shù)量比為3∶1。
52. A[解析]在甲車第1次追上乙車的那一時刻,甲車的速度成為:160×(1-13)=160×23;乙車的速度成為:20×(1+13)=20×43。速度比變?yōu)樵瓉淼囊话耄瓉硭俣缺仁?6020=8,所以在第3次甲追上乙時,兩車速度相等。
甲第一次追上乙,用210÷(160-20)=32(小時);
第二次追上乙,用210÷(160×23-20×43)=218(小時);
第三次追上乙,用210÷(160×23×23-20×43×43)=18932(小時);
從而甲車行駛了32×160+218×3203+18932×6409=940(千米);
乙車行駛了32×20+218×803+18932×3209=310(千米),故兩車共行駛940+310=1250(千米)。
53. D[解析]根據(jù)題意貼錯三個,貼對兩個。首先從五個瓶子中選出3個的方法有C35=10種,這三個瓶子為貼錯標簽的,這三個瓶子貼錯標簽的有兩種情況。所以五個瓶子中貼錯三個標簽的情況有10×2=20種。
54. B[解析]因為交換后小剛的鉛筆數(shù)是小明的2倍,所以交換后小明的鉛筆數(shù)應(yīng)是(48+36)÷3=28(支)。由于小明原有48支鉛筆,而且每次交換后小明給出8-4=4(支),所以要給出48-28=20(支)。共要交換20÷4=5(次)。
55. D[解析]某旅客所乘之車在甲站起動時,正好有一輛從乙站開來的車到站停車;同樣,當該旅客所乘之車到達乙站時,正好有一輛車從乙站開出,這兩輛車均不算該旅客在“途中”看到的,這時,下一輛從乙站開來的汽車離甲站還有10分鐘的路程,這輛車與該旅客所乘的車相向而行,相遇時,離甲站有10÷2=5(分鐘)的路程。由此可推知,該旅客在途中每隔5分鐘就可看到一輛從乙站開往甲站的車。所以從甲站到乙站,該旅客在途中看到60÷5-1=11(輛)從乙站開來的車。
56. A[解析]設(shè)小明的年齡為x,則父母年齡之和為6x。4年后,小明增加4歲,而父母年齡之和增加2×4歲。故5×(x+4)=6x+8,x=12。所以小明父親的年齡為(72+2)÷2=37(歲)。
57. B[解析]由題意可得:乙管每小時注滿水池的18-120=340,丙管每小時注滿水池的16-340=11120,因此,單開丙管需要1÷11120=12011=101011(小時)。
58. A[解析]分針28分轉(zhuǎn)360°×2860=168°,時針轉(zhuǎn)速是分針的112,28分轉(zhuǎn)168°×112=14°。因為8點整時分針與時針的夾角是360°×812=240°,所以8點28分的夾角是240°-168°+14°=86°。
59. C[解析](1)A、B兩隊分別完成甲、乙兩項工程的工效如下表:
項目隊別晴天工效雨天工效A隊112112×(1-40%)=120B隊115115×(1-10%)=350(2)112-115=160,350-120=1100
(3)由晴天天數(shù)×160=雨天天數(shù)×1100,知晴天天數(shù)∶雨天天數(shù)=3∶5
(4)設(shè)雨天有x天,晴天則有35x天。
112×35x+120x=1
x=10天
故雨天共有10天。
60. B[解析]減價后的賣價:100×(1-4%)=96(元)
由于減價商店少獲利潤:(100-96)×60=240(元)
由于多訂購獲得彌補,減價4元多訂4×3=12件,每件獲利潤240÷12=20(元)
每件成本:100-4-20=76(元)
故這種商品成本是76元。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