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下半年北京公務員考試資料分析備考指導

字號:

最新發(fā)布的《北京市2009年下半年公務員考試大綱》,較多細節(jié)的地方與以往考試不同,發(fā)生了微小的變化。但在整個大綱中,有一個完全沒有發(fā)生任何改變的部分,就是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中的最后一個模塊,資料分析。新東方北斗星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通過對歷年真題的總結,為各位考生應對資料分析提供簡要的攻略指南。
    從外在表現(xiàn)形式來看,資料分析可以說是幾乎所有公務員考試中最穩(wěn)定的一個部分,無論在國家公務員考試還是地方公務員考試中,始終作為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的最后一個模塊壓陣,題型和題量也基本沒有發(fā)生過什么變動——每年都是四份資料,20道題,雷打不動。如果要比哪種題型考生平均得分最少的話,相信資料分析絕對榜上有名甚至名列前茅。原因很簡單:第一,由于放在最后一個模塊,很多考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資料分析的題目;第二,資料分析的題目計算大多比較繁瑣,百分數(shù)、小數(shù)的乘除法更是家常便飯,數(shù)學基礎比較薄弱的考生很難順利攻克?;谝陨蟽牲c原因,很多人在考場上面對資料分析的辦法大概就是“一C到底”,聽天由命了。
    其實對于有志通過公務員考試,順利進入公務員隊伍中的考生來說,這種“一C到底”的方法幾乎形同于放棄了資料分析,實在是非??上У摹YY料分析固然有其難以對付之處,但也不是洪水猛獸,只要對其有足夠的了解,掌握一定的應對方法,再輔以適當?shù)木毩?,還是可以將其順利攻克的。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要應對資料分析,首先就需要了解資料分析。
    一、惱人的“同比增長”
    在任何公務員考試的資料分析中,有一個概念永遠貫穿始終,這就是同比增長。題目中所出現(xiàn)的同比、增長、增加、減少等字樣指的都是同比增長,其計算方法很固定,用某統(tǒng)計量當年度的統(tǒng)計值減去前一年度的統(tǒng)計值,再除以該統(tǒng)計量前一年度的統(tǒng)計值,即為該統(tǒng)計量相比于前一年度的同比增長。類似的還有“環(huán)比”,體現(xiàn)的是月與月之間統(tǒng)計量的變化。之所以說同比增長很惱人,是因為但凡涉及到同比增長的題目,往往離不開比較繁瑣的計算,既有除法又有小數(shù)百分數(shù),自然是人見人煩。對于涉及到同比增長計算的題目,并沒有什么取巧的應對方法,多數(shù)只能硬著頭皮算上幾下子,因此考生在復習資料分析的過程中,時不時動動筆頭,算上幾道同比增長類的題目。
    二、常見資料類型
    簡單說來,資料分析只由兩部分組成,所給資料和依據(jù)資料需要解決的問題。資料的類型不管如何變化,總超不出圖、表、文三種。近年來有些題目開始將資料類型混合,比如2009年北京市應屆生考試,就在同一道題目中有圖形資料和文字資料的結合,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但三種基本資料類型是不會更改也無法更改的。對于不同的資料類型,考生就面臨了一個取舍的問題。新東方北斗星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建議考生,在資料類型的選擇上,按照圖表文的順序進行,即優(yōu)先做圖形資料的題目,其次做表格資料的題目,最后做文字資料的題目。這實際上和人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是有關的,在“攻打”到資料分析的城門下之前,考生已經做了將近100道不同類型的題目,此時如果再面對的是大段夾雜著各種各樣數(shù)字的文字資料,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產生本能的排斥,大大降低效率。而圖形資料和表格資料相對來說比較直觀,考生容易在短時間內迅速理清數(shù)字之間的關系,挑選出有用的信息。在分秒必爭的考場上,能快速提取出有助于解題的有用信息,著實是非常關鍵的。
    1.多變的圖形資料
    圖形資料是變化最多的一種資料形式。根據(jù)對以往歷年北京市公務員考試試題的統(tǒng)計,出現(xiàn)過的圖形資料種類包括折線圖、條形圖和三角權重圖,這當中又以條形圖(柱狀圖)出現(xiàn)的頻率。在國考中經常出現(xiàn)的扇形圖,在北京市考試中卻很難發(fā)現(xiàn)其蹤跡。對于條形圖的資料,考生在考場上也許會用上一種“作案工具”——直尺。條形圖如果需要對各條(柱)表示的數(shù)據(jù)具體量進行計算,那么可以使用直尺量出相應條(柱)的長度,用長度來代替實際數(shù)據(jù),得到的答案也是正確的。相應的,如果出現(xiàn)了扇形圖的資料分析題,考生就有可能需要用到量角器來進行輔助,化簡計算。
    在北京市2007年社招考試中,出現(xiàn)了一種比較少見的圖形資料,三角權重圖,該題目如下:
    某調查公司以不同年齡段市民為調查對象開展了黃金周主要休閑方式的抽樣調查工作。下面的三角形表示不同年齡段的市民在采取五種休閑方式之一的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三角形頂點表示100%,相對應的基線表示0。
    
    A代表外出旅游 B代表上網 C代表朋友聚會 D看書休閑 E代表和父母一起逛公園
    131.黃金周期間,選擇上網休閑方式的人群中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約是( )
    A.12.5% B.25% C.37.5% D.62.5%
    三角權重圖在公務員考試中出現(xiàn)的頻率非常低,上海市曾經在2004年考過一次。這種圖形資料有獨特的解題方法,如果考生知道這一方法,那么題目可以迎刃而解非常簡單,但若不知道則只能干耗時間。其實解題方法很簡單,總結起來三句話:“找頂點,選對邊,做平行線”。以上題為例,先選擇題目中所考察的那個量為100%的點做頂點,也就是最左下角“中老年100%”的點;再以這一點所對的三角形一邊作為對邊,在本題中就是三角形右側的邊;最后經過題目中要求的點做已經選取的對邊之平行線,即經過B點做右側邊的平行線,與底邊的交點就代表了選擇上網休閑方式的人群中老年人所占比例,約為25%。對于這種特殊類型的資料,希望廣大考生能夠記住其解題方法,如果在考試中再次出現(xiàn),直接套用就可以了。
    除了以上幾種圖形資料的類型外,在其他省份的公務員考試中,還曾經出現(xiàn)過函數(shù)圖,因此考生也應當了解簡單的基本函數(shù)圖像及函數(shù)表達式,比如一次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二次函數(shù)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
    2.直觀的表格資料
    相對于圖形資料有多種不同的變化,表格資料就略顯單調,所有的數(shù)字不管有用的沒用的統(tǒng)統(tǒng)放進一張表格里面,由考生根據(jù)題目要求在其中篩選所需要使用的數(shù)字。對于表格資料沒有特別技巧的解題方法,但同樣在2007年北京市社招考試中,表格資料出現(xiàn)了比較有趣的小變化:
    某研究機構對北京、上海和廣州700余位居民的調查結果如下:
    表1:每年有各式各樣的房展會繽紛亮相。您關注房展嗎?
    
    本題打破了表格資料慣常出現(xiàn)的形式,沒有給出一個列舉了多項事物、比較詳盡的表,而是給出了五個非常簡單的小表格,而后面相應的題目恰好各自由1至5依次對應每個小表格。盡管本題實際上的難度很小,因為數(shù)字計算幾乎不存在什么問題,每個問題的針對性又很明確,但它指出了表格資料一種新的出題方向。2007年面向社會在職人員的考試,資料分析出現(xiàn)了兩個比較明顯的變化,而在即將到來的主要針對社會在職人員的考試中,會不會出現(xiàn)新的變化呢,著實會讓人產生小小的期待。當然,對于考生來講,只要牢牢將三種基本資料形式握在手里,就能夠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三、取舍與估算
    由于時間緊迫和計算量過大,對于題目的取舍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哪些題應該先做哪些題應該后做,哪些題可以做哪些題不用做,考生都應該心里有個譜。新東方北斗星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給出的建議是,視資料閱讀量的大小和題目計算量的多少來安排做題的先后順序。資料之間的取舍在前面已經談過,這里主要談題目計算量的取舍。一般來說在考試中總有一些題目是不需要動筆計算的,只需要考生判斷若干說法的正確性,這類題目可以放在比較靠前的優(yōu)先順位,因為不需要計算往往就意味著簡單,屬于送分的題目,堅決要拿下。解決了不用動筆的題目,下一步主要需要攻克的就是估算類的題目,這些題目所占的比重比較大,計算又不需要特別的精確,只需要進行粗略的估算即可解題。有一些常用的估算方法就在這里派上用場了,比如尾數(shù)原則、除法首位、取整加減等等。
    資料分析在公務員考試中,確實是一塊比較“難啃”的骨頭,因為計算量大、因為數(shù)字繁雜、因為時間緊迫……也許在考場上很多人只能選擇無奈的將其放棄,但在備考的過程中仍然不能放松要求。只有經過了充分的準備,在考場之上才有攻克難關的可能,而或許不經意的一道題目,正是引導你邁過公務員這一道門檻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