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代理實務歷年試卷命題特點分析

字號:

從1998年至今的《稅務代理實務》考試試題分析,考試命題具有一些明顯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
    (一)重點突出,考試分數(shù)分布相對集中,但是涉及的章節(jié)內容很廣泛。各年試題基本上集中在重點章節(jié),同時涵蓋其他章節(jié)的小知識點。2008年考試中,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分值高達近72分。
    根據(jù)以下表格中關于分值分布的匯總,可以看到歷年考試中,《稅務代理實務》科目的重點章節(jié)為第二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荚嚧笞远悇諑熆荚嚲W(wǎng)
    (二)科目之間結合比較緊密,對于其他科目知識的運用涉及比較多?!抖悇沾韺崉铡房颇吭囶},涉及稅法基本知識、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稅收實體法和程序法的規(guī)定,需要將相關知識綜合掌握和運用。所以考生在學習中不能僅學習《稅務代理實務》教材內容,還需要學習《稅法(Ⅰ)》、《稅法(Ⅱ)》、《財務與會計》教材內容、《稅收相關法律》中的有關規(guī)定以及《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guī)定。
    例如:在綜合分析題中出現(xiàn)關于流轉稅或所得稅的題目,可以涉及到會計分錄的編寫;賬務調整各稅費的計算;稅務處罰的規(guī)定;稅務行政復議的規(guī)定等等??荚囍锌梢詫⒃S多知識點融合在一個題目中出現(xiàn),提高題目的難度,以考察考生的綜合能力水平。
    (三)注重實務操作,對考生運用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從最近幾年的考題內容上看,尤其是簡答題的題目,與實務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例如:近三年考題中的簡答題,均是根據(jù)實務案例進行分析判斷或具體處理的題目,主要是考核考生的專業(yè)判斷能力及實務與稅法知識相結合的能力,所以就要求考生在學習中對于稅法知識要活學活用,不要固定于某種應試模式中。
    (四)考試科目中主觀題目的比重較大。從最近三年考試中考題分值的分布情況來看,每年的客觀題均是30分,主觀題為70分。所以,主觀題目的得分對于考試通過尤為重要,考生在考試中對于主觀題目的理解,相關知識的掌握、答題技巧的運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新知識、新政策在考試中屬于重點考核對象?!抖悇沾韺崉铡方滩?,每年都有新增的知識、新政策和新內容,以體現(xiàn)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對注冊稅務師知識更新的要求。從歷年的試題情況來看,教材中新增或變化的內容,都是當年命題重點。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這里教材新增和變化內容不僅僅指稅代教材,《稅法(Ⅰ)》、《稅法(Ⅱ)》、《財務與會計》教材中的相關變動在稅*試中也會有所體現(xiàn)。比如,2008年《稅法(Ⅱ)》教材中新增房地產(chǎn)開發(fā)企業(yè)土地增值稅清算的相關規(guī)定、《稅法(Ⅰ)》教材中新增國稅發(fā)[2006]156號的規(guī)定,在2008年當年的考試中都單獨出題進行了考核,建議考生在2009年學習中對于新知識、新政策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六)考試試卷題型、題量、分值分布、答題要求。2005年~2007年,《稅務代理實務》考試的題型、題量、分值分布都比較穩(wěn)定,答題要求也大同小異。單選題10道題,分值為10分;多選題10道題,分值為20分;簡答題為4道題,分值24分;綜合分析題為3道題,分值為46分至52分。答題中一般均有“政策依據(jù)”等文字性內容的表述要求。但2008年試卷有比較大的變化,單選題和多選題的題量、分值沒有變化;簡答題變?yōu)?道題,分值36分;綜合分析題變?yōu)?道題,分值為34分。答題要求沒有變化。
    2009年考生在復習中仍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等主體稅種的稅法基本知識要掌握;二是對財務會計規(guī)定,特別是新會計準則中,對賬務處理及會計調整分錄要多練習,區(qū)分稅法與會計中規(guī)定的異同點;三是要注意結合實務操作,加強簡答題和綜合分析題等主觀試題的練習,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考生要牢固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運用專業(yè)知識,準確、快捷地解決和處理問題,否則,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整套試題是有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