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注冊稅務師:刑罰的適用 考試復習

字號:

1、量刑的概念、原則和情節(jié)
    (1)概念
    量刑是指人民法院在查明犯罪事實、認定犯罪性質基礎上,依法對犯罪分子裁量刑罰的一種刑事審判活動。量刑以定罪為前提,人民法院只有在查明犯罪事實,認定犯罪性質,確定應當適用的刑法條文以后,才能量刑。
    (2)原則
    量刑原則是以犯罪事實為根據,以刑事法律為準繩。
    (3)情節(jié)
    量刑情節(jié)包括法定情節(jié)和酌定情節(jié)兩大類。
    2、累犯、自首、立功、數罪并罰和緩刑
    (1)累犯
    累犯包括一般累犯和特別累犯。
    ①一般累犯的構成條件是:前罪和后罪都必須是故意犯罪;前罪被判處的刑罰和后罪所應當判處的刑罰都必須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罰;后罪必須發(fā)生在前罪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的5年以內。
    ②特別累犯的成立條件:前罪和后罪都必須是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后罪必須發(fā)生在前罪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根據規(guī)定,對累犯,應當從重處罰。
    (2)自首
    自首分為一般自首和特別自首。
    ①一般自首的成立條件: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②對特別自首,刑法規(guī)定以自首論。根據規(guī)定,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立功
    立功分為一般立功與重大立功。根據刑法規(guī)定,對立功的處理原則是:有一般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4)數罪并罰
    ①刑罰執(zhí)行完畢以后又犯罪的,屬于是否構成累犯的問題,而不是數罪并罰問題;刑罰執(zhí)行完畢以后發(fā)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其他罪沒有判決的,如果沒有超過追訴時效,應依法定罪量刑,這既不是數罪并罰問題,也不是累犯問題。
    ②對數罪并罰采取折中原則,即以限制加重原則為主,以并科原則和吸收原則為輔。
    (5)緩刑 中華會計網
    ①刑法規(guī)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jié)和悔罪表現,暫緩執(zhí)行刑罰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適用緩刑。
    ②緩刑適用條件:對象條件;實質條件;限制條件。
    ③緩刑考驗期限:緩刑考驗期限不得短于原判刑期,但可以等于或者長于原判刑期。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④緩刑的撤銷:對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發(fā)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新發(fā)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第69條的規(guī)定,決定執(zhí)行的刑罰。
    3、減刑與假釋
    (1)減刑分為可以減刑和應當減刑兩種情況。犯罪分子確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現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減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人民法院應當減刑。減刑應當遵守的條件:對象條件、實質條件、限度與時間條件和程序條件。
    (2)假釋是指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zhí)行一定刑期后,如果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附條件地予以提前釋放的刑罰執(zhí)行制度。假釋的適用條件:對象條件;執(zhí)行刑期條件;實質條件;程序條件。
    4、時效
    (1)追訴時效的期限。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的情形:法定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法定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法定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人民檢察院核準。
    (2)追訴期限的計算。
    ①一般犯罪追訴期限的計算,從犯罪之日起計算。
    ②連續(xù)或繼續(xù)犯罪追訴期限的計算,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③追訴時效的延長。
    ④追訴時效的中斷。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