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熱點學習:稅收相關法律精讀系列—第二篇(10)

字號:

第十章 民事訴訟法
     第一節(jié) 民事訴訟法概述
    一、民事訴訟法的特點
    1.訴訟標的的特定性;
    2.雙方當事人在訴訟上對抗的特殊性;
    3.當事人處分權利的自由性;
    4.解決糾紛的強制性與最終性。
    二、民事訴訟法的效力
    民事訴訟法的效力包括:對事的效力、對人的效力、空間的效力和時間的效力。
    三、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1.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2.辯論原則
    3.自愿與合法的調解原則
    法院調解應在自愿和合法的基礎上進行,不能強行調解。
    4.處分原則
    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對實體民事權利的處分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權利主體在起訴時可以自由地確定語法司法保護的范圍和選擇保護的方法。
    (2)在訴訟開始后,原告可以變更訴訟請求;也可以擴大(追加)或縮?。ú糠址艞墸┰瓉碚埱蠓秶?BR>    (3)在訴訟中,原告可以全部放棄其訴訟請求,被告可以部分或全部承認原告的訴訟請求;當事人雙方可以達成或拒絕達成調解協(xié)議;在判決執(zhí)行完畢之前,雙方當事人隨時可就實體問題自行和解。
    對訴訟權利的處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爭議發(fā)生以后,當事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愿決定是否行使起訴權。
    (2)在訴訟過程中,原告可以撤回起訴,被告也有權決定是否提起反訴來主張自己的實體權利。
    (3)一審判決作出后,雙方當事人都有權決定是否提起上訴;對已生效的判決書、裁定和有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愿原則或法律的,當事人有權決定申請再審。
    (4)對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法律文書享有權利的當事人,有權決定是否申請強制執(zhí)行。執(zhí)行過程中,申請執(zhí)行人還可以撤回其申請。
    5.人民檢察院監(jiān)督民事訴訟原則
    四、民事審判基本制度
    包括合議制度、陪審制度、回避制度、兩審終審制度、公開審判制度。
    (一)合議制度
    合議制是由審判員或與陪審員組成的審判集體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并作出裁判,獨任制只適用第一審人民法院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
    在不同的審級,合議庭的組成具有不同的要求:一審合議庭可以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也可以由審判員組成;二審合議庭只能由審判員組成;再審合議庭另行組成。
    (二)陪審制度
    對陪審制度的規(guī)定:
    1.企業(yè)簡易程序和法律另外規(guī)定除外的一審案件,由法官和陪審員合議庭審理。
    2.陪審員除不擔任審判長外,與法官有同等權利;
    3.陪審員不少于合議庭人員三分之一;
    4.陪審員條件;
    5.不得擔任陪審員的規(guī)定;
    6.陪審員由基層法院院長提名,同級人大常委會任命
    7.陪審員任期五年。
    (三)回避制度
    1.回避對象: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2.適用情形:
    (1)審判人員或上述其他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等。
    (2)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以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3)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3.回避批準手續(xù)
    審判長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回避,由院長決定;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和勘驗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四)兩審終審制度
    例外情況:(1)人民法院作為第一審法院所作的裁判,當事人不能上訴;(2)人民法院按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所作的判決,當事人不能上訴。
    (五)公開審判制度
    審判過程和內容應向群眾公開,向社會公開;不公開審判的案件,應當公開宣判。
    例外情況:
    (1)涉及國家機密的案件
    (2)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
    (3)離婚案件和涉及商業(yè)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