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稅收相關法律預習第二篇:第四章

字號:

第四章合同法律制度
    第二節(jié) 合同的分類
    1.根據(jù)合同當事人的雙方權利、義務分擔的不同,可分為雙務合同與單務合同。
    區(qū)分雙務合同與單務合同的意義在于:
    (1)雙務合同適用同時履行抗辯規(guī)則,單務合同則否;
    (2)雙務合同因不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的原因而不能履行時,發(fā)生風險負擔問題,而單務合同中,出現(xiàn)此種情況時,一律由債務人負擔;
    (3)雙務合同中,一方違約,相對方履約,履約可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而單務合同不發(fā)生這種后果。
    2.根據(jù)當事人取得權益是否付出相應代價,可分為有償合同與無償合同。
    3.根據(jù)合同是否以交付標的物為生效要件,可分為諾成性合同與實踐性合同。
    若必須交付標的物合同才生效則屬于實踐性合同,否則屬于諾成合同。
    4.根據(jù)合同的成立是否需要特定的法律形式,可分為要式合同與非要式合同。
    兩者的差異就是:成立的方式是否屬于法律規(guī)定的特定方式。
    5.根據(jù)法律是否明確規(guī)定和內容名稱,可分為有名合同與無名合同。
    有名合同是指法律上有明確規(guī)定,且有特定名稱的合同;無名合同是指法律上沒有明確規(guī)定,也沒有特定名稱的合同。
    例1:根據(jù)合同是否以交付標的物為生效要件,可以將合同分為( )。
    A.雙務合同與單務合同
    B.要式合同與不要式合同
    C.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
    D.物權合同與債權合同
    第三節(jié) 合同的訂立
    一、合同的訂立
    (一)合同訂立的一般程序
    分要約與承諾兩個階段。
    1.要約
    (1)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
    ①內容具體確定;
    ②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2)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3)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4)要約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fā)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5)要約失效的情形
    ①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注意教材上是到達受要約人,這種說法錯誤。
    ②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
    ③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
    ④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
    2.承諾
    (1)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2)承諾的有效要件
    ①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
    ②承諾必須向要約人作出;
    ③承諾必須是在有效期內作出;
    ④承諾必須與要約的內容一致。
    (3)新要約: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有關合同標的、數(shù)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和解決爭議方法等的變更)的,為新要約。
    (4)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5)承諾撤回:承諾可以撤回。撤回承諾的通知應當在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之前或者與承諾通知同時到達要約人。
    (二)合同訂立的幾種特殊方式
    1.招投標方式訂立合同
    通常包括招標、投標和定標三個環(huán)節(jié)。
    注意區(qū)別招標書、投標書:招標書是一個要約邀請,投標書是要約。
    2.交叉要約
    是指訂約當事人采取非直接對話的方式,相互不約而同地向對方發(fā)出了相同內容的要約。
    3.拍賣
    注意拍賣公告屬于要約邀請。
    4.其他
    (1)商品陳列待售行為
    商店的明碼標價屬于要約,街上的叫賣屬于要約邀請。
    (2)寄送商品價目表行為
    寄送商品價目表屬于要約邀請。但如果價目表的內容符合要約條件,并表達出愿意受其約束,則為要約。
    (3)廣告
    商業(yè)廣告具有要約內容時,例如懸賞廣告則屬于要約。
    二、合同的內容和形式
    合同的內容:
    (1)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2)標的;
    (3)數(shù)量;
    (4)質量;
    (5)價款或者報酬;
    (6)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7)違約責任;
    (8)解決爭議的方法
    合同的形式即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格式條款的限制性使用應注意:
    1.無效的格式條款
    (1)如果有合同無效情形的格式條款,格式條款無效。
    (2)在合同中有免責條款無效的情況,如果出現(xiàn)在格式條款中,則格式條款無效。
    (3)在使用格式條款時,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權利的,該格式條款無效;
    2.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3.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
    三、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生效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2)附生效或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立時生效或失效。
    (3)附生效或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生效或失效。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
    (二)無效合同
    主要有五種情形:
    (1)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
    (三)可撤銷合同
    可撤銷合同主要有:
    (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
    (2)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合同;
    (3)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或乘人之危,違背真實意思訂立的合同,如果不損害國家利益的,也是可撤銷合同(若是損害國家利益,則屬于無效合同)。
    撤銷權消滅的情形:
    ①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②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3)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例2:要約撤回和要約撤銷的區(qū)別在于( )。
    A.要約人可隨時撤回要約,而撤銷要約有時間上的限制
    B.要約人可隨時撤銷要約,而撤回要約有時間上的限制
    C.要約的撤銷發(fā)生在要約發(fā)生法律效力之前,要約的撤回發(fā)生在要約發(fā)生法律效力之后
    D.要約的撤回發(fā)生在要約發(fā)生法律效力之前,要約的撤銷發(fā)生在要約發(fā)生法律效力之后
    例3:對合同中格式條款按通常理解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 )。
    A.按格式條款提供者的解釋
    B.作出不利于格式條款提供者的解釋
    C.認為該條款無效
    D.重新協(xié)商擬定條款
    例4: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了購買一批進口家電的合同,就在乙向甲交貨時,被某海關查出該批家電是走私物品而予以查封。根據(jù)我國《合同法》有關規(guī)定,該買賣汽車合同屬于( )
    A.有效合同
    B.無效合同
    C.可撤銷的合同
    D.效力待定合同
    例5:按照《合同法》規(guī)定,格式條款無效的情形有( )。
    A.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
    B.加重對方責任
    C.排除對方主要權利
    D.免除對方責任
    E.排除自己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