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稅收相關法律預習第二篇:第九章

字號:

第九章破產法律制度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破產及破產法概念
    (一)破產及破產法的概念及特征
    破產的特征:
    (1)破產是一種法定償債手段
    (2)破產以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前提。
    (3)破產以公平清償債權為宗旨
    (4)破產是一種法定程序
    (二)破產程序的域外效力
    在破產程序的域外效力問題上,企業(yè)破產法采取有限度的普及主義,即本國開始的破產程序,效力及于債務人在國外的財產;在國外開始的破產程序,經人民法院裁定,對債務人在國內的財產發(fā)生效力。
    對債務人在國外的財產發(fā)生效力,其含義:
    一是破產財產的范圍,不只限于債務人在國內的財產,也包括債務人在國外的財產;
    二是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債務人的債務人或者財產持有人,包括債務人在境外的債務人或者財產持有人應當向管理人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
    三是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有關債務人財產在國外的保全措施應當解除、執(zhí)行程序應當中止;在國外已經開始而尚未終結的有關債務人的民事訴訟或者仲裁應當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債務人的財產后,訴訟或者仲裁應當繼續(xù)進行;
    四是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債務人以其境外的財產對個別債權人實施的債務清償無效。
    第二節(jié) 破產案件的申請與受理
    一、破產案件的申請
    (一)破產申請的主體
    1.破產申請的主體包括:債務人、債權人、以及依法負有清算責任的人。
    2.和解申請只限于債務人提出,債權人不得主動向人民法院提出同債務人進行和解的申請。
    (二)破產申請的撤回
    根據規(guī)定,申請人可以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以前請求撤回申請。
    二、破產申請的受理
    (一)破產申請的受理
    ▲法院受理破產申請是破產程序開始的標志。
    1.破產申請受理的期限
    債權人提出破產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5 日內通知債務人。債務人對申請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7 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應當自異議期滿之日起10 日內裁定是否受理。除上述規(guī)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破產申請之日起15 日內裁定是否受理。特殊情況下需要延長裁定受理期限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延長15 日。
    2.受理破產申請的送達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的,應當自裁定作出之日起5 日內送達申請人。債權人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自裁定作出之日起5 日內送達債務人。債務人應當自裁定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財產狀況說明、債務清冊、債權清冊、有關財務會計報告以及職工工資的支付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情況。
    3.破產申請的不予受理與駁回
    人民法院裁定不受理破產申請的,應當自裁定作出之日起5 日內送達申請人并說明理由,申請人對不受理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10 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申請人對駁回申請的裁定不服的,有權向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上訴期限為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
    4.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的工作
    (1)指定管理人
    (2)發(fā)出破產申請受理的通知及公告
    根據規(guī)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產申請后,應當自載定受理破產申請之日起25日內通知已知債權人,并予以公告。
    通知和公告應當載明下列事項:申請人、被申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的時間;申報債權的期限、地點和注意事項;管理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及其處理事務的地址;債務人的債務人或者財產持有人應當向管理人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的要求;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召開的時間和地點;人民法院認為應當通知和公告的其他事項。
    (二)破產申請受理的法律后果
    1.雙方均未履行完畢的合同的處理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管理人對破產申請受理前成立而債務人和對方當事人均未履行完畢的合同有權決定解除或者繼續(xù)履行,并通知對方當事人。管理人自破產申請受理之日起2 個月內未通知對方當事人,或者自收到對方當事人催告之日起30 日內未答復的,視為解除合同。管理人決定繼續(xù)履行合同的,對方當事人應當履行;但是對方當事人有權要求管理人提供擔保。管理人不提供擔保的,視為解除合同。
    2.保全措施的解除與執(zhí)行程序的中止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有關債務人財產的保全措施應當解除,執(zhí)行程序應當中止。
    3.民事訴訟或者仲裁的中止與繼續(xù)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已經開始而尚未終結的有關債務人的民事訴訟或者仲裁應當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債務人的財產后,該訴訟或者仲裁繼續(xù)進行。
    例4:債權人提出破產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 )內通知債務人。債務人對申請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人民法院的通知之日起( )內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應當自異議期滿之日起( )內裁定是否受理。
    A.5日 7日 10日
    B.3日 5日 7日
    C.7日 7日 10日
    D.5日 5日 7日
    例5:甲公司與乙公司訂立一份貨物買賣合同,約定分兩期履行。雙方在按約履行了第一期合同后,人民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破產申請。關于尚未履行的第二期合同,下列各項中符合《企業(yè)破產法》規(guī)定的是( )
    A.應該繼續(xù)履行合同
    B.應解除合同
    C.由甲公司的管理人與乙公司協商決定繼續(xù)履行或解除合同
    D.由甲公司的管理人決定繼續(xù)履行或解除合同
    例6:甲企業(yè)與乙企業(yè)發(fā)生了合同糾紛,經過審理,人民法院作出判決,甲企業(yè)向乙企業(yè)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甲企業(yè)仍然拒絕執(zhí)行判決,此時,乙企業(yè)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執(zhí)行申請,A人民法院依法查封了甲企業(yè)的100噸貨物。同時,B人民法院受理了其他債權人提出的對甲企業(yè)的破產申請,針對A人民法院的強制執(zhí)行程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應該中止該執(zhí)行程序,暫時解除對甲企業(yè)貨物的查封
    B.繼續(xù)執(zhí)行強制執(zhí)行程序,變賣貨物取得的價款用于清償乙企業(yè)
    C.繼續(xù)執(zhí)行強制執(zhí)行程序,變賣貨物取得的價款提存
    D.該強制執(zhí)行程序交給B人民法院繼續(xù)執(zhí)行
    二、破產原因
    (一)破產原因分兩種:
    1.債務人在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同時也資不抵債,主要適用于債務人主動申請破產的情況;
    2.債務人在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同時明顯缺乏清償能力,適用于債權人申請破產的情況。
    (二)不能清償、資不抵債和停止支付
    1.不能清償
    (1)債務人缺乏清償能力,而不能以財產、信用或者能力等方法清償債務。
    (2)債務人不能清償的是已到償還期限,債權人提出清償要求的、無爭議或有確定名義的債務。
    (3)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應是處于連續(xù)狀態(tài),而不是因一時的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暫時的、短期的不能清償。
    2.資不抵債。
    3.停止支付,是指債務人以其行為向債權人作出不能支付一般金錢債務的意思表示。
    (1)停止支付是指債務人依主觀意思作出的外部行為,而不是其財產客觀狀況。
    (2)停止支付包括明示、暗示等形式表示的各種行為,除債務人明確宣布無力還債外,還包括欠債不還卻停業(yè)、關店、逃亡、隱匿及票據被拒付等。
    (3)停止支付是對到期要求清償的金錢債務停止支付。
    例1:破產具有的特征是( )。
    A.破產是一種約定的償債手段
    B.破產是一種管轄程序
    C.破產以公平清償權為宗旨
    D.破產程序屬于行政訴訟程序
    例2: 債務人被宣告破產的實質原因是()。
    A.經營管理不善
    B.造成嚴重虧損
    C.資不抵債
    D.喪失債務清償能力
    例3:下列關于“不能清償”,說法正確的是()。
    A.債務人對全部或主要債務在相當時期內或可預見的相當時期內持續(xù)不能清償,而不是因一時的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暫時延期支付
    B.債務人對全部或主要債務在因一時的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暫時延期支付也屬于不能清償到期債務
    C.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既包括不能以財產清償債務,也包括不能以信用或者能力等任何方法清償債務
    D.債務人不能清償的是已到償還期限,債權人提出清償要求的、無爭議或有確定名義(指已經生效判決、裁決確認)的債務
    E.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僅指不能以財產方法清償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