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根

字號:

蓖麻根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根。鎮(zhèn)靜解痙,祛風(fēng)散瘀。治破傷風(fēng),癲癇,風(fēng)濕疼痛,跌打瘀痛,瘰疬。
    蓖麻根——《*辭典》
    「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拼音名」 Bì Má Gēn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根。
    「化學(xué)成份」根含反癸烯-2-三炔-4,6,8-酸甲酯、十三烯-1-五炔-3,5,7,9,11,β-谷甾醇。
    「性味」《福建中草藥》:"淡,微溫。"
    「功能主治」
    鎮(zhèn)靜解痙,祛風(fēng)散瘀。治破傷風(fēng),癲癇,風(fēng)濕疼痛,跌打瘀痛,瘰疬。
    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脫肛,散瘰疬,外敷瘡毒。"
    ②《廣東省醫(yī)藥科技資料選編》:"有鎮(zhèn)靜解痙作用。"
    ③《福建中草藥》:"化結(jié)下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燉肉食。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破傷風(fēng):紅骨蓖麻根四兩至半斤,蟬退五錢至一兩,九里香一兩至二兩。水一千毫升煮至二百毫升,分三次口服,每天一劑。兒童劑量酌減。另椎管內(nèi)注射破傷風(fēng)抗毒素五千至一萬單位(兒童三千至六千單位),一般只注射一次,輕型病例可以不用。為控制抽搐可使用少量冬眠藥物。(《廣東省醫(yī)藥科技資料選編》)
    ②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風(fēng)癱,四肢酸痛,癲癇:蓖麻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瘀痛:蓖麻干根三至四錢。與它藥配伍,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瘰疬:白莖蓖麻根一兩,冰糖-兩,豆腐一塊。開水燉服;渣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yīng)用」
    ①治療癲癇
    取紅蓖麻根(紅莖紅葉者)2兩,雞蛋1~2個,黑醋適量。先將雞蛋破殼煮熟,再放入黑醋、蓖麻根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數(shù)日。據(jù)38例觀察,半數(shù)病例獲近期療效。有的按方服藥3日即停止發(fā)作。
    ②治療新生兒破傷風(fēng)
    用紅蓖麻根每日1.5兩,水煎至45毫升,3次分服;同時用穿心蓮0.7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較重病例加用破傷風(fēng)抗毒素1~2萬單位肌注。經(jīng)治10例,8例治愈(體溫正常,無抽搐,能吮奶),2例死亡。未見毒性反應(yīng)及嚴(yán)重副作用,僅個別出現(xiàn)大便次數(shù)增多。
    此外,紅蓖麻根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3~5克),用于小兒支氣管肺炎、腦炎等所致的煩躁不安或抽搐,對1~2歲患兒約每次肌注3毫升(止痙可用倍量),均有一定效果,亦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又可治療慢性氣管炎,取蓖麻根4兩,切碎水煎。每日1劑,10天為一療程。觀察83例,近期控制23例,顯效35例,好轉(zhuǎn)25例。
    「摘錄」《*辭典》
    蓖麻根——《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拼音名」 Bì Má Gēn
    「英文名」 Castor root, root of Castorbean, root of Castor-oil-plant, root of Palma christi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icinus communis L.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采挖,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蓖麻 高大一年生草本,在熱帶或南方地區(qū)常成多年生灌木或小喬木。幼嫩部分被白粉,綠色或稍呈紫色,無毛。單葉互生,具長柄;葉片盾狀圓形,直徑15-60cm,有時大至90cm,掌狀分裂至葉片的一半以下,裂片5-11,卵狀披針形至長圓形,先端漸尖,邊緣有鋸齒,主脈掌狀。圓錐花序與葉對生及頂生,長10-30cm或更長,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花瓣性同株,無花瓣;雄花萼3-5裂;雄蕊多數(shù),花絲多分枝;雌花萼3-5理解;子房3室,每室1胚珠;花柱3,深紅色,2裂。蒴果球形,長1-2cm,有軟刺,成熟時開裂,種子長圓形,光滑有斑紋?;ㄆ?-8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化學(xué)成份」蓖麻根含反-2-癸烯-4,6,8-三炔酸甲酯(methyltrans-2-decene-4,6,8-triynoate),1-十三碳烯-3,5,7,9,11-五炔(1-tridecene-3,5,7,9,11-pentay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
    「性味」辛;平;小毒
    「歸經(jīng)」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解痙;活血消腫。主破傷風(fēng);癲癇;風(fēng)濕痹痛;癰腫瘰疬;跌打損傷;脫肛;子宮脫垂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附方」 ①治破傷風(fēng): 紅骨蓖麻根四兩至半斤,蟬退五錢至一兩,九里香一兩至二兩。水一千毫升煮至二百毫升,分三次口服,每天一劑。兒童劑量酌減。另推管內(nèi)注射破傷風(fēng)抗毒素五千至一萬單位(兒童三干至穴千單位),一殷只注射一次, 輕型病例可以不用。為控制抽搐可使用少量冬眠藥物。 (《廣東省醫(yī)藥科技資料選編》)②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風(fēng)癱,四肢酸痛,瘋滴: 蓖商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各)③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瘀痛: 蓖麻干根三至四錢。與它藥配伍,水煎服。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④治瘰癘: 白莖蓖麻根一兩,冰糖一兩,豆腐一塊。開水燉服;渣搗爛敷患處。 (《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脫肛,散瘰癘、外敷瘡毒。
    2.《廣東省醫(yī)藥科技資料選編》:有鎮(zhèn)靜解痙作用。
    3.《福建中草藥》:化結(jié)下氣。
    「臨床應(yīng)用」
    1.治療癲癇:取紅蓖麻根(紅莖紅葉者)2兩,雞蛋 1-2個,黑醋適量。先將雞蛋破殼煮熟☆再放人黑醋、蓖麻根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數(shù)日。據(jù)38例觀察,半數(shù)病例獲近期療效。有的按方服藥3日即停止發(fā)作。
    2.治療新生兒破傷風(fēng):用紅蓖麻根每日1.5兩,水煎至45ml,3次分服;同時用穿心蓮0.7ml,每日2次,肌肉注射。較重病例加用被傷風(fēng)抗毒素1-2萬單位肌注。經(jīng)治10例,8例治愈(體溫正常,無抽搐,能吮奶),2例死亡。未見毒性反應(yīng)及嚴(yán)重副作用,僅個別出現(xiàn)大便次數(shù)增多。此外,紅蓖麻根制成注射液(每ml含3-5g),用于小兒支氣管肺炎、腦炎等所致的煩躁不安或抽搐,對1-2歲患兒約每次肌注3ml(止痙可用倍量),均有一定效果,亦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又可治療慢性氣管炎,取蓖麻根4兩,切碎水煎。每日1劑,10天為一療程。觀察83例,近期控制23例,顯效35例,好轉(zhuǎn)25例。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