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作為一個大國應該怎么做(8篇)

字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作為一個大國應該怎么做篇一
    ②中國沒有基督教的傳統(tǒng),但是,從“天下為公”的傳統(tǒng)中,照樣可以發(fā)展出“信托責任”的理念。什么時候中國的企業(yè)家能把自己的財富看成是社會的信托,中國的市場經(jīng)濟就算成熟了。
    ③中國必須重新設計自己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要日益集約化。政府和社會不僅要鼓勵人們減少住房面積,而且要倡導公共交通出行。
    ④一個被低油價嬌慣壞了的社會是不可能有競爭力的。能源問題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誰能有效地回應這一挑戰(zhàn),誰就能在競爭中先聲奪人。最大限度地降低經(jīng)濟發(fā)展的資源和能源成本,仍是大國應該追求的發(fā)展目標。
    ⑤中國人口政策的既定目標還是要讓人口適當?shù)叵陆?。但是,必須避免“急剎車”所帶來的意外傷害。要“緩剎車”,就得提前行動,通過漸進的政策轉型,在人口下降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口的急劇老齡化。
    ⑥政府要站在老百姓一邊,幫助他們創(chuàng)造出內(nèi)需來。具體地說,政府刺激經(jīng)濟的計劃,除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外,還要加強社會服務的質(zhì)量,比如,醫(yī)療、教育、退休金等。必須使每個勞動力創(chuàng)造較高的附加值,才能有足夠的人均剩余價值來撫養(yǎng)老齡化人口。
    ⑦片面鼓勵消費的政策,如果短期內(nèi)刺激了經(jīng)濟,長期卻破壞了經(jīng)濟的倫理,那么我們寧愿忍受一下短期的陣痛。
    ⑧文明的習慣是公共秩序的一部分。要建立公共秩序,就必須先有公共生活。否則,文明的習慣并不能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而自然形成。
    ⑨中國首先需要的是教育平等權。這個平等權的基本精神是:每個孩子都應當享有同樣數(shù)額的教育經(jīng)費。富家子弟需要更優(yōu)異的教育,可以自己花錢上私立學校。但是,上學的基本權利是平等的。
    1.第⑤段加點詞語“緩剎車”是指減緩人口的急劇下降。(通過漸進的政策轉型,緩慢并適當?shù)叵陆等丝冢畲笙薅鹊乇苊馊丝诘募眲±淆g化).
    2.上文發(fā)表議論的`思路結構是 b (a.總分 b.并列 c.層進 d.對照)
    3.用簡要的語言概括第②③④段講述的內(nèi)容。
    第②段:中國應該發(fā)展 “信托責任”的理念(或中國的企業(yè)家應把自己的財富看成是社會的信托),
    第③段:中國必須重新設計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④段:中國應最大限度地降低經(jīng)濟發(fā)展的資源和能源成本。
    4.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
    a.中國要維持經(jīng)濟發(fā)展勢頭,就必須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世界金融中心。
    b.“政府要站在老百姓一邊”的意思是指政府要加強社會服務的質(zhì)量。
    c.文明習慣的形成需要是公共秩序的保障。
    d.關注“教育平等權”是中國第一重要的內(nèi)容。
    5.第⑦⑧⑨三段主要闡述“鼓勵消費”、“文明習慣”、“教育平等”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請從中任選一個方面的內(nèi)容,補寫一個生活中的事實。(請先選擇,再回答。)(5分)
    我選擇 符合論點2分,表達通順3分。
    作為一個大國應該怎么做篇二
    大國的隨想閱讀練習及答案
    ①從人類歷史看,要成為大國者,空間上要有獨特之處,一般而言,要有地理屏障的保護,比如中國,東面有浩瀚無比的太平洋作為屏障,西面有喜馬拉稚山脈和青藏高原的保護,因此中國的文化能夠一直綿延下來。還有,大國應該出現(xiàn)在大陸的邊緣地帶,因為這樣可可以避免四面受敵,贏得發(fā)展的時間,比如中國、俄羅斯、美國等。在大陸的中間地帶,很難出現(xiàn)大國,這些地方只能是大國輪番表演的舞臺,是大國的通道。像英國的經(jīng)歷,更說明邊緣地帶是大國的搖籃。當來自東方的武力橫掃歐亞大陸時,英國這個島國可以躲過劫難,而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
    ②國家是用邊界圍起來的政治實體,是國家政權行使權力的區(qū)域,但這只是國家的形式,并不是國家的本質(zhì),真正的國家是指邊界之內(nèi)的國民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凝聚力”,即“國家意識”,也就是大家都在內(nèi)心深處認為我是“某國人”。我們中華民族早在漢代就已經(jīng)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形成了穩(wěn)固的“國家意識”,所以后來我們雖然有過多次被征服、被占領的`歷史,但最后的結果總是征服者被同化。相反,一些帝國成也倏忽,敗也倏忽,其原因就是擴張和征服的速度太快,遠遠大于“國家認同”形成的速度。
    ③大國除了這些文化的因素外,還有軍事和經(jīng)濟科技的實力,而后者決定前者。一個國家是否是大國,最關健的因素是經(jīng)濟的實力。有經(jīng)濟實力的國家,才能從經(jīng)濟總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于軍事,以取得軍事的優(yōu)勢。
    ④但如何成為大國,從歷史看,有一條規(guī)律,就是凡與大國直接對抗的,很難成為大國,反而采取跟隨戰(zhàn)略的,則可能獲得成功。前蘇聯(lián)和改革開放前的中國,都曾經(jīng)采取與大國對抗的策略,這被證明很不成功,后來鄧小平所說的“不抗旗,不當頭……”的戰(zhàn)略,實際上就是跟隨戰(zhàn)略,反而獲得了成功。跟隨很重要的一個含義就是學習,學習的重要性不亞于發(fā)明,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發(fā)明,但由于善于學習應用,日本目前的經(jīng)濟總量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
    ⑤假使中國稱為大國了,那么中國的行為與以往西方大國的所為會有什么不同嗎?答案是肯定的。
    ⑥這在對大國的理解中可見端倪。美國學者保羅.肯尼迪認為:大國就是能保衛(wèi)自己,能對付任何國家的國家。
    ⑦有意味的是,中國學者關于大國的標準,都強調(diào)大國的道義責任。北京大學張詳龍教授特別強調(diào)大國的文化感召力;學者盛洪也反對實力崇拜,強調(diào)中國作為大國崛起,將結束戰(zhàn)國——帝國——戰(zhàn)國這種國際關系模式,出現(xiàn)一種后帝國時代,為萬世開太平。
    ⑧這一切都基于中國人有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孔子的大同世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預示著中國文化的非強權的發(fā)展趨向。也許西方的大國概念再加上中國文化中的“理想國”的內(nèi)涵,才是未來大國應有的姿態(tài)。(有刪改)
    1、文中闡述的成為大國的必備因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中畫線句“一個國家是否是大國,最關健的因素是經(jīng)濟的實力?!闭埬愀鶕?jù)文本,結合現(xiàn)實分析其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中的畫線句“鄧小平所說的“不抗旗,不當頭……”的戰(zhàn)略”和“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發(fā)明”都屬于舉例子,試問列舉這些例子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畫線句“假使中國稱為大國了”,假如這個假設在未來成為了現(xiàn)實,那么請聯(lián)系文本,說說那時的中國是怎樣的姿態(tài)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地理因素(地理屏障保護,處在大陸邊緣) 文化因素,軍事和經(jīng)濟科技實力。
    2、從戰(zhàn)前看,有經(jīng)濟實力的國家,才能從經(jīng)濟總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于軍事,以取得軍事準備上的優(yōu)勢,以保證國家的和平;從戰(zhàn)爭的過程看,只有有更大的經(jīng)濟實力的國家,才能有能力支付戰(zhàn)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取得戰(zhàn)爭最后的勝利。
    3、列舉這些事例,有力地證明了對大國采取跟隨戰(zhàn)略的,則可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意對即可)
    4、軍事和經(jīng)濟科技實力雄厚,能保衛(wèi)自己;注重道義責任。(意對即可)
    作為一個大國應該怎么做篇三
    必做寂寞閱讀練習及答案
    寂 寞
    吳念真【臺灣】
    阿照跟她的爸爸一點都不親,就連“爸爸”似乎也沒叫過幾次。
    這個爸爸其實是她的繼父。媽媽在她四歲的時候離了婚,把阿照托給外婆照顧,自己跑去北部謀生。
    阿照國小二年級的時候,媽媽帶了一個男人來,說是她的新爸爸;不過,她不記得那時候是否叫過他,記得的反而是那男人給了她一個紅包,以及她從此改了姓。
    改姓的事被同學問到氣、問到煩,所以這個爸爸對她來說不僅陌生,甚至從來都沒好感。一直到國中三年級,阿照才被媽媽從外婆家?guī)У奖辈俊皥F圓”,而且聽說這還是那男人的建議,說以后如果要考上好大學,她應該到北部來讀高中。那時候媽媽和那男人生的弟弟都已經(jīng)上小學了。
    男人在工廠當警衛(wèi),有時日班有時夜班,媽媽則在同一家工廠幫員工辦伙食,早出晚歸,一家人始終沒交集,各過各的。不久之后,阿照考上臺北的高中,租房子自己住,即便假日也很少回去。
    外婆在阿照大三那年過世,不過,之后的寒暑假,阿照也同樣很少回家。她給自己的理由是要打工、讀書、談戀愛,其實自己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對那個家根本一點感情也沒有。不過,不知道是不是親生的兒子太不成材還是怎樣,那男人對待兩個孩子有很明顯的差別待遇,比如跟兒子講話總是粗聲粗氣,對阿照則和顏悅色,過年給的紅包永遠阿照的比較厚,兒子只要稍微嘟囔一聲,他就會大聲說:“你平常拿的、偷的難道還不夠多?”
    阿照大學畢業(yè)申請到美國學校的那年他從工廠退休,媽媽原本希望阿照先上班賺到錢才出國,沒想到他反而鼓勵她說念書就要趁年輕。阿照記得那天她跟他說:“爸爸,謝謝!”不過,才一說出口就覺得自己可恥,因為在這之前她不記得是否曾經(jīng)這么叫過他。
    從美國回來后,阿照在外商公司做事。弟弟在她出國的那幾年好像出了什么事,偷渡到大陸之后音訊全無,連幾年前媽媽胰臟癌過世都沒回來。孤孤單單的爸爸也沒給阿照增加什么負擔,他把房子賣了,錢交給阿照幫他管理,自己住到老人公寓去。
    阿照也一直單身,所以之后幾年的假日,他們見面、聊天的次數(shù)和時間反而比以前多很多。有一天阿照去看他,他不在,阿照出了大門才看到他坐出租車回來,說是去參加一個軍中朋友的葬禮。阿照陪他走回房間的路上他一直沉默著,最后才跟阿照說可不可以幫他買一個簡單的相機,說他想幫幾個朋友拍照,理由是:“今天老宋那張遺照真不象樣!”后來阿照幫他買了。
    去年冬天他過世了。阿照去整理他的遺物,東西不多,其中有一個大紙盒,阿照發(fā)現(xiàn)里頭裝著的是一大疊放大的照片和她買的那部照相機。相機還很新,也許用的次數(shù)不多,更也許是他保護得好,因為不僅原裝的紙盒都還在,里頭還塞滿干燥劑并且罩上一個塑料套。
    至于那些照片拍的應該都是他的朋友,都老了,背景有山邊果園,有門口,有小巷,也有布滿鵝卵石的東部海邊,不過每個人還都挺合作,都朝著鏡頭笑,就連一個躺在病床上插著鼻胃管的老伯伯也一樣,甚至還伸出長滿老人斑的手臂用彎曲的手指勉強比了一個“v”。
    阿照一邊看一邊想象著他為了拍這些照片所有可能經(jīng)歷過的孤單的旅程,想象他獨自坐在火車或公路車上的身影,他在崎嶇的山路上躑躅的樣子,他和他們可能吃過的東西、喝過的酒、講過的話以及最后告別時可能的心情。
    當最后一張照片出現(xiàn)在眼前的時候,阿照先是驚愕,接著便是無法抑制的號啕大哭。照片應該是用自動模式拍的,他把媽媽、弟弟、還有阿照留在家里的照片,都拿去翻照、放大、加框,然后全部擺在一張桌子上,而他就坐后面用手環(huán)抱著那三個相框朝著鏡頭笑。
    照片下邊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寫著:“魏家闔府團圓,民國九十八年秋?!卑⒄照f,那時候她才了解那個男人那么深沉而無言的寂寞。
    (吳念真《那些人,那些事》)
    1.小說開頭點出阿照從不稱呼“爸爸”的細節(jié),有那些作用?(6分)
    答:
    2.簡析小說結尾的藝術特點和藝術效果。(5分)
    答:
    3.結合阿照和父親的形象分析,談談小說給你的啟示(6分)
    答:
    4.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作為小說,《寂寞》去掉了虛飾,擠掉了水分,樸實得像一塊煤,也像煤塊一樣沉重,卻透著點點的光澤。
    b.小說的高潮之處在文章的最后一個部分,一張并不團圓的全家福卻被這位父親“結合”成“魏府闔家團圓”,既有深刻的內(nèi)涵,又充滿了對這個破碎家庭的嘲諷。
    c.文章的題目叫做“寂寞”,這里的“寂寞”至少有三層含義:親人不在身邊帶來的孤獨感;友人漸漸老去離世帶來的落寞感;被時代、社會拋棄,留守老人院帶來的落魄感。
    d.小說以樸素的文字,無華的語言,刻畫出小人物的人生體驗,初看似乎平淡寡味,細細品讀后卻感覺意味深長。
    e.吳念真的小說常常具有細節(jié)畫面感,這篇小說中插著鼻胃管的老伯伯以長滿老人斑的手臂、彎曲的手指勉強比劃“v”就極具畫面感,令人心中一震。
    答案:
    1.(1)交代了故事的背景,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2分)
    (2)將阿照的冷漠和父親的溫情形成對比。(2分)
    (3)以阿照的冷漠行為呼應了標題的“寂寞”。(2分)
    2.(1)情節(jié)上,戛然而止,干凈利索地收束全文。(1分)
    (2)運用對比手法(1分)以團圓的全家福,暗寓“寂寞”的一家,突出了“寂寞”的主題。(1分)
    (3)呼應了文章的標題“寂寞”,(1分)回味無窮,發(fā)人省醒。(1分)
    3.(1)阿照:獨立、固執(zhí)、倔強,不能完全體會到父親深沉的愛和家庭給予的溫暖。(2分)
    父親:樸實、善良,不善言辭,卻深深愛著這個家,充滿無人理解的寂寞。(2分)(人物分析答到大意即可給分)
    (2)(參考)啟示:愛,需要表達,更需要細細感受;珍惜親情,珍惜家庭。(2分)(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給分)
    答案解析:
    1.試題分析:這是作用類的題目,無外乎就是內(nèi)容和結構兩個方面,對于小說來說,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關于結構方面的作用,圍繞開頭的作用來考慮。
    2.試題分析:對小說來講,這涉及到小說的情節(jié)安排技巧,諸如出人意料之外等。另一方面,要把結尾當作一個語段,去考慮它的作用:以團圓的全家福,暗寓“寂寞”的一家,突出了“寂寞”的主題。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
    3.試題分析:解答這一題要注意這樣的誤區(qū),本題雖要求“結合阿照和父親的形象分析,談談小說給你的啟示”,但千萬不要把對阿照和父親的形象分析放在一邊,而是先應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據(jù)這個形象去談對自己的啟示。
    4.試題分析:b“充滿了對這個破碎家庭的嘲諷”有誤。c“被時代、社會拋棄留守老人 院帶來的落魄感。 ”文中沒有涉及到這一層。
    作為一個大國應該怎么做篇四
    風箏
    魯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xiāng)的風箏時節(jié),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jīng)發(fā)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xiàn)在在那里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jīng)訣別的故鄉(xiāng)的久經(jīng)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nèi)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后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fā)見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抓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然而我的懲罰終于輪到了,在我們離別得很久之后,我已經(jīng)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于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于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著,墮著。
    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nèi)轮?,跑著,笑著。棗然而他其時已經(jīng)和我一樣,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輕松了,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兒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jié),自說少年時代的胡涂?!拔铱墒呛敛还帜惆?。”我想,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松了吧。
    “有過這樣的事嗎?”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么也不記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么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現(xiàn)在,故鄉(xiāng)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jīng)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棗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閱讀:
    1、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個詞概括。
    答:悲哀
    2.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答:文章說的是小時候,“我”不準小兄弟放風箏,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后,認為簡直是“對于精神的虐殺”。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3、第一段屬于什么描寫?作用?此段有何作用?
    答:自然環(huán)境描寫,渲染嚴冬肅殺的氣氛,烘托“我”悲哀的心情。
    開篇點題,引出回憶,定下感情基調(diào)。
    4.作者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绑@異”什么?“悲哀”什么?為什么說“就在這空中蕩漾了”?
    答:故鄉(xiāng)的風箏時節(jié),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過,就放風箏,所以 “驚異”。見到風箏,就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無從補過,心頭不禁悲哀。
    這里所說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xiāng)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現(xiàn)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風箏時節(jié)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5.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么說是“不幸”?
    答:跟“懲罰”一詞聯(lián)系起來就明白了,因為自己一向以為管小兄弟管得對,現(xiàn)在見到書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受到懲罰了,對舊“我”來說,良心遭受了譴責,可謂“不幸”。
    6.文中所說的“對于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么?
    答:這一幕,是指“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發(fā)現(xiàn)他偷做風箏,氣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風箏抓斷踏扁了。
    7.為什么說不許弟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
    答:“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游戲實在出于兒童天性,游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游戲,無異于虐殺兒童天性。
    8. 為什么來毫不憶及?
    答:因為自己一向以為管小兄弟管得對,小兄弟偷做風箏,自己也并不認為正當,以為兄長該管。
    9. 為什么說心不竟墮下去而至于斷絕?
    答:因為“我”知道還有補過的方法
    10.小兄弟為什么全然忘卻?
    答:原來他偷做風箏,自己也并不認為正當,以為兄長該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懷。
    11.“我”懂得游戲的意義后心情沉重,總想補過,說明什么?
    答:魯迅一旦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并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也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tǒng)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見他是多么嚴厲的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么嚴肅認真。
    12. 為什么“我”的心只得沉重著?為什么小兄弟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文章是不是局限在風箏事件上,有沒有更加深廣的含義?
    答:表達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時候,自己對弟弟那樣管束,簡直是精神的虐殺,而弟弟卻并不認為兄長的行為是精神的虐殺,時過境遷,忘得一干二凈。我也無從補過,無從求得心情的輕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殺者甘受虐殺,毫無抗爭,使虐殺者橫行無忌,這正是舊秩序能夠維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13.末段的語句怎樣理解?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么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答:“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chuàng)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悲哀。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么錯,現(xiàn)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jīng)全然忘卻。覺悟者永遠無法補過,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作為一個大國應該怎么做篇五
    小麥家的紅公雞丟了,一大早小麥打開雞窩,那只紅公雞率先鉆出雞窩,拍打著翅膀飛上墻頭,撒過歡,落在榆樹下的陰涼里,叨食著一顆顆肥大的榆錢??傻搅税?,雞該進窩了,那只紅公雞卻沒影了,不見了。小麥和朝暉兩口子分頭走出家門,在房前、屋后、路溝里尋找,兩口子在家門口重新會合時,搖著頭嘆了口氣。
    這只公雞是兩口子的寶貝,火紅火紅的不帶一點雜色,脖頸那兒有一圈金黃的毛羽,像戴了個金色的項圈。紅公雞的叫聲也很特別,純凈、清脆、嘹亮,那聲咯咯咯,先高后低,中間拐個彎,然后長聲揚起,尾聲拖得特別長,有點女高音的味道。
    紅公雞沒了,丟了,夫妻倆的生活便少了許多樂趣。晚上躺在床上,兩口子唉聲嘆氣一番,惋惜一番。小麥說,你說,咱家的公雞咋就丟了呢?朝暉說,可能讓黃鼠狼拉走了吧。小麥說,不像,要是野物吃了,總得留下點雞毛啥的。朝暉說,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小麥挺身坐起,說,瞧我這腦子,咋沒想到這回事呢。接下來,兩口子把村里人過了一遍篩子。最后,兩口子把焦點集中到王五身上。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窮漢,因為窮,老婆跟一個收中藥材的外鄉(xiāng)人跑了,一去沒有蹤影。王五心涼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糧食僅僅填飽肚子。
    吃雞子要煮要燉,煮了燉了就會有香味飄出來,正好抓個現(xiàn)行。兩口子半夜起身,偷偷踅摸到王五家附近。王五已經(jīng)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見一星燈光,隔著破窗戶,能聽見王五粗重的鼻鼾,長一聲短一聲的。
    不過,兩口子還是斷定,紅公雞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餡,今天沒煮沒燉。
    第二天一早,小麥路過王五門口,清清嗓子,罵起陣來。小麥說,我家紅公雞被人逮去吃了,誰吃了讓他口舌長疔瘡,讓他拉肚子。小麥性子綿,不慣罵人,罵聲顯得有氣無力,只是比往常說話聲音大了點而已,而且臉還紅著。不大一會,王五家門口便圍了不少人,小麥這種叫陣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然,咋沒到別的地方罵?大家的目光緊緊盯住王五房門。王五出來了,王五問小麥,出了啥事?咋都跑到我家來了?小麥說,我家紅公雞讓人吃了。王五說,你家公雞讓人吃了,跑到我這兒罵啥?小麥說,不吃鹽不發(fā)渴,我罵偷雞子的賊,你吃啥熱呢?王五說,你這是懷疑我了?小麥說,誰吃誰知道!小麥又把剛才罵人的話重復了一遍便草草收場。
    下午三點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麥家,說,應了!應了!小麥就問啥應了?二嫂說,去村衛(wèi)生所拿藥,正碰上
    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他真拉肚子呢,人軟得像根面條。
    小麥卻高興不起來,二嫂一走,小麥對朝暉說,都是你,叫我罵人家咒人家,咒得王五真拉肚子了,看這事弄得!朝暉臉上木木的,沒說話。小麥說,不就一只雞子嗎?值幾個,丟了咱再養(yǎng),總比人家害病強吧。朝暉說,病都罵出來了,你說咋辦?小麥說,拉肚子這病我有經(jīng)驗,光吃藥不行,甜湯里打雞蛋,最補肚子。小麥進了廚房,攪了一大碗甜湯,磕進去兩個雞蛋,端給朝暉,說,事兒是你讓惹的,你得送去。朝暉很不情愿,小麥就把臉掛起來,說,你不去我也不逼你,今天晚上你睡沙發(fā)啊。朝暉忙說,我去,我去。
    王五也是有個性的人,小麥罵了他,讓他很沒面子,窩了一肚子火,王五越想越氣,中午也沒做飯,吃了一碗昨天的剩飯,把肚子吃壞了。可他沒有想到,朝暉竟送來一碗雞蛋甜湯。
    王五下決心找回小麥家的紅公雞,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兩天后,王五還真在小山一個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紅公雞,公雞被野藤纏住腳了。王五一陣狂喜,亮起巴掌,對著紅公雞虛揮一掌,說,我打死你個小東西,讓老子挨罵背黑鍋。
    王五把紅公雞送到朝暉家,小麥接了,說朝暉,還不讓五哥去屋里坐?小麥還說,今天五哥別走了,我給炒幾個菜,你哥倆喝二兩。菜端上桌,瓷盆里盛著的卻是那只紅公雞。王五說,小麥,你……你……小麥說,你啥呢,不就一只雞子嘛,比人的情義還要緊?
    (選自《小小說選刊》,有刪節(jié))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
    a. 小說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十分鮮明,這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對比、反襯的藝術手法,還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社會描寫等。
    b. 王五是小說重點描述的人物之一,因為小麥家的公雞丟失,他無端地背了偷雞的黑鍋,小說以“黑鍋”為標題,表現(xiàn)了對他的同情和對小麥夫婦的批評。
    c. “公雞”是小說的線索,故事情節(jié)可以分為“丟雞”“找雞”“得雞”“殺雞”四個階段,線索清晰,敘述井然有條。
    d. 小麥夫婦猜測他們家的公雞是王五偷走的,是因為王五既窮,又不好好地侍弄土地,收的糧食只夠填飽肚子。
    e. 寫王五在一個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紅公雞,是為了說明王五做事認真,這既是情節(jié)的合理發(fā)展,又為下文寫“殺雞”作鋪墊。
    (2)簡要分析“二嫂告訴小麥王五生病”這一情節(jié)在小說中的作用。(6分)
    (
    3)結合小說情節(jié),簡要分析小麥的性格特點。(6分)
    (4)小說結尾寫“菜端上桌,瓷盆里盛著的卻是那只紅公雞”,你認為這樣安排結尾好還是不好?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談談你的看法。(8分)
    11.(1)答c給3分,答d給2分,答e給1分;答a、b 不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項文章并無“肖像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 b項,“表現(xiàn)了對他的同情和對小麥夫婦的批判” e項,“是為了說明王五做事認真”不恰當。
    (2)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某一情節(jié)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動故事發(fā)展,使人物性格更加豐富,形象更加豐滿。小麥做湯,朝暉送湯,王五尋雞、送雞,小麥宰雞等,都是因為這一情節(jié)而水到渠成的。這一情節(jié)在發(fā)展中完成了對人物形象的塑造,為展示人物思想的轉變,最終表現(xiàn)一個積極的社會主題提供了契機。
    【參考答案】 ①情節(jié)方面:這個情節(jié)使故事發(fā)生了逆轉,矛盾沖突走向緩和,引出小麥做湯,朝暉送湯,王五尋雞、送雞,小麥宰雞等一系列故事情節(jié)。②人物方面:為小麥、朝暉兩人思想的轉變提供契機,展現(xiàn)了小麥性格中善良的一面。(6分)
    (3) 解析:本題考查欣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小麥簡單推測,輕易懷疑王五是偷雞賊,這說明她是一個單純的人;對她罵陣時的描寫,顯示她性情溫和;當她得知王武因挨罵得病之后,心中愧疚,還親手做了雞蛋甜湯,顯示了她的心地善良。
    【參考答案】① 單純。簡單推測,輕易懷疑王五是偷雞賊。②性情溫和。她“性子綿,不慣罵人”,她罵王五時羞得臉紅。③心地善良。當她得知王五因挨罵得病之后,心中愧疚,還親手做了雞蛋甜湯,讓朝暉送給王五。
    (4)解析:本題考查探究能力。解答此類探究題,一定要注意觀點明確,論述合理??梢詮目隙ǖ慕嵌葋碚f,也可以從否定的角度論述,但都應聯(lián)系文本,可以從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塑造、表現(xiàn)主題等方面入手分析。
    【參考答案】示例一:這個情節(jié)安排得很精彩。①從情節(jié)發(fā)展的角度看,前面小麥做湯,朝暉送湯,他們對王五的態(tài)度已經(jīng)發(fā)生了轉變,王五又找到了這只雞,因此,“殺雞待客”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②從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殺雞待客”進一步表現(xiàn)了小麥兩口子樸實善良、重視鄉(xiāng)情的個性。(8分)
    示例二:這個情節(jié)是一處敗筆。①從情節(jié)發(fā)展角度看,丟雞一找雞-得
    雞,已經(jīng)是一種圓滿,費盡周折后失而復得的公雞,轉眼之間又被宰了,雖說是為了“情義”。但還是讓人難以理解。②從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樸實的小麥夫婦把這只雞放在重要的位置,前面用大量筆墨渲染這只公雞是兩人的寶貝,現(xiàn)在找到了,理應珍惜才對,所以“殺雞”的情節(jié)不合理。
    作為一個大國應該怎么做篇六
    (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21~22題。(4分)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21.詩中的女子,為何會讓君子“寤寐思服”?請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22.本詩起句運用“興”的手法托物寄意。請從學過的其它詩文中選取一例,并加以簡析。(2分)
    【分析】《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通常認為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此詩在藝術上巧妙地采用了“興”的表現(xiàn)手法。首章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lián)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這一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地相思與追求。全詩語言優(yōu)美,善于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
    【解答】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從詩中“窈窕淑女”一句可以知道,她文靜、美好,善良。從“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可以知道,她勞作姿態(tài)優(yōu)美。所以,她會讓君子“寤寐思服”。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寫作手法的理解能力。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托。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xiàn)手法。《關雎》中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yōu)點在于寄托深遠,能產(chǎn)生文已盡而意有余的效果?!遁筝纭分小凹孑缟n蒼,白露為霜”也是運用了“興”的手法,以蘆葦、霜露起興,引出下文寫主人公追尋伊人而不得?,F(xiàn)代詩人賀知章的《回延安》中也大量地運用了“興”的手法,如:“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說山上的物產(chǎn),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答案:
    (1)她文靜、美好,善良;勞作姿態(tài)優(yōu)美。
    (2)“兼葭蒼蒼,白露為霜”---以蘆葦、霜露起興,引出下文寫主人公追尋伊人而不得。示例:“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說山上的物產(chǎn),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參考譯文】
    關關和鳴的雎鳩,棲息在河中的小洲。賢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邊摘取。賢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日日夜夜總思念她。綿綿不斷的思念,叫人翻來覆去難入睡。
    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邊摘取。賢良美好的女子,彈琴鼓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邊去挑選它。賢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點評】理解詩歌內(nèi)容:
    1.了解詩歌基本意思;
    2.結合關鍵詞語理解詩歌內(nèi)容;
    3.注意重點句子。
    作為一個大國應該怎么做篇七
    元行沖,河南人。博學多通,尤善音律及詁訓之書。舉進士,累轉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沖性不阿順,多進規(guī)誡,嘗謂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猶蓄聚以自資也譬貴家儲積則脯臘膜胰以供滋膳參術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門下賓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備一藥物仁杰笑而謂人曰:此吾藥籠中物,何可一日無也!行沖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編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詳文簡,為學者所稱。初魏明帝時,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繼馬后之象,魏收舊史以為晉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馬,以應石文。行沖推尋事跡,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繼晉受命,考校謠讖,特著論以明之。開元初,自太子詹事出為岐州刺史,又充關內(nèi)道按察使。行沖自以書生不堪搏擊[注]之任,固辭按察,乃以寧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復入為右散騎常侍、東都副留守。時嗣彭王志暕庶兄志謙被人誣告謀反,考訊自誣,系獄待報,連坐十數(shù)人,行沖察其冤濫,并奏原之。四遷大理卿。時揚州長史李杰為侍御史王旭所陷,詔下大理結罪。行沖以杰歷政清貞,不宜枉為讒邪所構,又奏請從輕出之,當時雖不見從,深為時論所美。先是,秘書監(jiān)馬懷素集學者續(xù)王儉《今書七志》,左散騎常侍褚無量于麗正殿校寫四部書,事未就而懷素、無量卒,詔行沖總代其職。于是行沖表請通撰古今書目,名為《群書四錄》,命學士毋煚等分部修檢,歲余書成,奏上,上嘉之。又特令行沖撰御注《孝經(jīng)》疏義,列于學官。行沖俄又累表請致仕,制許之。十七年卒,贈禮部尚書,謚曰獻。
    [注]搏擊:督察舉發(fā)。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下之事上亦猶蓄聚以自資也/譬貴家儲積/則脯臘膜胰以供滋膳/參術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門下賓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備一藥物/
    b.下之事上亦猶蓄聚以自資也/譬貴家儲積則/脯臘膜胰以供滋膳/參術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門下賓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備一藥物/
    c.下之事上/亦猶蓄聚以自資也/譬貴家儲積/則脯臘膜胰以供滋膳/參術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門下賓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備一藥物/
    d.下之事上/亦猶蓄聚以自資也/譬貴家儲積則/脯臘膜胰以供滋膳/參術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門下賓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備一藥物/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出和入都是我國古代表示官職變動的詞語,出一般指官員調(diào)離任職之地。
    b.庶舊指宗族中嫡親以外的支屬,與嫡相對,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兒子。
    c.大理寺是我國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名為大理寺卿。
    d.致仕指交還官職、退休,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表示官員退休。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元行沖博學多識,性格耿直。他知識廣博,尤其通曉音律和詁訓之學;他做人從不阿諛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對狄仁杰進言勸誡,很受器重。
    b.元行沖不從舊說,另立新論。魏收認為牛繼馬后指的是晉元帝改姓司馬以應合瑞石上的圖文;而元行沖通過考證推究,給出了對牛繼馬后的新解。
    c.元行沖秉持正義,斷案公正。當時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誣告謀反,在審訊中被逼迫認罪,元行沖查出斷案冤枉失實,一并上奏寬免了這些人。
    d.元行沖著述豐富,成就顯著。他所著《魏典》事詳文簡,受到學者稱贊;他花費一年多親自撰寫的《群書四錄》經(jīng)學士毋煚等審核后,受到皇上贊賞。
    7.把原文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行沖自以書生不堪搏擊之任,固辭按察,乃以寧州刺史崔琬代焉。
    (2)不宜枉為讒邪所構,又奏請從輕出之,當時雖不見從,深為時論所美。
    參考答案:
    4. c(下之事上,亦猶蓄聚以自資也。譬貴家儲積,則脯臘膎胰以供滋膳,參術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門下賓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備一藥物。)
    5. a(出一般是指官員離開京城外調(diào)。)
    6. d(曲解文意。他花費一年多親自撰寫的《群書四錄》經(jīng)學士毋煚等審核后,受到皇上贊賞錯,原文意思是元行沖上奏請求通撰古今書目,名叫《群書四錄》,命學士毋煚等分部編撰考訂,歷經(jīng)一年多才修成。并不是元行沖自己親自撰寫了此書,然后由毋煚等加以審核。)
    7.(1)元行沖自認為書生不能擔負督察舉發(fā)的重任,堅決辭去按察使(的職務),(皇上)便讓寧州刺史崔琬替代了他。
    [5分;譯出大意給2分;以(認為)固(堅決、堅定)補出主語皇上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不應無辜被讒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請求從輕發(fā)落,當時雖然沒有被皇上聽從,卻深為當時的輿論所贊美。
    [5分;譯出大意給2分;構(陷害、構陷、誣陷)見(表被動)美(名詞作動詞,贊美)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注意:①關鍵詞與大意不重復扣分;②關鍵詞譯成近義詞也可;③關鍵詞翻譯從嚴,大意翻譯從寬。
    參考譯文:
    元行沖,河南人。元行沖博學多識,尤其擅長音律及詁訓之學??贾羞M士,幾次改任后做了通事舍人,狄仁杰很器重他。元行沖品性不阿諛奉承,多次進言勸誡,他曾經(jīng)對狄仁杰說:下人侍奉上人,(對上人來說)也就像積蓄物資以備自己使用。好比富貴人家儲備積蓄,用各種肉類以供佳肴,用各種藥物來防疾病。我私下想您的門下賓客,可以充當美味的已經(jīng)很多了,希望您能把我備作一劑藥物。狄仁杰笑著對人說:他就是我藥籠中的藥物,怎可一日沒有呢!元行沖因本族出于后魏,而后魏沒有編年史,便撰寫《魏典》三十卷,記事詳細文筆簡練,為學者稱道。當初在魏明帝時,河西柳谷的瑞石上有牛跟在馬后面的圖象,魏收的舊史認為晉元帝本是牛氏之子,后改姓司馬,來應合瑞石上的圖文。元行沖推究探尋晉魏更替的來龍去脈,認為后魏昭成帝名犍,繼晉朝而受命,考察校驗歌謠讖語,特意著述來說明這點。開元初年,元行沖由太子詹事出任歧州刺史,又充任關內(nèi)道按察使。元行沖自認為書生不能勝任督察舉發(fā)的重任,堅決辭去按察使,(皇上)便讓寧州刺史崔琬替代了他。
    不久又被召入任右散騎常侍、東都副留守。當時嗣彭王李志暕的庶兄李志謙被人誣告謀反,在審訊中被逼迫認罪,關在獄中等待判決,受牽連獲罪的有十多人,元行沖查出斷案冤枉失實,一并上奏寬免了這些人。元行沖四次升遷后任大理寺卿。當時揚州長史李杰被侍御史王旭誣陷,皇上下詔將此案交付大理寺定罪。元行沖認為李杰治理政務廉潔正直,不應無辜被讒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請求從輕發(fā)落,當時雖然沒有被皇上聽從,卻深為當時的輿論所贊美。這之前,秘書監(jiān)馬懷素召集學者續(xù)修王儉的《今書七志》,左散騎常侍褚無量在麗正殿校寫四部書籍,事情沒有完成而馬懷素、褚無量去世,(皇上)下詔元行沖總代他們的職務。于是元行沖上表請求通撰古今書目,名叫《群書四錄》,命學士毋煚等分部編撰考訂,一年多完成,獻上此書,皇上很贊賞。皇上又特令元行沖為御注《孝經(jīng)》撰寫疏義,列入學校課程。行沖不久又幾次上表請求退休,(皇上)下詔同意了他的請求。開元十七年去世,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叫獻。
    作為一個大國應該怎么做篇八
    等
    宋慶發(fā)
    等,取“等待”之義。它既不主動求證,又不拒絕演繹;既讓過往莫名撓頭,又在現(xiàn)實面前坦然露臉;既輻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愛的月色。等,是詩一般恣肆凝聚,哲學一樣的理性鋪陳。
    等是一種態(tài)度。春花等料峭過后的開放,秋葉等西風緊束之余的飄零,等的是一份自然而然;等米下鍋,等菜上桌,等的是一份豐稔期許;等而下之,等閑視之,等的是一份逍遙自在。等量齊觀,心存一顆佛心;等因奉此,秉承一業(yè)操守。等,其實就是一種和中的積極態(tài)度,一種對世界對人生的本源看法和清正做派。
    等是一種智慧。姜尚直鉤無餌垂釣渭水,等來了明慧天子周文王禮賢下士的相遇;卓文君詩心悱惻堅守空房,等回了浪子司馬相如最初的愛戀。這何嘗不是一種充分自信、甘于隱忍的智慧?
    等是一種境界。蘇武持節(jié)牧羊北海十九年,須發(fā)皆白,只等歸漢,心純?nèi)缪?譚嗣同坐等殺頭,慷慨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以酬圣主、民心與變法;金岳霖情篤林徽因,不因其嫁作梁婦而詞語忸怩,不因其聲名鵲起而邏輯狷介,不因其早逝而改弦易轍,一等就是終身不娶。此心,此志,此情,天地為證,日月可鑒。
    當今社會,物欲橫行;當今時代,瞬息萬變。但總有云卷云舒間的寵辱皆忘讓人去等候,總有花開花落時的去留無意讓人去期待。西方諺語道:“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我要停下來,等一等靈魂。”靈魂不開口,就讓我們一起“等一等”吧!
    等洪荒的曠遠詭秘,等原野的繽紛,等文學燃起的希望,等自然唱起的規(guī)律,等萬物亮出的生命底色。等一等,兩個人的愛情便可濕潤江南;等一等,一個人的寂寞便可開出花來;等一等,愛默生的自然世界便會呈現(xiàn):“每個人都會成為詩人,愛將成為主宰,美將處處流露,人與自然將和諧相處?!?BR>    (選自《做人與處世》20xx年第24期)
    13.結合你對文意的理解,說說作者是從哪三個方面來詮釋“等”的內(nèi)涵的。(3分)
    評分:共3分。每個要點1分。意思對即可。
    14.文章第4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5.結合文意,談談你對“愛默生的自然世界”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13.答案:等是一種態(tài)度;等是一種智慧;等是一種境界。
    14.答案:舉例(事實)論證這樣更能生動具體地闡明作者“等是一種境界”的觀點。評分:共2分。論證方法和作用各1分。意思對即可。
    15.答案:人要熱愛生活,人與人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關愛,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社會才會進步、發(fā)展。評分:共3分。每個要點1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