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借條的方式約定補償金應否支持

字號:

案情
    王某與李某于1999年冬按農(nóng)村習俗舉行婚禮后同居生活。因同居多年尚未生育,2003年12月李某遂提出與王某分手。為此,王某覺得自己很虧,要求李某給付10000元補償,李某無現(xiàn)金,就立下親筆借條借到王某現(xiàn)金10000元,并約定2004年6月底付清。到期后,李某未付,王某起訴到法院。
    分歧
    本案在審理中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李某應給付王某10000元。理由是該欠條是李某親筆書寫的,是李某的真實意思表示。
    第二種意見認為,李某不必給付王某10000元。理由是該欠條雖是李某親筆書寫的,但其本身并不存在借貸關系,也即該欠條所依附的事實并不存在。
    評析
    筆者同意第一種意見。
    分析本案的關鍵是,一李某的行為是否有效,二這張借條的實質(zhì)是什么。
    根據(jù)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規(guī)定 “ 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 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本案李某是一個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
    欠條是李某本人自愿出具的,是其真實意思表示,并不存在欺詐或脅迫的情形。
    李某給予王某10000元補償,并沒有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所以李某出具欠條的行為是
    合法有效的行為。第五十七條規(guī)定:“ 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 .
    行為人非依法律規(guī)定或者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氨景覆淮嬖跓o效或撤銷的法定情形,李某就應當受該欠條的約束,承擔償付義務。
    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chǎn)分割或者子女撫養(yǎng)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痹擃惏讣日针x婚案件處理。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chǎn)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xié)議;協(xié)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北景咐钅吵鼍叩碾m是一張借條,但其實質(zhì)是一份補償協(xié)議書。是雙方協(xié)商一致的結果,
    既由李某給付王某一定的補償金。因此李某應當給付王某10000元。